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42页
    “什么哄骗?我王三做生意,从来童叟无欺。”摊贩老板说道。
    邵瑜听到这个名字,却忍不住看了身旁的三女儿一眼。
    老三姓王,在家里排第三,这倒是意外的巧。
    “别家簪子卖六文,你敢卖三十文,还说不是骗钱?”汉子说完,直接一脚踹翻了他的首饰摊。
    王三喊道:“你们这样不讲理,我要去告官!”
    “告官就告官,你这样的黑心商人,就该去坐牢!”汉子们倒是丝毫不惧,甚至还动手拉扯着王三就要去见官。
    王三闻言立马慌了,一改之前嚣张的态度,喊道:“好汉饶命,好汉饶命,何必非要去见官呢,我退钱就是了!”
    即便王三认怂认得快,但还是逃不了一顿打。
    他钱也赔了,脸上也鼻青脸肿着,摊子也被砸了一半,哪还有之前的半分风光。
    邵瑜说道:“你还觉得他挣钱吗?”
    老三摇摇头,说道:“只是这一次而已,其他时候……”
    邵瑜说道:“他这一次其实还是运气好。”
    老三看着王三那副倒霉样子,怎么也和运气好联系不上。
    邵瑜解释道:“运气更差一点,就不是挨一顿打,而是连命都丢掉。”
    这个世道恃强凌弱之事,完全是司空见惯。
    这个小地方虽然安稳,但外面的战乱还没有结束,在这样不安稳的时候,似乎谁的心里都憋着一股子火,随便一点事都能借题发挥,若是不凑巧,便会丢了性命。
    邵瑜说道:“我从来不觉得做生意的挣钱不应当,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得到的钱,要跟你付出的努力相匹配。”
    “可我想要挣很多很多钱,我想要当地主呀。”老三说道,她想要快速获得财富,她自立下目标后,总觉得自己的时间很少。
    邵瑜说道:“想快速挣钱,也有别的办法,而不是靠着坑人。”
    王三这样的挣钱方法,同样的物品,同样的成本,靠着哄骗买家,卖出远高于同行的价格,他这样做,完全就是投机取巧,一时虽然能挣很多钱,但终究不是长久之道。
    “可我要怎么才能挣钱?”老三问道。
    邵瑜说道:“你要想明白,为什么会有生意。”
    “为什么?”老三询问。
    “他们为什么要买兔子?为什么要买首饰?”邵瑜问道。
    老三皱眉想了想,说道:“因为想吃兔肉,又或者是觉得兔子可爱,至于首饰,那是为了装点自己的美丽。”
    邵瑜点头,说道:“既然买家想买,就说明买家是需要这些商品,对吗?”
    老三闻言顿时福如心至,问道:“需要,是因为买家有需要,所以才会有生意。”
    邵瑜觉得这孩子悟性不错,便继续说道:“做生意,本就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你若是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对症下药,这样你的生意就能启动了。”
    “而你的生意,质优价廉,那就能长长久久的做下去。”
    老三闻言沉思许久,才问道:“那我怎么去知道旁人的需要?”
    邵瑜笑着道:“多看,多听,多学,多想。”
    老三心里默默咀嚼着这番话,整个下午都变得异常沉默。
    她找不到人观察,就只能看着邵瑜。她想要看看按照邵瑜的这种办法,剩下一只灰兔子,他会怎么卖出去。
    邵瑜卖货也不着急,就那么闲闲的坐在那里,等着有人上门来问价。
    “这是山里的兔子,还是你家养的兔子?”来人看起来三十多岁,穿着打扮虽然不是特别考究,但也能看出来是个不差钱的主。
    邵瑜说道:“摸摸兔子腿,就知道是哪里的兔子。”
    这人果真摸了摸兔子腿,而后说道:“这么大力气,确实是山里的兔子。”
    “五百文。”邵瑜说道。
    “贵了。”客人说道。
    老三也忍不住看了邵瑜一眼,似是在诧异他为何要卖这样的高价。
    邵瑜说道:“客人喜欢陈皮,附赠一道陈皮兔肉的做法。”
    客人听了果然眼睛都亮了,但面上还是有些犹豫。
    邵瑜说道:“我家住在关口村,我姓邵,去村子里一打听就知道,要是这道陈皮兔肉不合客人的口味,你去找我算账就是。”
    客人闻言一咬牙,说道:“行,五百文便五百文。”
    客人拿了灰兔子,又得了一道食谱,离开的时候脚步还算轻快。
    “爹,您怎么和之前说的不一样?”老三质问。
    邵瑜说道:“兔子值三百文,食谱值两百文,我这价格可不是虚高,而是童叟无欺。”
    这话一出,老三倒是不好反驳,只道:“您怎么就知道他会买账?”
    邵瑜说道:“这人对吃的很讲究。”
    “您怎么看出来的?”老三不解。
    邵瑜指了指对面,那里是一家酒楼。
    “他是从对面酒楼里出来的,酒楼老板亲自送他出来,其他的店小二看着他时脸上也带着笑意,他还会和小二们开玩笑,酒楼老板待他亲热有余而恭敬不足,显然这般对待他,不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而是因为他是酒楼里的常客。”
    “而他出门前喊了一句话:‘待荷花绽放,定然要来吃你家的荷花羹’,从这里能看见酒楼大堂的餐牌,那上面可没有写荷花羹这道菜,显然只是会吃的人才知道的一道私房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