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4页
    养军队原来是那么贵的吗?
    这才哪到哪,还没算研究经费开支呢,木白随意得将一个数字修改了一下,看着下头东倒西歪仿佛被经济压力压弯了腰的小萝卜头们一阵好笑,他接着问:“如果撇除掉这部分军费开支,国家的税负是不是只剩下一点点了?”
    那何止是一点点啊!是少了好多数字啊!
    “所以一味依靠税负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单纯用赋税养兵,不用多久大明就会和宋朝一样被高额的军费开支拖垮,而且国库没钱没粮,也无法应对风险,更无法开展基本建设。”木白又给他们列了下大明皇室如今主要的费用开支。
    如今明皇室的还没有后世要养宗室的压力,大明第一家庭如今人口还比较简单,手头富余的洪武帝就在民生中投入了大部分资金。
    遭受过颠沛流离和病痛交加折磨的洪武帝想要创建的新世界是人人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病有所治,死有埋骨。
    因此,他结合宋元时期的民间政策,创立了大明如今的各项基础设施。
    在洪武朝,扫盲式基层教育第一次下达民间,洪武帝令地方县官设立官学,由国家聘用先生给民间稚童开蒙,只要有意学习,无论出身贫贱皆可入学。
    在洪武三年开始,州县间就设立惠民药局给贫病军民免费治疗,医匠、药物都是从当地税务中拨发,说白了就是花的洪武帝的钱。
    除此之外,失孤儿童有慈幼局,无亲无故者若是亡故也会有当地官府建棺安置,令其不至于无葬生之地。
    加上还有老人的奉养、失独官兵家眷的奉养,一桩桩一件件全都是花钱的地方。
    这些数字加上去靠赋税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大明洪武帝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一项壮举——官兵屯田,并且用自己种的田、产出的副产品养活自己。
    正是因为大明两百万军队除了北部兵屯因为天气原因还需要国家的供给,基本都可以维持住自给自足,大明的朝廷如今才能够空出手来发展各地建设。
    譬如在奢香抵京后,洪武帝在惩治了马晔后大手一挥,发了一笔钱让她联合当地开山凿石修建贵州、云南和中原的联合驿道,加强多民沟通的同时避免政令不通导致的“误会”。
    同时,洪武帝还将大孙子整理后的书册也送了一堆过去,甚至财大气粗得给云南送了一整套的印刷模板,令在云南驻扎的布政使司在当地印书以开民智。
    这一桩桩哪个不是在烧钱。
    但当地人会觉得不愉快吗?不会。
    因为他们虽然缴纳赋税,但是老百姓会在心中谋算,他们缴纳的钱远远低于如今得到的实惠,而且他们可以感觉到此番举动后在未来有更多的好处,如此方才有幸福产生。
    除却少数圣人,大部分人的幸福感来源都是因为付出就有收获,而付出远远小于收获,那更是狂喜。
    “民与国,便如光和尘一般,和其光,同其尘,令双方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如此为大善。”
    木白如此说道,顿了顿,他发现自己好像还是偏题了,于是又提了一句:“皇祖父,孙儿以为要考验官员是否为官之善,只需要发下嘉奖即可。”
    洪武帝微微挑眉,就听他大孙子有些狡黠得笑了:“我们不妨派遣官员到地方表扬其廉政,然后观察民众们的表现,民众若是与有荣焉,其便是好官,若是露出不屑或是麻木神色,其定有问题,可深入调查。”
    “水暖鸭知,官当的好不好,没有人比民众更清楚了。”
    洪武帝沉吟片刻,点头:“也不妨是个好主意。”
    十七年,九月,使者携带洪武帝亲笔“廉政诰”于个州县游走,锦衣卫护送随行,此举激励基层官员无数,也抓出了当地为官不仁者若干。
    当这些都没有在朝堂中掀起什么波浪来,因为整个朝堂都被另一条谕令掀翻了。
    洪武十七年,十月一日,洪武帝于奉天殿立皇长孙为皇太孙。
    第126章
    太者,大中之大也。
    但凡称呼里加了这个字的,都是辈分中最大的。
    太子是如此,太孙也是如此。
    皇长孙虽也是独一无二,但并非无可取代,万一他夭折了,那么次子朱允炆自动顶上。但皇太孙就不一样了。
    皇太孙算是一个荣誉头衔,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明确定下的皇位第二继承人。原本如果太子在即位前出了意外,那么皇位还有可能根据“父传子”的规矩传回太子的几个弟弟手中,但现在就算太子没有继位,皇长孙也是妥妥的下一任皇帝。
    虽然明确了帝位传承对于国家而言是一件好事,但是洪武帝此举还是引起了朝堂上的轩然大波。
    原因很简单,皇太孙年龄太小了。
    并不是说他们对木小白有什么意见,而是不少人觉得太子如今刚过而立,身体康健,没有必要将皇长孙推出来,这样对孩子的教育也没有好处。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新上任的太子太师,主要承担教育皇长孙任务的王袆老先生倒是没有发表意见,在有心人士找上门的时候,他只是意味深长得说了一句“这对皇太孙来说是件好事,”随即便闭口不谈。
    一些老臣简直崩溃,对一个才十二岁的孩子来说,被早早立成靶子怎么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