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娘娘醒了,知道殿下也在这儿,唤殿下和姑娘过去呢。
唐细立即起身,跟随在太子身后,一道往太后内寝去。
进了内寝后,唐细伺候在太后身边,给她端茶倒水。太后瞧见了唐细眼眶红红的,不由关心问:怎么回事,可是哭过?
唐细忙抬手摸了下自己眼睛,也不敢看太子,更不敢说话。
太子倒是笑着回说:这丫头输了孙儿的棋,不服气呢。
听说是这个原因,太后倒是乐呵呵笑了起来。
哀家当是多大点事儿呢,不过就是输了一盘棋而已。你若是觉得委屈,哀家下个命令,让俭之以后不准赢你。
唐细哪里敢,忙福身说:民女不敢。
太后就拉着唐细手,紧紧攥在掌心,十分欢喜的说:你与哀家有缘,哀家已经去跟皇上说了,要收你做干侄孙女。等你做了哀家娘家人,可就是将府的大小姐了,也是太子的表妹。
日后他若是再敢欺负你,你只管来告诉哀家,哀家替你做主。
太后的娘家是定安侯府陆家,陆家满门忠勇,从老侯爷陆安良到几个孙辈,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将领。朝廷之所以能有这些年的安定,有一半靠的是陆老侯爷的赫赫威名。
而陆家儿郎们,也都鲜少留在京城,大多数都是跟着老侯爷南征北战、御守边疆。留在京内的陆家人,都是一些老少妇孺。
陆家如今在朝中显赫,但几十年前,陆老侯爷却只是一个小小的将领。是因老侯爷骁勇善战又知人善用精通兵法,这才得先帝赏识,册封为定安侯。
而太后娘娘,当年嫁给先帝的时候,出身也的确不高。
这些事情,唐细原也不知道,是这些日子来她陪在太后身边,容姑姑告诉她的。所以唐细也很是明白太后为何喜欢自己,可能一部分原因是太后觉得她出身与当年的自己一样。
或许太后当年嫁给先帝,也受过不少阻拦吧。她老人家吃了苦挨了罪,便不想她这个小辈与她有同样的遭遇。
太后娘娘对自己实在是好,唐细心中十分感激太后。所以,一时间想家的话,倒是说不出口来了。
容姑姑对她说过,太后娘家的侄孙都不在京中,陆家孙辈又无姑娘。侯夫人年岁大了,身子不好,几个侄媳妇得留在府里照顾侯夫人,所以,平时也鲜少能入宫来陪太后。
先帝去了后,太后就住在这慈宁宫里。她不再管后宫之事,每日倒是过得挺寂寞。
容姑姑话里话外的意思,倒是有些感激她。因为她来了慈宁宫,整个慈宁宫显得比往日有生气多了,太后也日日都很开心。
唐细是心地善良的人,人家投之以桃,她会报之以李。知道太后疼她,拿她当自己人,唐细更是尽心尽力服侍在太后身边。
到底是没提想家的事儿,唐细在慈宁宫一住又是大半个月。太子还是日日过来请安,不过,可能因为庶务繁重的缘故,常常略坐了会儿就走。其他皇子宫妃也偶来坐坐,但唐细却只对郭淑妃印象深刻。
郭淑妃虽不是日日来太后这儿,但却比别的妃嫔来得都勤些。常常陪在太后这里,一陪就是几个时辰。
郭淑妃是个十分温柔的女人,年岁与皇后差不多。但论姿色的话,却远不及皇后美艳绝色。
但论性情,郭淑妃说话轻声轻气,身上也没什么架子,平时对谁都十分有耐心,十分的平易近人。常常太后休息的时候,她怕唐细寂寞,倒是常常找她说话打发时间。
郭淑妃也是小户女出身,不懂什么琴棋书画,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绣活和厨艺。唐细向她讨教,倒是学到了不少。
这日午后,太后在歇晌,郭淑妃便拉着唐细一道去了窗边的炕上坐下。淑妃最擅双面绣,唐细想和她学,淑妃就非常耐心的教她。
这个时候,皇上来了。
唐细在慈宁宫的一个月,皇上来过几回。不是头回见到圣驾了,所以,唐细也不紧张。
见到龙架,就跟着淑妃一起去请安。
皇上唤了起后,朝窗边的炕上看了眼。淑妃见了,就主动笑着说:唐小姐知道臣妾最擅双面绣,想跟臣妾学。所以,趁母后睡午觉的时间,臣妾就想着教教她。
你倒是个有耐心的。皇上抬手点了下淑妃鼻尖后,往一边坐了下来。
淑妃倒是有几分羞涩,垂着脑袋抬手摸了摸自己鼻子后,才也跟在皇上身边,在他下面的位置坐了下来。
唐细才亲自泡了茶端来奉上,就听到内寝的动静。太后醒了,唐细匆匆朝皇上福礼告退,去内寝伺候太后去了。
这丫头伺候母后倒是伺候的勤。皇上盯着唐细背影瞧了会儿后,才端起搁在一旁的茶来啜了小口,茶也煮得不错。
郭淑妃便也笑着夸道:是个懂事又心灵手巧的丫头,打她来了慈宁宫,陛下您瞧母后的气色是不是好了很多?
皇上回想着这一个月来太后的样子,点点头:倒是比从前有精神了。
又问淑妃:母后这里你素来是跑的最勤的一个,
朕听说,太子最近也日日过来请安。可有此事?
他听到的又何止是太子日日来请安这么简单,这些日子来,后宫里那些嘴碎的妃嫔都在传,说是太子瞧上了慈宁宫里的这个商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