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李承宣基本不管后宫的事, 二来先帝驾崩前曾经留下旨意,让宋太后和李承宣好好的待魏太妃母子等人,所以宋太后和李承宣暂且明面上也不会对福王府做的太难看。
李熙雁原本就是个话不多的小姑娘,从不在背后议论她人;宋瑾宁不会当着男主的面说女主的不是;至于李承宣,那是压根就没有将江婉秋放在眼角之中,所以三个人都没有怎么接宋太后的这话。
不过江婉秋说的有关拨款军饷库银的事......
李承宣打了一张牌出去,沉吟了一会,还是抬头问宋太后:儿臣无用。库银不足的事,请问母后可有良策?
国库自在先帝手上起就没有充盈过。但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疆域广大的帝国,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需要的银钱不计其数。
李承宣记得在宋太后把持朝政的那几年就发生过诸如四川地动,黄河决堤,西北叛乱之类的大事,但都被宋太后给周全过去了。所以在库银不足的这事上,她肯定是有经验的。
至于朝中的那些臣子,虽然也有不乏聪明的,但说到底帝王和臣子看待考虑一件事的时候怎么会是同一种思路呢。
所以这也就是李承宣今日为什么会过来寿康宫的缘故。原本就是打着跟宋太后取经的念头么。
宋太后正抓了一张牌在手上,闻言撩起眼帘瞥了李承宣一眼。
但很快的她就垂眼看手里的牌去了。
东风!
将家里的一张废牌打出来之后,宋太后才不徐不疾的说着:哀家现在已经退居后宫,颐养天年了,这些事皇儿不该来问哀家,而应该去和臣子们商议。
李承宣心想,那些个臣子们让朕动用压库银朕怎么能答应?这不是实在走投无路了么,不然朕也不会对你开这个口。
就继续说道:那些臣子们到底是外人,如何比得母后与儿臣是一家人?遇到这些大事,儿臣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母后。
这姿态可以说放的是很低了。不过也可以理解,当初为了让宋太后还政,他可是在背后操作了好大一通,结果这会儿又有事求过来了......
宋太后心里还是觉得挺爽快的。
小兔崽子,现在知道哀家前几年的不易了吧?哼,也有你开口求我的时候!
碰了李熙雁的一张八筒之后,宋太后转手打出了一张九筒。
却也没有直接回答李承宣的话,而是侧过头笑吟吟的看着宋瑾宁,问道:宁儿对这件事可有什么想法?
一直致力于将自己当做隐形人,只抓牌打牌一点声都没有出的宋瑾宁:......
劳资不想干政啊啊!!大佬你莫搞我!!
但是这三道目光探照灯似的明晃晃的望着她......
她只得含含糊糊的说着:我没什么想法。
宋太后却不死心,继续问着:那宁儿对刚刚福王妃所说的后宫俭省用度的法子作何想?
倒不是宋太后想要拉着宋瑾宁干政,她还没有蠢到这种程度。只是这俭省后宫用度的事虽然于灾款和军饷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压根没有多大用处,但是这话从江婉秋和宋瑾宁口中说出来那意义就不一样。
于江婉秋而言,她这就是逾矩,但于宋瑾宁而言,那就是她有一颗爱民之心。
听到子民受苦,边境不稳,皇后作为一国之母主动提议俭省后宫用度,并以身作则,天下臣民不得说皇后仁德啊?最好稍后让内侍省再采买一批夏衣送到边境去,说这是皇后领着宫眷连夜赶制出来的,那非但宋瑾宁的贤名能传到边境,就是将士们的士气都会高涨起来的么。
宋太后心里谋划的十分好,但是她没有想到她的这位侄女儿压根就不按常理出牌。
只在后宫用度上面俭省的那点儿银子够做什么用的?倒不如叫人去查查内侍省那几位管事的,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呢。
宋瑾宁表示她这也是没办法啊,被逼的。
没见刚刚江婉秋说了那番见解之后就被李承宣给训了么?难道她这还要上赶着说那主意好,那主意妙,那主意顶呱呱啊?
她是没想过要让李承宣对她有什么好感,但也没必要自虐似的非得上赶着找骂吧。
至于刚刚她说的那句话,她觉得应该可以的。
本来嘛,揪着那点儿宫里用度不放做什么?内侍省的那几位手里的油水才多呢。
以往看电视剧或者野史的时候可没少看到那些内务府管事人的嚣张。
仗着皇帝等人整日在宫中,不知道外面的物价,一只鸡蛋都敢报个几十两银子敢信?给什么衣服上打个补丁都说要几十两银子敢信?
然后单一个御膳房的开销每年都能往上报个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银子的开销。更不用说宫里还有其他的什么尚衣局,尚药局,尚舍局之类的,需要的一应东西都需要内侍省去采买,这里面得有多少油水?
反正吧,查那些人就对了。
李承宣闻言也是微怔。
他此前压根就没想过会有这般捞钱的法子啊。
而且这个人实在是聪明,特别的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为几日过后,宋瑾宁就听得说内侍省的几位管事贪墨罪证确凿,已经下了刑部大狱,抄家所得资产一律上缴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