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婷找工作,已经决定读研吴佩珍也跟着凑热闹,随手做了一份简历,然后方婷投哪里她也投哪里。
简历这一关,方婷和吴佩珍的通过率都很高。到了笔试和面试环节,随便试试的吴佩珍自然比不上精心准备的方婷。
方婷感谢林清:“你给我培训的那些,真的太有用了。”
吴佩珍虽然通过率不如方婷高,但是得到的几个工作机会都很让她心动:“工资比我想象得高。”
“要不然我不读研究生了,直接工作吧。”
林清提醒她:“这些工作不是杭州的就是上海的,你留在杭州读研可以,在外地工作你爸妈不会允许的。”
吴佩珍叹气:“也是,这点工资我爸妈也看不上。”
而且吴佩珍自己也没有留在外地长期工作的想法,她心底还是很恋家的。
方婷好奇地问了问吴佩珍得到了那些工作机会。
“银行、银行……怎么都是银行?”
吴佩珍才发现这一点:“就是,为什么呢?银行这么缺人吗?”
方婷摇头:“我银行基本都没过,我们专业不对口。”
两人想不明白,林清一语道破:“银行招聘的时候问过你家庭情况吧?看中你有资源。”
吴佩珍眉头紧皱:“怎么这样!”
吴佩珍试着参加秋招,就是想看看凭自己的本事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没想到还是沾了家里的光。
她把几家银行的录用信扔到一边,还剩下两份工作,这两份工作就是凭她实力找到的,然而工资比几家银行低很多。
方婷说道:“你根本没有认真准备,随便试试,试不出你的真实水平。”
“你要是真心实意找工作,我觉得我们两个差不多。”
方婷差不多是院系里这一届拿到录用信最多的,因此还在同学间小小地出了名。
工作机会太多,方婷挑花了眼,拜托林清帮她选择。
林清毫不犹豫地从中挑出一家房地产公司、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和一家电子商务公司。
这三家公司目前已经发展得很好,未来更是如雷贯耳。
虽然方婷进入公司后都要从基层做起,但是在公司飞速发展的初期,升职机会总是最多的。
三选一,三份工作的收入都差不多,方婷依旧很难选择。
“啊……这三家公司以后哪个发展最好啊……”
林清说道:“第三个。”
方婷只是无意地抱怨,完全没想到林清竟然真的给出了答案,她目瞪口呆:“啊,你怎么看出来的?”
林清:“瞎猜的。”
方婷拍板:“那就第三个!”
虽然林清是瞎猜的,但是林清一直运气特别好,她跟着林清选,没准也能沾沾林清的好运气!
周敏确定了毕业后留校当行政老师,在大四这一年就进入了团委办公室,作为兼职学生助理,帮忙处理杂事。
统计同届学生的毕业去向,这份工作周敏在做,她对林清说道:“我们这一届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之前任何一年都多。”
林清听见后,只以为是时代的变化,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白衣飘飘,很少考虑世俗问题,千禧年后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思考起赚钱。
然而周敏告诉林清:“很多同学都是受你影响。”
林清很惊讶,对周敏说道:“其实我觉得有了工作经验再创业更好。”
“没有工作经验直接创业,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会失败。”
林清上辈子就这样碰得头破血流,硬生生地靠着一次次失败积攒起经验。
林清真没想到自己会对同学们带来这样的影响,她思考几天后,找到院系领导:“我想成立一个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基金会。”
院系领导面露惊讶:“为什么?”
林清解释道,因为她觉得毕业就创业实在不是一个好选择,与其毕业后开始创业并且很大可能以失败收场,不如将这个过程提前到大学中。
想要创业的大学生们,在她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尝试,如果成功了最好,如果失败了,毕业后就可以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如果在校期间想要申请基金会支持的学生太多,基金会根据创业项目择优资助。假如连资助资格都没有竞争到手,这样也可以尽早看清自己。
林清对院系领导进一步解释创业基金会的具体运作:“不对大一学生开放,升入大二年级后可以申请。”
“在基金会资助下成功的创业项目,需要拿出一部分盈利回馈基金会,帮助基金会长久地运行下去。”
“如果哪年没有成功的创业项目,或者数量和盈利不够的话,就由我来补充资金池。”
院系领导听完林清的讲述,立刻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
历届校友中的成功人士不乏创建奖学金的、捐赠建设场馆的,但是以林清这种创业基金的形式回馈校园、帮助未来一届届学弟学妹们的,还是首创。
院系领导上报给校领导,经过层层讨论审批,林清的创业基金会成立了。
林清对校领导说道:“前几年的钱不会很多,希望在基金会的支持下可以诞生几个成功的创业项目,让基金会的资金越来越充裕。”
创业基金会成立,让林清意外的是,还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她拿到了大学授予她的荣誉证书,还拍了一些她和校领导握手的照片,被写成新闻出现在校报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