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页
    面对公司为炒作无端安到她头上的那些黑料,原主也曾鼓起勇气试图爆发过、抗议过,可得到的去是洛宏文夫妻的各种训斥,仅有的关怀与暖心的言语来自洛文轩,也正是洛文轩的各种安慰与劝说,让原主每每从崩溃的边缘站起,默认了公司的安排。
    也正是洛文轩,最后成了压倒原主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扩充自己的公司,他约到仅剩恶名,已经没什么价值的原主后,亲手给她的茶水里下药,将她送到他想要争取的大老板的床上。
    迷糊中醒来的原主意识到这个真相后,拼尽力气重伤那个正准备侵犯她的男人,还断掉对方的恶根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从数十层高的酒店客房一跃而下。
    到死,原主都没有想过自己可能是被丢弃的,她只知道,自己是被亲生父母兄妹放弃的。
    受原主的记忆影响,洛薇也不知道,也没往这方面想过,哪怕知道原主在这十年里的凄惨遭遇,也只以为是因为原主从小没在洛家长大,洛家人对她没有感情,再加上那几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性格,才会待她这么的无情无义,却没料到人性的恶,是真的没有底线。
    自国外归来,衣锦还乡回到那个养肓原主长大的那个小山村时,洛薇的心情是复杂的,毕竟对那个地方有感情的是原主。
    若可以,她很希望待原主回到自己的身体后,再回来,只是当时她的心头就那么自然而然的生出一股冲动,让她迫不及待的就那样直接寻了过去。
    而何家那个捡回去的闺女被亲父母接走后,又衣着光鲜的回来,还继续认何家父母的事,在当地可谓是件非常引人嘱目的大事,引来无数人的围观,何家关系亲近的七大姑八大姨们更是都直接上门还确认。
    七嘴八舌的议论之下,无意中就提起了话头,感慨起何家夫妻好人有好报,谁也没料到原主小时候满脸胎记,丑得吓人,后来被竟何家给细心养得胎记完全消了不说,还成才了,知道感恩回报何家,哪怕亲爹妈有钱,也还愿意认乡下的养父母。
    无意间听到这些的洛薇本就有些敏感,随后听其中某个婶娘突然来了。
    “谁晓得到底是咋回事,她亲娘老子说是被人偷走的,依我看啊,没准就是他们自己扔的,那薇薇小时候长得啥样,别人不晓得,咱还不晓得吗?丑成那样,扔路边上,要不是老七家的想女想疯了,捡都没人捡,谁还吃饱了撑得去偷走再扔掉啊!”
    这番话如响鼓重雷般直接提醒了洛薇,以洛家人那品性,以洛宏文夫妻那特别要面子的性格,若是原主出生时真像那些人说的,满脸胎记丑得不能见人,的确是极有可能会主动扔掉她。
    将这件暗自记在心里后,在这后的几天里,洛薇便找机会从养父母里成功确认了这一事实,且还意外拿到他们小时给她拍下的照片。
    回到京市后的洛薇连入职都顾不上,就先找人去调查她当年出生时具体情况,事隔二三十年,因为属于比较特殊的案例,只要还在世的当事人,竟然基本都还记得原主出生前后事,让她成功取得证据确凿的一手资料。
    同时也彻底能用证据洗清养父母拐孩子的嫌疑,要知道,这是原主最大的心结,养父母将她当亲生女养大,若因她的原因而被亲父母告了,先不说判决结果,首先就能让何家在家乡被人指摘,无立足之地。
    毕竟在此之前,原主也从不知道自己的收养竟是由公安给经手办的,有备案,手续齐全,小学没毕业的何家夫妻也没意识到他们是合法收养。
    洛宏文说他们哪怕是捡到的孩子,因为孩子原本是被偷走的,法律上也会判定他们拐卖人口,他们就当真了,毕竟在他们朴素的观念里,那知识分子说的话,肯定都是真理。
    有了这些证据,原主才能彻底摆脱洛家那钳制,有了这些,原主回归后,即便没有经历过那凄惨的十年,也能做到对洛家那些所谓的血缘亲人再无期待。
    在洛薇完成任务前,用原主的身体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在一座山清水秀适合疗养的城市里买下一套房,记在洛贝名下,又给她留下一笔钱,前后共花五百万,算是连本带利偿还当年那三百万。
    至于同样身处水深火热中的洛家其他人,就不归她管了,原主也不用管,只需按声明中的约定,按月给亲父母支付赡养费就可以。
    第16章 那个被放弃的女儿 15
    “我曾经怨过你,恨过你,结果,十年后的事实证明,你才是对的。”
    洗尽铅华的洛贝坐在对面,幽幽的叹的口气说道,这段时间以来,她的人生比电视里演的那些狗血剧还要起伏跌宕,在娱乐圈里辛苦打拼近十年,最终背着漫天黑料,身无分文、狼狈不堪的被骂出圈,是曾经那个天真自信的明媚少女做梦都想不到的。
    洛薇看着她,心无波澜,仿佛只是面对陌生人,“需要我给你找个心理医生,进行下心理干预吗?”
    洛贝苦笑道摇摇头,“谢谢,不需要,这十年我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被锻炼出一颗强大的心脏,哪怕一无所有,我都扛得住,更别说我现在不仅有你给的房子,有足够我下半生生活的钱,还有了自由身,我现在很知足,真的,我这辈子从来都没像现在这么轻松过,不用再心心念念的去追逐那些我想要的,或是别人想要的各种目标,不用再日夜算计得失,从此拥有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