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什么人,怎么会和总理握手啊?
这进来的人也就在心里想一想,谁也没问,毕竟他们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买烧鸡。
“你家这烧鸡多少钱一只?”
刘大银笑着回道:“这开业的前三天优惠大酬宾,一只烧鸡六块五。我家这烧鸡可是祖上传下来的方子,我男人的爷爷的爷爷就开始做烧鸡,得有一百多年了。”
有人说道:“人家供销社的烧鸡才四五块钱,你卖六块五不是太贵了。”
刘大银乐呵呵地拿着竹夹子把烧鸡翻了个个,“你看我家的烧鸡多大,供销社的烧鸡多大?再说了,有钱没票在供销社能买到烧鸡?我家的烧鸡只要钱,不要票。”
“这鸡爪子多少钱?”
“两块钱一斤,这鸡爪子也是我家的秘方卤出来的,最下酒了。”
“我要一斤鸡爪子,一斤烧鸡。这都一个多月没吃过荤腥了,买一只回去大人孩子都解解馋。”
“我要一只,上次老人想吃烧鸡,在供销社守了好几天都没买上。”
“我要一只,后面的你们都不要挤了。”
刘大银收钱,李三顺包烧鸡,这短短一上午,就卖了四十多只烧鸡。
等到中午,客人们总算都走了,刘大银和李三顺总算能歇一会儿了。
李留柱从医院回来,看到爹娘两个都累得不行,“爹,娘,你们先歇一会儿,我去做饭。”
李三顺坐在椅子上,问小孙子做治疗疼不疼,难不难受。这小孙子已经在省城做了两个多月的治疗了,每次回来,刘大银和李三顺都要不厌其烦的问一遍。
得到小孙子不难受的保证后,刘大银才回儿子的话:“好了,今天咱们不做饭了,等一会儿开元回来,我去外面买几晚馄饨吃。”
钱太太的学校离李家的烧鸡店不远,刘大银和李留柱按照钱太说的,星期一带着户口本,房产证去了学校,开元上学的事情终于解决了。
刘大银对着钱太太千恩万谢,这钱大夫一家真的是她家的福星啊。
昨天刘大银又给钱大夫送去了两只烧鸡两斤鸡爪,钱大夫一家说什么也不肯收,刘大银趁他们不注意,把东西扔在桌子上就跑了。
到了下午,烧鸡又卖出了二十多只烧鸡,这一天就卖出了不到七十只烧鸡。
刨除所有的成本,一只烧鸡大概能赚两块五毛钱,七十只烧鸡就是一百七十多块钱。
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二十多块钱,他们卖烧鸡一天的收入就能顶的上一个工人半年的工资。
刘大银也是见过大钱的人,可她还是被惊到了。这一天是一百七十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得是多少钱。
刘大银掰着手指头算了起来,这三百天就是五万一,六十天就是一万多,加起来就是六万多块钱。
我的个奶奶,这是发了啊。
今天生意好,下午关门以后,李三顺和儿子又宰了二十只鸡,今晚焖一夜,明天卖正好。
短短几天的时间,李家烧鸡店就在省城有了名气。
外边的人说起李家烧鸡店,第一句总会是:“你知道咱们这省城开了一家烧鸡店吗,就是那个跟总理握手的人开的。”
这烧鸡卖的好,公鸡就杀的多,这去乡下收烧鸡就成了一个问题。
这一天二三十只,每个月就好几百只,这几天就得去一次,多耽误工夫。
一天从乡下收鸡回来,李三顺和刘大银商量,“大银,我在西庄收鸡的时候,遇到一个小伙子,他和我谈了一下,说愿意收了鸡给咱们送来。”
刘大银问:“那个小伙子是哪里人,人品咋样?他要是收了鸡再给咱们送来,咱们是能省不少功夫,可这价钱恐怕得贵上一点了。”
李三顺点点头,道:“我收的鸡是两块六到两块八,那个小伙子说给咱们送到省城来按一只鸡三块钱算。我这觉得倒是可以,这贵上两三毛钱,可咱们不用见天的往乡下跑了。还有一层,这去年的公鸡农民家里多的也就喂上两三只,咱们最多再收上两三个月,这省城周围就没有老公鸡了。”
“那你下次再去收鸡的时候,找人打听打听那个小伙子的人品。要是人品不错,咱们就让他给咱们送鸡,可有一条,你得跟他说清楚,咱们只要喂了两年的公鸡,要是他给咱们送的鸡不好,咱们立刻就不要他的鸡了。”
刘大银边说李三顺边点头,刘大银说完,他把拔完毛的一只鸡放到一旁,拿起另一只鸡开始褪毛。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那个小伙子看着挺正派的一个人,听他们村里人说,小伙子在村里的评价也不错。等我再去那周围的村子收鸡的时候和他再聊聊,要是真的要他送的话,咱们先让他送十多只,要是公鸡真的不错,以后的鸡咱们就让他送了。”
刘大银:“那就按你说的办。”
这天天气不好,店里也没什么客人,刘大银没事就在屋里坐着看报纸。
这烧鸡店开起来以后,刘大银到邮局订了好几份报纸。
报纸每天都给送来,刘大银没事的时候就读报,遇上不认识的字就用铅笔圈起来,等儿子有空了就让他念一下。
“姓刘的,你们还真是阴魂不散啊,我闺女到哪里你们就跟到哪里是吧?”
一个女人进了烧鸡店的门,张嘴就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