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1页
    但纪德海这人性情古怪,交友也不多,其中难得的一位便是这沁和府的主人。
    传闻沁和府的主人曾经是一位很有名的宫廷乐师,后来受了伤退隐之后,便在京城开了这家私坊。
    机缘巧合与纪德海成了挚友后,两人便经常在沁和府中弹琴赋诗, 颇有一番高水流水的架势。
    许多文人因此慕名而来, 就是想着能因此见上纪德海一面, 就是远远瞧上一眼,也是幸事。
    染荷一脚踏入这沁和府的时候,心情是颇不大美丽的。
    虽然是她主动要求来选地点的,但其实她心里也没什么数,也没有就认定非是哪里不可的念头。
    可是那日, 那位文思使离开后,少监大人就将她独自叫到了一旁,苦口婆心夹杂着语气严厉地将她训斥了好久。
    最后不得已, 她只能听从少监大人的意见和推荐,将地点定在了远的离谱的沁和府。
    这还不算,少监大人甚至特地派了一队人呼呼啦啦地跟到了这里。
    染荷也搞不准她从云韶府离开时,大人看她的眼神是更担心她的安危,还是怕她闯了祸被人打晕的时候,没人能帮她收尸。
    但是染荷没想到,到沁和府的路会这样远,一路的车程将她的兴致都晃散了,此刻踏入沁和府,那积聚已久的好奇心也没那么热烈了。
    她自己在云韶府中,舞技无人能出其右。
    最开始的时候,对那位文思使会跳出什么样的舞蹈多多少少有些好奇,以及那么一点轻视之心。
    听说是妙手粲莲,技艺惊人,她还真不信这位文思使是神人下凡,就连舞都能跳得比她还好?
    这沁和府的规格与气派恢弘的云韶府自然是无法相比的,但建筑的造型却别致有趣,楼台飞檐高低相接,错落分布得与大虞国向来讲究对称协调的风格迥然不同。乍一看过去,颇有些怪异之感。再看第二眼,便都会想要一探这里面的布局是否也和外面一样奇怪。
    跟随着府中仆人的指引,她朝着由少监大人定好的院落而去。
    染荷观察力强,很快就发现,果然高楼和矮屋之间相连却不宜相通,每一个房间都只有一条最为方便的进出之路,隐蔽性可以说在这京城的私访里是数一数二的了。
    等她像参观一样走到了己心院的时候,发现准备妥当的文思使早已经等候她多时了。
    己心院的主楼是一栋三层高的楼宇,而染荷要去的地方则是相连的一个偏殿。
    少监大人与沁和府的主人相熟依旧,告诉她这偏殿无论位置和环境都是最适合她与文思使练舞的。
    染荷现在明白了,位置最偏,环境清冷,确实适合做些掩人耳目的事。
    文思使大人此刻站在厅中,正展臂仰头,做着望天的姿势。染荷只瞧过去一眼,就正了神色,随后朝沈妙妙行礼。
    沈妙妙今日穿了一件天蓝与白色相间的水色罗裙,那衣裙同样是窄袖束腰,除了没有彩色条带的镶嵌,几乎和那日那件红色的一般无二。
    沈妙妙在染荷来之前已经舒展身体,拉了半天的筋了,此刻见人来了,笑着道:“染荷姑娘果然品味非凡,这处沁和府由里到外都让人惊叹不已呢。”
    沈妙妙是真的吃了一惊,她没想到在这保守封建的古代,竟然也能看到如此具有抽象和后现代风格的亭台布局与设计,这里的建筑和布局搭配虽然单独看哪一个都让人觉得不协调,但放在一起,却又和谐融洽。
    能想到如此设计的人,她真是想认识一下呢。
    染荷听出她话里是真的觉得这园子好,一时有些无语。想起临行前,少监大人千叮咛万嘱咐的话,便先道:“多谢沈大人迁就染荷,同意染荷的无理要求,沁和府路途遥远,大人舟车劳顿,这里先给大人赔个不是了。”
    她低着头又行了个礼,沈妙妙虽然看不清她的表情,却也能听出这致歉并不是发自肺腑的。
    她笑了笑,似是不在意,只道:“在练习舞蹈之前,我想让染荷姑娘先看几样东西。”
    一旁的银珠和碧翠便将早就放置在承盘中的东西拿了过来。
    两人每人一个承盘,上面分别放置着一红一天蓝的两种不同颜色的绸缎。
    染荷有些不明所以,便看向穿着一身舞服的文思使。
    沈妙妙笑着伸手,在天蓝色的丝缎上执起一柄又细又扁犹如银箸的扁方条。
    染荷这才看清,原来那丝缎上还有东西,因为陷入其中,她刚才竟没有发觉。
    沈妙妙手腕一抖,那天蓝色的丝绸犹如流水瀑布一般便从承盘上滑了下来,弯弯绕绕地铺陈在柔软的地毯上。
    沈妙妙道:“实不相瞒,染荷姑娘,那件贝母红罗裙只是为了穿给别人看的,这柄绸扇,才是这曲舞蹈的精妙所在。”
    她说着,轻捻手中银柄,手腕向外一震,银质镂空雕花的扇骨穿连着细腻的绸缎,顿时犹如半空中绽放的烟花,突然炸开。
    染荷猛地睁大双眼,双眸中亮光闪闪。
    她立即转头望向另一个称盘,也不等沈妙妙开口,毫不客气的自己动手拿起了红色的绸扇。
    银质边骨制作精美,除了上半部的镂空雕花,下半部竟然还刻着一只展翅的飞鹤。
    染荷后退几步,侧身朝着宽敞的地方甩动两下。
    绸扇延展铺陈开来的丝缎足有五六尺长,比之水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