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对于他们拿出的工艺品、木材还有刀具都没什么兴趣,起初基于对方藩属国身份多次忍耐,但在发现对方一艘船朝贡货物仅占到一成,其余全是走私货物之后,洪武帝终于爆发了。
洪武帝直接发话,让日本不需要年年都来,三年一次即可。
但日本这个国家的厚脸皮也不是盖的,他们仗着来了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继续刷大明这个副本,搞得洪武帝很是恼火。
木白听得也很恼火。
这么多、这么多的赚钱机会,居然都被浪费了。
在他爷爷看来,自己是天朝上国,不能拉下脸去占藩属国的便宜,所以给对方的赏赐大于朝贡,这行为可以理解,但不代表他们不能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啊。
木白回去思来想去,觉得是他爷爷被藩属国这个概念闹晕乎了。
最早的藩属国源于西汉,当时因为西汉本身还是封国制,所以番邦属地也能够自立为国,但是和寻常郡县一样,藩属国也必须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入驻并且缴纳税金。
作为回报,中央政府会对其提供保护,也会给他们带来良种以及优质的种植方式还有商贸往来,简单来说就是缴纳保护费的上下级关系。
当时的藩属国是中央政府实实在在能把控住、可以写入国家版图的土地,虽说控制的力度并不算大,但考虑到当时的国家环境就是如此,也可以理解。
西汉的皇帝并不傻,花钱养着这些藩国其实是为了将其当做中原腹地的天然保护伞——藩国分布也多在中心区域以外,他们是呈“卫星城”作用保护中心区域的一道外在屏障。
这也是其名字“藩”字来源,藩之意就是屏障、篱笆的意思。
但时过境迁,藩属国的概念渐渐从纯粹的利用关系变成了只要你给我个面子,口头上愿意臣服于我,我就给你钱给你保护的面子工程。中央政府对藩属国没有任何的管理、税收不说,反倒要给钱给粮给好处,关键时候对方还时不时来个反水。
这养的不是篱笆,是个祖宗吧?
还有,这些文臣一幅外国人没见识没好东西的想法是怎么回事?
中原之所以成为如今的中原,恰恰是因为那些在故人看来是“蛮夷”“番邦”之地的持续输入。
如果没有吸纳和积极引进各地物产,中原王朝至今还在过着麻、黍、稷、麦、豆的朴素生活,连米饭都没有。
作为一个曾经在亲历过春秋时代的人,木白可以十分负责任地说:当时的周天子的很多生活条件,甚至都不如如今一个寻常县城的普通富户,如今的民众一年四季除了冬季外大部分季节都能有新鲜的时蔬,甚至还能拍着胸脯说自己“不时不吃”,春秋时代哪有这个条件!
家里爷爷和这些文臣这种我家东西最好、外地没好东西的优越感真是太奇怪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怎么可以用皇室和朝廷重臣的眼光去看进口的东西是不是有用呢?
有些东西确实便宜,但不代表没有市场,比如说,对于官员和皇室来说棉花并不是必需品,他们能找出一百个可以替代棉布的纺织品,但是对于百姓来说,便宜轻薄而且是从植物上获取的廉价棉布难道就不重要了吗?
不重要的话,棉布也不会在云南卖得那么贵了。
外来的产品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有作用要由民众来决定,官方干扰市场真的是错中之错。
但是尽管木白有满肚子的槽点要吐,却还真的不太好说。
如果他直接跑过去拍着爷爷的大腿说,爷爷你太傲慢了,其实咱们东西一点也不多,还要多从外地采购,估计就算他爷爷脾气再好,也要给木白穿个小鞋,布置几车作业。
必须要委婉地将这种念头灌输给爷爷,但要怎么委婉呢……
一贯直来直去的木白还真的不太擅长这方面的谋算,加上要说服爷爷去各处挖山的事情也不太顺利,一时之间,木白烦得简直想要去举石狮子。
这当然是不可以的!要克制啊木小白。
木白在皇宫里背着手溜溜达达,他的背后跟着一批小宦官,整个队形看起来格外壮观。
这些小宦官是这次他从凤阳回来的时候马皇后特地派给他的,之前被指派给他的内侍和宫女们在他去了凤阳之后似乎都有了别的工作,被换了一大批,木白心知肚明地没有过问。
这些内侍都在试用期,最后谁能留下来要看他们这段时间的表现。
能够留在皇长孙身边当内侍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条青云之路,因此,在见着木白苦恼的模样后,这些小内侍们纷纷大着胆子叽叽喳喳给他出起了各种主意。
其中,只有一个皮肤黝黑的小内侍沉默不语。
木白被小内侍们吵得皱了皱眉,扭头一眼就看到了这亲切的肤色,于是特地点了点他:“你有什么看法?”
那小黑皮张了张嘴,犹豫了下,还是用自己带着浓重南方口音的官话说:“奴婢以前,烦恼的时候喜欢多看看水……”
木白歪头想了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作为一个智商有些不太够用的武斗派的确可以去看看水激发下灵感。
在应天府的皇宫里,能看到水的地方不太多,前朝他是肯定不能去的,只能去小豆丁扎堆的御花园看看了。
木白看了看天色,这时候小豆丁们应该都在念书,应该撞不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