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得十来辆货车才能运得过来吧。”林红旗忍不住感叹。
余思雅点头:“差不多吧,咱们集团的车子还是太少了,估计忙不过来,到时候花钱找运输公司帮忙吧,走了,先回去通知施厂长这件事。”
回到省大斜对面的门市部,余思雅就立即给施立平打了个电话过去:“施厂长,好消息,省第二养猪场这边已经谈妥了。他们闻书记非常痛快,直接要了71.5吨饲料,你清点一下,跟运输公司联系,明后天将饲料运到省城来,再安排一个技术人员过来。”
施立平听到这个消息真是痛并快乐着:“余总,昨天县养猪场又要了一批饲料,咱们的库存只有二十多吨了!”谁知道省第二养猪场竟然一下子要这么大的量。
“不够啊?那赶紧开机器生产。”余思雅没太在意。
施立平苦恼地说:“恐怕还要等等,鱼米分不够了,还得去拉回来。”
得,这又得拖两天,余思雅头一次体会到生意来了却交不上货的苦恼,她揉了揉眉心说:“那就赶紧去拉,得尽快将货赶出来,这是咱们跟省城第二养猪场的首次合作,可不能失信于人!”
第130章
饲料厂相对于食品和衣服,毛利润要低得多。虽然摊子铺得并不小,员工也因为两次扩招达到了三百多人,但饲料厂其实一直处于亏损边缘。
如今有了这笔新订单,加上辰山县养鸭基地在不断扩大规模,对饲料的需要量一直在增加,饲料厂总算步上了正规,勉强能盈利了。
饲料厂这才算真正步上了正轨,余思雅也能松一口气了。
可没轻松几天,余思雅就在广播里听到了一则新闻。
1979年5月,国务院宣布首钢、上海柴油机厂、天津自行车厂等八家大型国企率先进行改革。
在此之前,国企大到一台机床,小到一颗螺丝钉都要按照计划生产,企业严重缺乏自主性,这个年代国企是属于政府机关的附属和一部分。但这次改革明确了两点,一是给企业一定的利润比例分成,就像余思雅上次给梅书记建议的那样,给各公社养殖场一定的利润自由支配。二是给企业一定的自主经营权,这八家企业的生产、购销、资金利用、人员任免、招工等将不受计划委员会和当地政府管辖,由企业自主经营!打破了传统的吃大锅饭模式。
这是国企改革的第一次尝试。
余思雅听到这个消息是既欢喜又紧张。欢喜的是国企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将给国企注入新的活力,提高生产力,生产力提高了才能丰富有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
紧张的是,绝不会仅仅只有这八家国企开始改革,这只是一次尝试,相信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企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以后国企,还有即将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私企,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做支持的外企都将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大放异彩,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跨国大财团就不提了,光是这次参与改革的首钢就足足有二十万员工,这样的巨无霸大企业对他们清河鸭这种根基弱的集体企业,轻轻松松就能碾压。
好在双方目前不在一条赛道上,不用太过焦虑,但料想不久的将来,食品、服装、饲料这三条赛道上都会有越来越多实力强劲的玩家进入。
他们清河鸭在辰山县还算有点牌面,到了省城也算勉勉强强过得去,但真论规模和竞争力还远远不够。在全省的名气很多都是省报、电台、电视台的正面报道所带来的,实际上他们的产能和销量还远远够不上一个大企业的标准。简单来说,就是名气大于单位本身的实力。
虽然目前清河鸭有两千多人了,可划分到三个厂子和一家养殖场,单独算下来,也就食品加工厂的职工勉强过千,饲料厂和服装厂都只有几百人,名副其实的小厂子。
这条新闻报道激起了余思雅内心深处的危机感,他们清河鸭这点先发优势还远远不够。
目前饲料厂已经踏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接下来就只等几个月后,农业厅的领导和黎市长那边看到了切切实实的效果再大力推广。她目前也不宜做太多,当务之急是要将服装厂的规模和毛利润提起来。
食品厂受制于饲养鸭子的数目,而且保质期有限,短期内没法大规模提高产能和销量。只有服装厂需求最广,一旦有订单就能马上购进材料扩大生产,迅速占领市场,保持先发优势。
余思雅当即联系了丁舜,通知他周末有空到省大门市部这边,余思雅想跟他好好聊聊。
周日这天上午,丁舜一大早就过来了。
但他没想到余思雅比他还早,已经在办公室里等着了。
“坐。”余思雅指了指桌子对面的椅子,“丁厂长,今天叫你过来,是想了解一下服装厂的情况。”
丁舜坐下,笑呵呵地说:“好的,余总,你想了解哪方面的情况?”
余思雅轻轻颔首说:“说说员工数量,每天的产能,还有库存吧。”
丁舜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我有些数据记录在了本子上,有时候要看下数据。”
余思雅含笑点头表示理解。
丁舜扫了一眼本子上的数据,说道:“余总,目前咱们服装厂总计有543名职工,其中管理人员8人,设计师7人,老师傅……每天产能在12001400套服装之间,库存目前有各种款式的衣服、裤子加起来约两万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