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8页
    酸甜爽口的汤汁总算救了沈妙妙半条命,她长舒口气后,才朝着银珠摆摆手:“那倒不至于,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不碍事的,我们这就去文思院吧,我左右也是看上一圈就回来,待不了多久的。”
    她本身就是怕热的人,加上这个酷热难当的时候,又不能穿凉爽的裙子,这罗裙就算再薄,但里面还要穿中衣,捂上好几层就是好人也热完了。
    她趁着车里凉快,赶紧享受难得的空间,简直想要一夏天都住在马车里。
    但银珠却摇摇头,去了文思院就更别想着能早些离开了。娘子只要和匠师们聊上天,一时半会叫她都是听不到的。
    果然,正如银珠所料。沈妙妙到了文思院,也先把绫锦院那流程走了一遍。
    院中的匠人师父们皆是男子,虽然没有哭哭啼啼,但都是关心地围上来问候她。
    陈匠使更是气愤地直拍桌子:“也不知哪个不长眼睛的狗东西,害人竟然害到沈大人的身上,苍天有眼,保了沈大人毫发无伤。”
    监官许州正几日不见,苍老了不少,乍一看到沈妙妙,眼眶都红了。
    初一听到沈妙妙遇袭,他震惊担忧之余,很快意识到如果沈大人受了重伤,不能主持已经上报的展示会,那这重任说不好要落到他的头上。
    许州正做了文思院的监官十多年,见过的场面也不算少了,但要让他担下这样一个大场面,他自知没有那个能力。
    这也是他现在诚心信服沈大人的地方,不说那些簪钗前所未有的新奇款式,绝妙的搭配和优美的比例,就说大人那一手无人可比的技艺手法,就是他几辈子也学不来的。
    起先那被一个小娘子压在头上的不忿和不满早就不翼而飞了,现在剩下的只有全然的信服和依赖。
    毕竟,能用一支绒花就压住后宫嫔妃乱象的人,世上只有他们沈大人一位。
    所以沈妙妙在家休养这些时日,压力最大的就是许州正了。他一怕不能如期完成沈妙妙制定的工作量,二怕沈妙妙不能如期赶回来,最后拖不下去,举办不举办都凭白浪费了沈大人的一番心血。
    如今看到沈妙妙,他没有老泪纵横都是在强忍着,怕丢了面子了。
    沈妙妙实在有些招架不住,只得安慰道:“许大人不必担心,我没什么大碍,我们的工期也不会受影响的,大家也都放心吧。”
    首饰的制作相对衣服来说,要慢上很多,但文思院的匠人不少,举院上下,在许州正每日如同唐僧念经一般的折磨下,进度自然也往上提了不止一点。
    沈妙妙笑道:“如此看来,还是许大人有办法,玉昭自愧不如呀。”
    周围的匠师们立即抱拳求饶,一时间文思院里传出不少欢声笑语。
    苗兴白之前已经见过沈妙妙一面,此刻见她脸色红润了不少,也略略放心。
    等沈妙妙钻进工坊,一番展示、商讨、亲自上手制作的流程下来后,她再从工坊里出来时,天色都暗了。
    怪不得肚子都饿了,看着银珠和碧翠幽怨的眼神,沈妙妙立即道:“好,工作结束,回家。”
    太阳落山,温度降下来后也就没那么热了,沈妙妙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临出文思院的门,送她出门的许州正悄声道:“谢公公昨日来传了皇后娘娘的口谕,说特地清了承喜宫给文思使大人承办展示会,听闻大人遇险受惊,准许延期几日,让大人好好修养。”
    皇后娘娘这好好修养,自然和她今日收到的这些关切的话语意不同,沈妙妙想了想,一笑:“无妨,既然皇后娘娘都发了话,那我们延期几日也是应该的。”
    她告别了许州正,出了丹凤门,一抬头就见往日冷清的丹凤门外今日格外热闹。
    沈定带着护卫她的一队人马自是等在门外,另有一队士兵列在一旁,为首的将军正在和她三弟聊得火热。
    而他们家马车对面,还安安静静地停着一辆马车。
    沈妙妙还来不及仔细分辨马车旁看着眼熟的人是谁,就有人叫走了她的注意力。
    李俊风上前,笑道:“玉昭妹妹这是身体都好了吗?这样奔波一天,也太辛苦了些。”
    自从被李俊风从永兴山的断崖下救上来,这还是隔了些时日后沈妙妙第一次见到李俊风。她忙福身道:“那日还要多谢李大哥帮忙,一直没机会道谢,还望李大哥勿怪。”
    李俊风穿着轻甲,一手还抱着头盔,一身风尘仆仆的样子,好像刚出了远门回来,但脸上的笑容却依旧轻松又不羁:“我为了听你这句谢,可是入京后打听了便直奔丹凤门来了,如此一看,你竟然比这朝上许多大人们还要勤勉,还没休息好就急着赶来文思院,我这感谢都不好意思朝着沈大人要了。”
    这人明明和大哥要好,却和大哥不苟言笑的性子完全不同,风趣幽默,和他说话似乎永远不用担心会冷场。
    沈妙妙忍不住笑了起来,也开起玩笑:“李大哥叫我沈大人,还是第一次,可见我在李大哥心中的形象和地位终于有所提升了呢。”
    李俊风目光温柔,望着她今日带着点粉红热意的脸颊,低声道:“玉昭妹妹,在我心里的地位自然是不同的。”
    他的声音低沉,少了分往日的戏谑,让沈妙妙一愣。
    还不及反应这其中的意思,就听他身后有个声音平板道:“沈大人,我家公子有请沈大人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