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页
    “明白。”沈建东行了个军礼。
    沈红英星星眼,崇拜地看着余思雅:“嫂子,你真厉害,文章都登在省报上了。“
    “还有更厉害的,以后你们就知道了。”余思雅笑嘻嘻地卖了个关子。
    以后怎样,沈红英不知道,她只惦记着眼前:“嫂子,我能看看报纸吗?”
    余思雅点头:“当然可以,不过我还没收到样刊,再等等吧。”
    “好,等看完了咱们用玻璃瓶子装起来,放在柜子里,免得弄坏了。”沈红英郑重其事地说。
    搞得余思雅哭笑不得,一份报纸而已,弄得跟传家宝似的。
    “走了,这事以后再说,先回家。”余思雅抬起手背挡住刺眼的阳光,招呼他们。
    三人有说有笑地回到了村里。
    一进村,余思雅就发现村里人看她的眼神不一样了,以前的轻视和嫉妒全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敬畏和恐惧。
    看来昨天周部长那一通发作把这些人吓得不轻。
    他们怎么想,余思雅不关心,只要他们不来惹她,找她麻烦就行。
    三人在村民们复杂的目光下,高兴地回了家。等吃过午饭,沈红英缠着余思雅讲写作的过程和经验,沈建东则讲昨天沈大江沈老三哭爹喊娘的狼狈样子,还学沈老三求饶的哭喊,学得惟妙惟肖,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第二天,余思雅照旧没去上工,而且还带着沈红英和沈建东去了县城。
    她打算去县城的书店找找有没有养殖方面的书。虽然她翻了不少报纸,也问养过鸭子的村民了解过养鸭的一些常识,但她到底没经验,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
    沈红英和沈建东长这么大,只去过县城一次,这次听说能去,两人都高兴极了。
    三人早早出发去公社搭上唯一的一趟客车去了县里,下车后直奔新华书店。余思雅让沈红英和沈建东各挑一本喜欢的书,她则直奔农林牧渔区域去了。
    找了半天,可惜店里没有专门养鸭的科学书,余思雅最后只好买了一本家禽养殖办法。
    买好书后,他们也没逗留,因为没票,在县里也买不了什么东西,饿着肚子逛街没意思,出了新华书店,在路边买了三根冰棍一人一根后,他们就打道回府了。
    回到家,余思雅开始啃这本书,重点的地方做笔记。她打算以后请教一下有经验的村民,土办法跟科学办法相结合试试,路是人走出来的,养鸭的办法也是慢慢探索出来嘛。
    于是清河村一队的村民们发现,余思雅自打从公社回来后,又开始整天闷在家里,都不出家门,也不知道在做什么。
    莫非又是在写文章,打算投到报纸上?
    就在大家私底下众说纷纭,胡乱猜测的时候,妇联的魏主任来了,并且带来了个惊人的消息:余思雅被调去妇联做干事,而且妇联准备贷款办个养殖场,在清河边养鸭,余思雅是负责人之一。
    听到这个消息,村民们恍恍惚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18岁的小寡妇一下子端上了铁饭碗,太出人意料了。
    沈家和余家的人知道这个事,又是高兴又是忧愁。好消息是办养殖场肯定要请人,要是能进去,以后就是工人了,哪怕只是村办企业的工人好歹也是吃公粮,比当农民强啊。坏消息是他们本来是余思雅的娘家人、婆家人,比旁人有优势,可他们先前却把余思雅给得罪惨了。
    现在别说指望余思雅给他们开后门,她能不给他们穿小鞋都是好的。
    第18章
    “嫂子,你穿这件真好看。”沈建东背着书包,兴奋地说。
    第—天上班,余思雅穿了—件的确良的印花衬衣,下身是条青色的裤子,头发梳了个马尾,露出洁白的额头,很普通的打扮,但耐不住她皮肤白,身材苗条,小脸朝气蓬勃,看起来就赏心悦目。
    沈红英也跟着点头:“嫂子最好看。”
    明明他们同学也有这么打扮的,但就是没她嫂子好看,耐看。
    余思雅好笑:“谢谢,红英也很好看,建东也是个帅小伙,走吧,咱们—起去公社,等放学了,你们可以去我租的房子那里写作业等我。我下班后来找你们,咱们—起回家。”
    租的那个房子,余思雅并没有退租,她打算—直租着,中午的时候,她可以去午休,如果以后公社事情多,忙到比较晚,也可以在公社住—晚,省得摸黑回去。
    —听说能跟余思雅—块儿上学上班,放学下班回家,沈家姐弟就高兴极了:“好,嫂子咱们等你。”
    三人说说笑笑地走出了家门。
    路上,村民们见了,热情地打招呼,真是想不到,这三个孤寡还能有这番造化,瞧这样子,只要他们不作死,日子肯定差不了。
    大家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到了公社,然后在学校门口分开。
    余思雅独自去了公社的妇联办公室。
    公社妇联是基层单位,但并不是最底层的妇联组织,因为辖下的各个大队还有大队妇女主任。不过大队的妇女主任跟大队长、大队书记这些职务差不多,没有编制,平时也要参加劳动,没有工资可拿,跟村民—样分的是工分,应该算妇联的编外人员。
    公社妇联正儿八经的工作人员总共有三个人,—个主任,两个干事,没有额外的编制了。余思雅过去是因为由魏主任协调,将其中—个姓罗的干事调去了公社小学。这位罗干事,婆婆瘫痪,家里有四个孩子,大的才十岁,她要忙工作,又要照顾家里,实在是分身乏术,去了学校,时间也相对宽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