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页
    大家在看文的时候要开开心心呀~^^
    第23章
    去往坝子小学的路上,刘老太打头阵,刘二柱跟在最后面,谁也不搭理谁。
    刘小麦和刘小勇走中间。
    刘二柱一次又一次地表达父爱:“小麦,你脚疼不疼,爸背你吧!”
    “别了别了。”刘小麦不想再做过山车了,否认三连,“我不疼我没事,不用担心我。”
    她拄着竹篙拐杖的时候,已经脱去了一开始的窘迫,离丐帮长老的道骨仙风味只差一只破碗。
    刘老太瞟了她一眼,歪了歪嘴。
    刘小勇闷闷不乐地跟着走,像是一只斗败的小公鸡。
    “你怎么啦?”刘小麦问了句废话。
    “姐,我没用,我的抗争没有取得胜利。”刘小勇一脸的幽怨。
    “想开一点吧。”刘小麦安慰他。
    这种事情怎么可能让人想开啊。
    刘小勇越想越气,心如刀割。
    路上小石子也碍他的事,他左踢一块,右踢一块,最后飞起一脚来了个射门。
    “啪嗒”一声——
    前面刘老太的身形僵硬住了。
    她用摸了摸后脑勺,转过身来,用杀气腾腾的眼神盯住他们俩。
    刘小勇飞起的脚还没来得及收回来:“……”
    “妈,我跟小麦先走了,别站在这里影响到你发挥。”
    刘二柱半扶着刘小麦,两个人赶紧远离是非之地。
    刘小麦的拐杖捣了又捣,虎虎生风,简直像长了第三条腿。
    ……
    老刘家的四口人一齐到了坝子小学时,又变成了其乐融融一家人。
    “林校长,我们家大孙子大孙女可就托付给你啦!他们有不懂事的地方,你逮着他随便骂!我们不心疼,你们是知识分子,在教人这上面肯定懂的比我们这些泥腿子多。”
    刘老太交了学费,反反复复地叮嘱,一副特别讲道理特别为晚辈着想的样子。
    “你可真明理!你孙子孙女有你这个奶奶简直太有福气了。”
    这不,那个教一二年纪的女老师小吴就被忽悠住了。
    “我是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我就指望孙子们学到东西,以后日子过得比我这个当奶奶的强就行啦!”刘老太眉开眼笑。
    林校长做好登记,放下钢笔,看向刘老太,温和地问:“两个孩子都报一年级吗?”
    刘老太瞅了一眼刘小麦,含糊地嗯了一声。
    先报着吧,反正她只管这一次。她倒是想看看,分了家后刘小麦又能读到几年级。
    “我这里的建议是,刘小麦从二年级读起。”林校长突然说。
    刘老太“啊”了一声,耷拉的眼皮子掀了起来。
    林校长一本正经:“小麦同学昨天来我们学校旁听过,她学的很快,反应也迅速。听二年级的课,她可以很轻松地跟上。”
    “我知道我知道。”刘二柱激动了,“我家小麦是松梗大队的文曲星!”林校长的题字他都记着呢。
    而林校长:“……”
    居然还有这样盲目自信自吹自擂的!
    但林校长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了,从容不迫道:“确实,小麦是个好苗子,她很有灵气,很适合上学。”
    刘老太目瞪口呆看着他们一唱一和,又看了一眼刘小麦……哪里来的灵气啊,她怎么就没看出来哦。
    只看出刘小麦一身的假乖巧。
    刘二柱还在催她:“妈,你说句话啊!我们老刘家都指望你做主的。”
    所有的人都在看刘老太。
    刘老太欣慰地笑了:“小麦出息,那多好啊。二年级就二年级,她年纪也不小了。”
    林校长点了点头:“就应该这样,提前念二年级,小麦也给你们家减了一笔负担。”
    这事就这么定了。
    而刘小勇刚在路上被刘老太立了顿规矩,很是垂头丧气。他跟他奶真成彻头彻尾的仇人了。
    此刻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他张大嘴看着身边的刘小麦。
    刘小麦丝毫不慌,仿佛一切都在她掌握之中。她一脸的严肃,就像课堂上那种最不苟言笑的好学生,不给旁边小动作不断的学渣同桌任何眼神。
    她可是二年级的!
    刘小勇心中悲愤,他是一年级的,已经跟刘小麦产生差距啦!
    他说不读不读,他妈非不同意,非得让他过来丢人现眼呜呜呜。
    报好名,小吴老师带着刘小麦和刘小勇直接进教室。
    一年级和二年级在一间教室里,分左右两边坐着。
    万万没想到,一进去,就遇到熟人了。
    “刘小麦!”陶壮实浑身的肥肉都在抖。
    刘小麦一眯眼:“陶壮实!”
    这不是巧了吗?
    陶壮实不但在二年级,而且二年级唯一的空座就在他旁边。
    “你不要过来啊……”
    陶壮实还没说完,刘小麦就在他旁边坐下了。
    陶壮实憋屈地把自己的藕粉色书包往旁边挪了挪,仿佛刘小麦是什么洪水猛兽。
    “粉色娇嫩,你如今几岁啦?”刘小麦不懂就问,“怎么还读着二年级呢?”
    陶壮实可是坝子大队人,又不像他们松梗大队的,没有上学传统。
    陶壮实这个年纪、这个体型,在这间教室里算得上不伦不类了。
    “我才不告诉你……”陶壮实小声地咒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