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7页
    何珊双眸亮了亮:“我家的鱼皮都在这儿了,全做了也不够你一家的鞋子,不过,我大爷、二伯、三叔,他们家都有。”
    苏梅笑着下炕,拿竹篓装了十斤米,两盒京八件,两袋白糖,两瓶麦乳精,两个柚子,两串芭蕉,一壶两斤的棕油,半包奶糖,听说她家里还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苏梅又给放了袋奶粉:“给。”
    “你这给的也太多了吧?”何珊惊道。
    “昨儿我可听你们族里的大娘说了,鱼皮不好揉制,一件衣服,从剥皮开始,没有一个月做不好,老费功夫了。这些东西,我还怕给的少了呢。”
    一双鞋做好,天也不早了,何珊背着东西告辞。
    到家将事情一说,末了问婆婆:“娘,你看怎么分?”
    尤大娘将东西一样样捡出来,看下面多放了一叠油纸,嘴角翘了翘:“奶粉给你阿奶,剩下的一分为四,咱家要一份,另外三份给你大爷、二伯、三叔送去。将他们家揉好的鱼皮拿回来,我来做。”
    何珊的心立马放下了一半,族里数婆婆做鱼皮衣、鱼皮鞋的手艺最好。
    十几天后,苏梅收到成品,六双鞋,三条鱼皮裤,一套小儿的鱼皮衣。
    苏梅的鞋子是双红色的小短靴,脚踝一则系着璎珞带子,鞋头部位圆润可爱地于指骨上方打了一圈小折。
    漂亮得都可以当艺术品了,她都不舍得穿。
    小瑜儿的衣服也好看,很有民族特色,穿上好可爱。
    鱼皮裤,赵恪、顾老、汪师傅一人一条,穿上都不用洗裤子了,用茶大娘的话,脏了拿毛巾一擦。
    这礼,重了,而且好用心,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苏梅跟茶大娘商量后,挑了一块大红的斜纹布,一块黑色灯心绒,带上汪师傅做的红薯丸子、鱼肉包子,亲自走了一趟,跟尤大娘道谢。
    老人很是开朗健谈,跟苏梅说了很多生活上的小技巧。
    走时,也没让她空手,做的鱼松给了一包,山上捡的核桃拾了一竹篮,还送了两双男性的狍皮手套。
    第221章
    日子一天天向前滑,置物架做了一个又一个,一排排摆在了小木屋,粮食、药材等一样样放在了架子上,冻上的鱼、肉也挂在了小木屋的房梁上。
    东西厢没了杂物,干净利落了不少。
    屋外雪花时大时小地不曾停过,气温一直在零下五十度左右徘徊。屋内烧着炕,炕下点着土炉子,热气蒸腾,温暖如春。
    小菜苗长得飞快,特别是用水秧着的蒜冰,几天就长起一茬,拿镰刀割了,都不用择,用水洗一遍,切成段炒鸡蛋、炒腊肉,或是下面条时放些,都特别提味。
    适应了这边的气候积雪之后,顾老带着小瑜儿又恢复了去学校的步骤,每天由赵恪架着局里的雪撬接送。为此,家里往局里送了几次麦麸谷壳喂那几只马。
    赵恪每天除了带着三名公安检查镇上的房子,还带着他们沿江巡视,晨起训练。
    几日下来,裸露在外面的脸颊便长了冻疮。
    苏梅想了想,拿起针钱给他做了一个露着口鼻子不影响呼吸吃饭的加棉口罩。
    黑色绣了五角星的口罩往脸上一戴,跟个蒙面大侠似的,看得一家人直乐。
    不过真有用,晚上回来,热敷后再抹上一层顾老制的冻伤膏,没过几日脸上红肿的硬块就下去了。
    其他人见了,也让家里做了一个戴在脸上,家里没有布的就是用皮毛或是鱼皮缝制。
    女孩们爱美,或是给口罩染了漂亮的颜色,或是绣了精美的花鸟虫鱼,或是配上了好看的饰物。
    渐渐地再出去,一路走来,哈哈……都分不清谁是谁了,全戴了口罩,各式各样,花样百出,给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带了点零星的色彩。
    茶大娘也给苏梅做了一个,白里红条绒面,里面塞了新棉花,简单大方,还保暖。
    苏梅没戴过几次,她不怎么出门。
    一是怀着身孕不方便,二是忙着跟茶大娘学做婴儿的衣服包被呢。
    算算日期,她是七月怀上的,来年三月就该生了。
    现在十二月底,离生产没有几个月了。什么尿布、小衣、小鞋、小帽、小袜等都要着手准备了。
    何珊、宋大娘,还是见她和茶大娘做小儿衣服,才知道她怀孕五个月了,冬天穿的厚,再加上苏梅不怎么显怀。
    这一知道不打紧,整个镇子都知道了,这家送来几个鸡蛋,那家送来一包野枣,还有户人家送来了包带有菌丝的腐土。
    汪师傅精心养护了些时日,突有一日,土里顶起了一个个小鼓包,小蘑菇颤微微地钻出来了。
    日子就这么忙忙碌碌地进入了腊月,各大院校放假了。
    赵瑾、林念营打来电话,要来这儿跟他们一起过年。
    顾丹雪也要来,只是她身体刚调养过来两年,谁敢让她到零下五十多度的这儿过年,一个不好,身体就回去了。
    赵恪电话里一顿训,再加上刘舅妈的阻拦,才将人留在花城。
    算着日子,赵恪赶着马拉雪撬去佳市接人。
    苏梅不放心,找人借了几个皮水袋,一个个灌满热水给他绑在腿上怀里。
    这一走,就是四天。
    眼见天都黑了,还不见人回来,苏梅担心得坐不住,时不时站在门口惦着脚尖往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