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也不是没有感觉到接触的那些男子们有些莫名的行为和话语, 日常行事中也常常注意分寸,就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但显然她的思维还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想到那些她以为是自己多想了的事情, 竟然是真的有迹可循,而这古代十六岁的年纪, 没有定亲还未婚配的人,仿佛成了一块暴露在日光下的鲜肉,只有两个走向,要么被人围观争抢, 要么被人指指点点,甚至厌弃鄙夷。
一时间沈妙妙心中除了震惊,更多的是百感交集。
郑元英仿佛看不够她吃惊的模样, 重磅连击毫不停歇:“你以为这就了事了?之前安福寺布施,因为你遇险,我便没有同你说, 你可知寺前有多少位夫人私下暗探我的口风, 都想与咱们家结亲。”
什么罗夫人,徐夫人, 亓夫人的,她都要以为她的女儿捅了马蜂窝了。
这……她还成了香饽饽了?
沈妙妙压下惊诧,问道:“那母亲是如何回复她们的?”
郑元英没好气道:“我能如何回复,自然说你如今官职在身, 一时间不好提婚事。”
提起这事,郑元英就头痛,她哪里想就这样推辞了,相反,女儿如今又是做了文思使,又每日出入皇宫的,她才是最担心最着急这婚事的。
如果此刻定了亲事,那可真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但一股脑冲上来这么多的人,却是她意料之外的。
当日的推辞她也并未说死,只笑着说,还是想选女儿喜欢的。
但还不等她回来仔细挑选候选者,不过是去了趟恒国公府,再回来,她所有的设想便都化为乌有了。
郑元英觉得女儿是越来越会藏心事了,不禁有些生气:“你到底是如何想的,和那杜衍分明是有什么,妙妙,这事你还要瞒我和你爹吗?你告诉娘,我才能帮你去回复李家。”
退一步讲,她的女儿就是真的从这些人中选一个夫婿,郑元英其实也不想女儿选那李家,虽然李家诚意十足,卫国公夫人亲自登门,也点到为止的提了亲事,没有必须立刻给一个答复的意思,沈家和李家也算世代交好,卫国公与沈成远算是同辈,一个镇守西北,一个戍卫西南,私下关系也不错,但作为母亲还是希望女儿生活得更轻松愉快,而不是成了婚就做了继母。
沈妙妙只能先解决眼前的问题:“母亲,我对李家大哥就和我自己大哥一样,他确实十分照顾我,但是我除了把他当做哥哥敬重,便没有别的心思。”
沈成远和郑元英对视一眼,叹了口气,惋惜地摇了摇头。郑元英却有些高兴,眉宇神色缓和了不少,又道:“那杜家的儿子呢,我见你们……妙妙,你和我们说实话,你是不是喜欢他?”
“不是的,母亲。”沈妙妙下意识地否认,过于干脆的回答反而更像是掩饰。
郑元英皱眉:“你不喜欢他,却为他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吗?”
甚至这些事情要不是杜衍自己说出来,无论是她还是杜夫人都是毫不知情的,那日杜夫人笑着对她说十分喜欢妙妙的时候,郑元英几乎荒唐地觉得,这亲事可能要在夫君离京之前就要定下来了。
两人回家一番商量,在人选上争论不休时,打算停下来先问问女儿的意思。
“你不喜欢他,在国公夫人面前,杜衍为何要那样说话?”郑元英追问,“他不是京城里其他那些纨绔子弟,会胡乱说出这般话的人,恒国公一家的态度搞得我和你父亲一头雾水,你总该不会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沈妙妙能迅速回答对李俊风的感觉,但提到杜衍却有点犹豫。
杜衍这人在世人眼中清风明月一样的存在,但对她而言,好像更多的是紧张时会越发挺拔的脊背,是吃惊时因为睁大双眼而变得浅淡的瞳仁,是面对危险和痛楚时依旧上扬的薄利唇角。
也许是因为接触得机会比较多,这些细枝末节竟然是她甫一想到杜衍是个什么人的时候首先跃出脑海中的。
沈妙妙忍不住暗笑了一下,可见她说的不错,杜衍光凭一张脸就可以走遍天下。
但她这笑容映在郑元英眼中却不是那么回事,郑元英心猛地一提,就听女儿终于开了口。
“母亲,那日杜衍说的话,我今日也是想这样同你们说的,他对我来说。也算是个特别的人。”
在她看来,这特别之处,自然是作为朋友,还是异性,却能和她心意相通,配合无间的喜悦,也是对他屡次相帮的感激。
这些混合在一起,似乎就多了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感,所以有时候,沈妙妙觉得,杜衍也许同她一样,有了这份亲近感,却又将其误认作了喜欢。
但他的喜欢克制又规矩,在她拒绝后,便像是一条受惊的鱼儿沉入了水底。
沈妙妙对着父母交代起来:“我此时毕竟和京城里别的闺阁贵女不同,文思使这个职位会让我接触到很多男子,杜衍也只是其中之一,我们往来得多了,自然琐事也会多了,小礼物之类的,也不足为奇。”
“那日国公夫人多少是有些误会了,之后我也同杜衍说了,相信他也会与父母解释的。”沈妙妙叹了口气,到底不愿在父母面前说假话,为了挽回杜衍的形象,以免让父母觉得他轻浮,她只得又加了一句,“杜大人之前……是有些别样的意思,但我已经婉言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