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帝一代明君,被你们塑造成了个被臣子们牵着鼻子走的笨蛋。”
“历史上元明帝只喜欢皇后的儿子,造反都没事,被你们弄成了毒杀儿子?权谋就这?离谱。”
“那演的是皇后吗?矫揉造作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小妾。”
诸如此类的言论层出不穷,这部剧也不知道是因为剪辑的原因,还是因为剧本有硬伤,前后逻辑不通,剧本里更是有很多文句不通的情形。
这些原因本来牵连不到应思怡,偏偏在这个满是戏骨的剧组里,只有应思怡一个人格外突出。
旁人哪怕对着有问题的剧本,也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偏偏应思怡一直在偶像剧里打转,那种相对浮夸的表演方式,到了正剧里就成了拖后腿。
哪怕应思怡有意识想要好好完成自己的任务,但她却依旧带着过去的表演惯性,因而即便她沉下心来,却还是成了全剧之耻。
即便这样,应思怡的粉丝们也能闭着眼睛夸演技,还拿其他偶像剧女演员拉踩。
至于扭曲历史的行为,粉丝们全叫嚣着,电视剧而已,完全按照历史拍为什么不去看历史书。
若是没有对比,估计还真能被粉丝洗脑洗过去。
偏偏同期还有一部《大衍风华》,两部剧除了演员之间的牵扯,故事上也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
《元明之治》打着正剧的旗号扭曲历史,而另一边的《大衍风华》宣传是大女主,实际上对历史保持了超高还原度。
在高度还原的情况下,《大衍风华》依旧将故事讲得极其出彩,每个人物都有两面,既可怜又可恨,站在每个人物的立场上,几乎他们做出的所有选择都是情有可原。
跨越了千年时光,《大衍风华》引起了观众的高度共情,好似将人带入了那个大衍盛世当中。
等到播出第四天,《大衍风华》的收视率已经完全将《元明之治》甩开了。
“这才是我们真正想看的大女主,不玛丽苏不傻白甜,心机手段一样不缺,不把观众当傻子。”
这样的言论刷遍了网络各处。
观众苦玛丽苏傻白甜久矣,甚至一度得了大女主PTSD,难得遇到一次真正的大女主,不需要智商被剧方按在地板上摩擦,在《元明之治》拉跨的对比下,《大衍风华》彻底爆了。
一天几条热搜,每一个重要节点都会引发无数观众讨论,社交论坛上随处都可以刷到关于《大衍风华》的讨论。
原本还有人拿两部剧做对比,但渐渐的,《元明之治》说的人少了,单纯变成了对《大衍风华》的讨论。
在等待更新的时候,主创人员的采访,甚至都被人翻出来看了好几遍,邵瑜偶然说漏嘴,说自己第一次找的女主是别人的话都被人翻了出来。
那段采访里,邵瑜刚开口就察觉到自己说错话了,因而很快就停住了,只是他说出口的一个“思”字,还是让众人猜到他找的应该是前妻应思怡。
夫妻俩虽然离婚了,但邵瑜一直没翻脸,甚至之前说一个人承担债务的话,还给他立了一波有情有义的人设,哪怕应思怡这边一言难尽,但在大众看来,邵瑜似乎对前妻还有很深的感情。
他们很快推算到,当初邵瑜拍《凶宅》,估计找的第一人选也是应思怡,只不过被应思怡拒绝,这才另外找了顾佳颖。
有人拿着这事去微博私信邵瑜,邵瑜回复了,虽然没有给与肯定回答,但说了一句“终究是有缘无分”,因而这件事当即就被盖棺定论。
“应思怡到底是什么运气,不演《凶宅》,《凶宅》爆了,不演《大衍风华》,《大衍风华》又爆了。”这样的评论一出现,立马有人跑到某乎开帖。
帖子名字:“如果应思怡当初选了《凶宅》和《大衍风华》,对她会有什么影响?”
《凶宅》虽然已经下映,但还有一些热度,而《大衍风华》就是如今实打实的热点所在,这个帖子一出来,没多久就有了上千条评论。
“这大姐演啥都是自己,以前还自带编剧进组改戏,如果是她演,估计这两部戏早就扑到太平洋去了。”
“看了《元明之治》,倒是挺感谢应思怡的不演之恩,顾佳颖小姐姐的演技难道不香吗?”
应思怡经历这两连扑,维持原本的咖位已经十分艰难,此消彼长,顾佳颖靠着两部戏,从娱乐圈查无此人,已然跻身一线,若是再来几个爆款,顾佳颖便能彻底坐稳一线。
应思怡看着这帖子,本来还会有几个人为自己惋惜,但看着一大片人都在嘲讽自己的演技,当即气得鼻子都歪了。
她不相信没有一个人给自己说好话,企图再刷新一番,看看自己的粉丝如何控评,只是一刷新,她就看到了一条热评。
“过去邵氏影业+郑梅+应思怡=扑街,如今邵瑜+郑梅=开年收视率第一,现在知道是谁在害邵氏影业破产。”
这条回答下面的评论也很有意思,都在说邵瑜这事用控制变量法抓内鬼。
还有人说道:“应思怡是不是扫把星?原本邵瑜破产了,郑梅名声全砸了,她一走,这两人立马原地起飞。”
甚至还有人阴谋论,觉得这两人就是故意的,要用这样的方法给应思怡难堪,只不过这种说话很快就被人反驳。
“邵瑜又不是没找过应思怡,但是机会来了她抓不住怪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