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7页
    当他知道真地震了, 一心想着要去救佟额娘,就跑去了承乾宫。到了承乾宫, 听说她去了乾清宫。他也要去乾清宫,却被宫人们拉着。相互拉扯中, 看到佟额娘和太子跌跌撞撞的从外面跑进来。
    再就是记得,他一手搂着太子,一手搂着承乾宫门前的梨树。旁边是哇哇哭的老四。
    太子说:“大哥,我们把四弟抱过来?佟额娘说了,抱着树最安全。”
    他说:“不管他。反正还有三弟呢,不要他也行。”又冲抱着四阿哥的太监喊:“抱着他滚远点, 哭得小爷烦死了。都长这么大了,还不如一只猫。”
    后来,大阿哥多次琢磨,八个多月大的老四,大约是能听懂他们说话。要不然, 老四为何一直和他关系不好, 却和太子很亲呢。明明是他和老四相处的时间更多。
    这个晚上的情形, 太子记得更加模糊。记得最清晰的是佟额娘拉着他的手在黑暗里跑, 夹道又黑又长。
    还记得老四哇哇的大哭。旁边坐着一个宫女,宫女怀里抱着那只叫“逗逗”的黑白猫。
    很多年后,别人提起这晚的事,四阿哥说,他也记得。当时,旁边像是有巨大的野兽张着大嘴怒吼。
    有人问三阿哥是否记得。三阿哥笑道:“没一点印象,可能是睡的太熟。你们怎么不去问皇阿玛,皇阿玛肯定记得清清楚楚。”
    这晚的事,康熙也记不清楚了。要说,这么深刻的事,不会忘记。可偏偏忘了许多事。
    他记得最清楚的是,在他祈祷上苍保佑的时候,没为贵妃祈祷。这是他心底最大的秘密,也是最愧疚的事。
    此后的日子里,每次看到贵妃都觉得万分对不起她,觉得欠了她一条命似的。
    其次是,内心恐慌的感受。他一遍遍的想,完了完了全完了,大清国入主中原几十年积累的民心,将要毁于一旦。
    老百姓无法生活,就会想着造反。流民四起,整个京城乃至全国都要乱了。
    他不知道在慈宁宫里呆了多久,无法燃灯,四面漆黑,只能在原地等天亮。
    心急如焚,却又万般无奈。
    终于熬到了天蒙蒙亮。安顿好太皇太后之后,正准备出慈宁宫,有人来报,太子、大阿哥和四阿哥在承乾宫一切安好,郭络罗常在要生了。
    他只注意了一切安好这句,至于说谁要生了,没在意。直到承乾宫里再次有人报喜说六公主出生了,他才意识到紫禁城里有新的生命诞生。
    当时他正在听众臣报告城内的情况。
    “皇上,宫内三十多处宫殿有损。”
    “皇上,城中的房屋倒塌大半。”
    “皇上,城楼倒了三处;德胜门、安定门、西直门倒了。”
    “皇上,城内百姓死伤无数。”
    “幸亏皇上英明,提前安排了人敲着锣喊人,臣才在睡梦中惊醒,及时跑出了屋子。”
    “皇上的心胸、智慧、能力非我等臣子能及。臣等慌乱得像无头苍蝇乱撞的时候,皇上已经暗中安排人在城中全力救援了。他们不但自己救人,还鼓动大家相互帮助,官民同心。”
    “都怪索额图,若不是索额图一直说是天降祥瑞,无须预防,城内城外全部准备起来,不会是眼下这个景象。”
    “索额图对皇上步步紧逼,逼着皇上撤去宫中的防护。此罪当重罚!”
    “臣建议杀奸臣祭天。”
    “臣附议杀奸臣祭天!”
    康熙万分庆幸贵妃通过吴应爵给施世纶传的那些话,他得知后,没有阻止。城中虽乱,但并没有起民怨。
    众人高呼着杀奸臣祭天时,黄忠一边往这里跑,一边高声喊:“皇上大喜啊!郭络罗小主添了个小公主,母子平安。贵妃娘娘说六公主是福星降世,让奴才来请皇上赐名。”
    在这种时候,皇宫里有新的生命诞生,是个好兆头!
    他当即赐名为“靖”,靖是平安之意,没有变动或动乱。一切安好。
    后来,大家都叫六公主为靖公主。
    他对靖公主格外宠爱,准许她跟皇子们一起读书,练习骑射,准许她出宫玩儿。特意为她选了一门好亲事。出嫁之前,先派人去修公主府。
    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会对一个出身不高的公主特别偏爱。他们不知道,靖公主曾是他昏乱世界里的一道光。
    这道亮光,让他觉得眼前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有人死了,可以有新的生命出现;屋子倒了,可以重新建;民心失了,可以重新赢回来……
    混乱中,索额图赶紧溜走。
    这些人是疯了,万一被他们拉着乱捶打死,他死了事小。没有了他,将来谁来辅佐太子?
    问询到太子此是在承乾宫里,提起衣摆往承乾宫里奔。
    甬道两边的围墙倒了,乱砖碎瓦一地,侍卫太监们都在忙着理清,没人特别注意到他。
    一路顺利地到了承乾宫。
    他来的目的是亲口向太子交待一些话,告诉太子自己多保重,赫舍里氏护不了太子殿下了。
    顺便向贵妃娘娘诚意道歉。
    经历此劫,从今以后,贵妃的地位在后宫无人捍动,他准备厚着老脸,把太子托付给她照应。
    他的相求是否有用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太子知道,赫舍里氏对太子的忠诚之心。愿为太子竭尽所能。待太子将来继承大统之时,定会厚待赫舍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