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有车子就是方便快捷,第二天上午十点多,潘永康和吴强就来了。余思雅猜得没错,小李果然给她带了封信过来。
只是信的内容有点出乎她的预料,小李在信里没提起工作上的事,而是说起了高考,公社已经有两名同志收到了高考录取通知书,一名知青,一名社员。她的还没到,小李比她这个当事人还担心,让她请元教授帮忙问问。
余思雅看过就放下了,元教授也只不过是个普通教授,才平反回城半年多,真找他,他也得去求人。除非是录取通知书没来,不然实在没必要为这个去麻烦元教授。
除了这个,小李还带了一封未拆的信。
信上的地址格外的眼熟,就是沈跃走的时候留下的那串地址和邮编,应该是他回到部队,寄了信回来,小李收到又让人给带了过来。
余思雅拆开一看,满满两页纸,密密麻麻都是字,第一页写他顺利到达了部队,目前局势还好,没有产生直接的冲突,他很安全,让她放心。接着又说,她准备的礼物战友们都很喜欢,一个个夸清河鸭好吃,他媳妇能干什么的。
夸了余思雅半页纸,他总算记起问家里的情况了,还叮嘱她早点备年货,过个好年。到了第二页,全是对当地风景名宿的描写,尤其是水果,这年月饭都吃不饱,水果自然也少,余思雅其实挺馋水果的,可交通运输不便,能吃的只有本地的当季水果。冬天本地除了橘子,就没什么水果了。
可沈跃倒好,明知她好这一口,在信里对水果大书特书,说南边的甘蔗特别甜,还有橘子橙子,好几个品种,沉甸甸的挂在枝头,一块钱就能问老乡买一大篮子。此外,还有草莓,红彤彤的,轻轻一口,全是酸酸甜甜的汁,说什么她一定会喜欢,还有挂在枝头的芒果,味道跟老家的水果很不一样,能他买了一些,请老乡帮忙制成芒果干,过阵子给她寄回去。最后才轻描淡写地说,她要喜欢,等去了那边他带她去熟识的老乡家里摘,枝头上的水果特别甜,特别新鲜。
这人,明明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结果写起这些好吃的水过来头头是道,搞得余思雅这个告别了水果自由好几年的人唾液不受控制地分泌。
过分!余思雅赶紧合上了信纸,脑子里却不受控制地想起上辈子吃过的荔枝、龙眼、沙糖桔、香蕉、菠萝……
沈跃真是太过分了,这是明晃晃地勾引她。
余思雅又好气又好笑,合上了信封,过了好几天才给他回信,决口不提水果的事,就简单地说了一下家里的情况,他弟弟妹妹都挺好之类的。
这只是一段小插曲,余思雅最近工作的重心是搞定闫教授和找到合适的新店面。
新店的位置,余思雅准备开在火车站附近。这是因为火车站每天客流量极大,而且这个时代的火车非常慢,动辄两三天,甚至四五天的都有。这么长的时间,火车上售卖的食物又贵又不好吃,很多人都是自备干粮,但光啃馒头饼子没有味道,清河鸭的出现能弥补这一点,麻辣鲜香的口味,能让大家在旅途中开开胃。
她看了好几个地方,但现有的面积和建筑都不是很令人满意。而且这会儿因为都是市场经济,火车站附近挺荒凉的,除了几个国营的招待所、国营饭店和百货店外剩下的就是一些民居和快倒塌的老房子。
余思雅看来看去,都不满意,最后她决定,买一座老房子推了重建。
不过这样一来,花的钱就更多了。她得先回去找杨会计算一算明年年初的开销,给养殖场留够运转的资金,其余的才能拿来建新的门市部。
这次事情多,一番折腾下来,余思雅直接在省城呆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该忙的也忙完了,羽绒服也收了两件,其中一件还真是第一次的那位老太太给介绍的人。
事情办到这里也该准备回去盘点盘点商量过年的事了。
余思雅琢磨了一下,走之前去跟闫教授道个别,因为过去一周,她每天中午都亲自给他送饭菜过去,现在要走了也该说一声。
拎了几个苹果和橘子,余思雅再次去省大家属院,敲响了闫教授家的门。
闫教授还是板着脸,打开门,眼睛落到网兜里的苹果和橘子上面,嘟囔:“酸不溜秋的,有什么好吃的。”
余思雅耐心地说:“水果可以补充不少维生素,光喝酒可不行,你放着慢慢吃。闫教授,快过年了,我得回乡下去了,今天是来跟你告辞的。”
听到这话,闫教授的脸色更不善了,开口就嘲讽:“怎么,这么容易就放弃了?我看你也就做做样子。”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的态度可比现在恶劣多了。现在这明显是小儿科,而且有点像跟她斗气一样,余思雅忍着想笑的冲动,耐心地解释: “怎么会呢,我可是报了省大,等过完年,上学了,我再天天来烦你。”
闫教授虚眼瞥了她一记,瓮声瓮气地问:“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吗?”
余思雅笑着说:“还没呢,应该快了。”
“你不是参加了工作吗?你这样子,能考上吗?”闫教授语气还是凶巴巴的。
但余思雅听出来了,这老头是关心她呢。她笑着说:“我觉得应该差不多吧。”
“哼,最好是这样,不然你丢脸可就丢大了。”闫教授撇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