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1页
    说纪长泽阴险,还有就是他十分会通过一些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
    都知道纪长泽手底下的官员不光会有他个人奖励的奖金,还会有物资奖励,家中孩子上幼儿园奖励,而且他从来不屑贪图底下人的功劳,大家若是一起做出了一件大好事,他都是该怎么上报就怎么上报,于是,纪长泽手底下的人也都是升迁最快的人。
    而且他这人护短的同时又不会过分护短,错了就是错了,这人就算是他的门生他也不会插手,甚至还会主动搜集罪证,但若是他手底下人没做错事还被污蔑的话,那可就是炸了马蜂窝了,纪长泽那是不折腾的背后之人付出代价绝对不收手的。
    也有一些人当时跑去找先皇告状,说纪长泽搞结党营私那一套,明明是入朝为官为了陛下办事,结果那些人却都以纪长泽马首是瞻。
    先皇:朕听不到。
    这也是纪长泽的另一个鸡贼之处了,他就算是朝中四处都有人脉,随便逼逼几下都能搞出一个结义兄弟出来,但是他从来不主动沾染军权,也不去结交武官。
    这是让皇帝放心的最大诚意。
    一群文人,再折腾,又能折腾出个什么来呢,就算是整个朝廷的文官都站在纪长泽那一边,对于军权在手的皇帝来说,他也还是高枕无忧的。
    这便是上位者也下位者思考的不同之处了。
    告状的人告了一状没得到想要的结局,心底悲愤陛下也是被这厮蛊惑,坚强的又活了二十年之后,终于等到了新皇,他喜不自胜,赶忙的赶过去告了一状。
    新皇倒没有装听不见了,他直接开骂了:闲的你没事干是吧,纪爱卿干点实事你哔哔个什么,你要是没事做就给朕把这个这个,还有那个那个做了,朕这一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的,恨不得长出十八双手来干活,你作为朕的心腹不好好干活跟个长舌妇一样搬弄是非,要不要脸,呸!
    告状的人:我居然是陛下心腹?!!
    还不等到他欢喜一阵,就被新皇扔了一堆的活过去,并且以“要不是你是朕心腹朕才不会把这些事交给你”的理由,要求他以最快速度办好。
    突然成为陛下心腹,感觉自己浑身都是劲的告状人也不想着告状了,也不悲愤了,乐颠颠的抱着东西回去开始埋头苦干。
    脚不沾地的新皇见此,这才满意,转头就换了常服出去找纪爱卿钓鱼去了。
    纪爱卿说的对啊,这种能够交给臣子的活,就交给他们,他们开心了,他身上的担子也轻了,明明可以双赢的局面,为什么还非要自己一个人苦哈哈的干,分明是天下之主,搞得跟一刻都不得歇息的长工一样做什么。
    怪不得父皇长寿,想必日后他也能长寿了。
    新皇高兴了没两天,纪长泽辞职了。
    理由是臣已经帮您把该弄得都弄好了,如今天下太平,百姓衣食无缺,陛下您精神奕奕,朝堂已经不需要臣了,告辞。
    新皇:……但、但是纪爱卿你做了父皇二十多年爱卿,朕也不要二十年,凑个十年整数也不可以吗?
    纪长泽麻溜拒绝。
    他又不傻,现在没活干了,这个时候退下去皇帝只会念着他的好,要是再不退,现在皇帝开拓完了外面,注意力就要放在朝堂上了,到时候他纪长泽既不能做出新贡献又站在高位一呼百应,就算皇帝是个纪吹也迟早要忍不下去。
    现在正是跑路的最佳时刻啊。
    他辞别皇帝,带着家中亲人回到了家乡,从此,朝堂里少了一个肱股之臣,后世历史课上,却多了一个传说级别大神。
    第118章 贪官知县(完)
    纪长泽和魏君灿也同两位新皇一般十分长寿, 两人足足活了一百一十五岁,才在某一个晴朗的天气过世。
    【叮!任务完成,请选择度假or继续任务】
    【继续任务。】
    那时, 纪长泽虽已不在朝堂中,名声却早已遍布天下,无数学子赶来哭灵,因为他在长辈过世后便与妻子一同定居垂柳, 那时即使垂柳已经发展成了旅游胜地, 来哭灵的人还是拥挤的当地居民根本出不得门。
    无数悼念纪长泽的诗词在下葬这一天出现, 也因此在后世的学生中有这样一条潜规则,一旦遇到悼念纪长泽的诗词, 问时间,那绝对是给他下葬送灵的时候。
    不过……也有意外。
    “赵有志悼念纪长泽的这首诗不是送葬的时候写的?怎么可能,我明明记得他在送葬现场哭晕了几次,完了写了这么一首诗, 老师是不是判错卷子了?”
    “我也记得是送葬的时候写的啊,我还特地写了他哭晕几次这件事来表示他当时悲痛的心脏。”
    “怎么回事,我没可能出错啊,上周我还看了送葬的纪录片,里面清楚写了赵有志在那写的诗。”
    试卷发下来, 教室里惨嚎声一片。
    倒是有成绩好的学霸依旧淡定:“你们记错了, 赵有志是在送葬的时候写了一首悼念纪长泽的诗,但是后来在他去湖州做刺史之前也写了一首纪念纪长泽的, 后来在常州上任也写了,算起来,他一辈子一共写了十五首纪念纪长泽的。”
    学渣们:“……”
    对……他们早该想到的。
    安国的官员们大多将纪长泽视为人生导师,当时他办的书院几乎开遍安国, 为无数想读书却又出不起学费的寒门造就了读书的机会,因为几乎每年考生一大半都是从他的书院里出来,到了最后,权贵子弟们也都被家长送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