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0页
    沈绛生怕他哭出来,赶紧说:“你先把刀给我,你若是想抱着你家世子哭,也得等我们赢了这场仗。”
    清明立即把刀交给她。
    于是众人再不耽误,立即往外冲,正好迎头又碰上一队轻骑,他们看起来像是斥候,这是要去传递消息。
    沈绛再不犹豫,提刀便杀了对方。
    几人纷纷抢下了马,翻身上马,直奔着战场。
    一众轻骑,策马狂奔,在火光中快的犹如箭矢,离弦之箭,现在要回家了。
    马背上的红衣华服少女,头戴赤金流苏珠饰,明明打扮像极了北戎人,可是她臂弯上却帮着一块极显眼的红布。
    她身侧的黑衣男子身上,亦是同样臂绑红布。
    待少女到达交战双方的最前方,她手中的钢刀,势如游龙,手起刀落,便割断对方的喉咙。
    定太平重现沙场,钢刀上的血珠在滚动。
    “把头给我。”沈绛突然喊道。
    谢珣这次没有丝毫犹豫,将阿思兰的脑袋扔了过来。
    只见沈绛毫无惧色的拎着手中黑发长发,怒喊道:“阿思兰已被我斩杀,北戎必败。”
    北戎士兵听到这句话,都纷纷朝她看过来。
    靠的越近的人,越能看得清楚。
    况且周围火势弥漫,早已经将战场彻底照亮,阿思兰的那颗头的眼睛依旧怒睁着,仿佛死不瞑目。
    “阿思兰将军死了。”
    这句话犹如潮水般,一圈一圈的往外扩散。
    原本还在负隅顽抗的北戎士兵,也出现一丝迷茫。
    连主将都战死了,他们该怎么办?
    而大晋士兵也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等回过神,阵中,有人怒吼道:“杀。”
    沈绛高举着手中头颅,怒吼道:“将士们,为了大晋百姓,杀。”
    “为了沈作明,杀。”
    “为了所有枉死的将士,杀。”
    所有大晋将士高呼着沈作明的名字,齐声怒吼,声浪铺天盖地,气贯山河,这令人胆寒的喊杀声,迅速凝聚了一股能够撼动山河的杀气。
    我将斩断北戎人的铁蹄,让他们的战马从此不能踏入大晋边境一步。
    沈绛一马当先,再次冲入阵中。
    她虽身为女子,却从不畏惧沙场,她要再次继承父辈的遗愿,让那些早已经归于天地的亡灵,能够早日安息。
    身后的谢珣始终跟在她的身边,他的长刀同样快如闪电。
    电光火石,便能割断北戎士兵的喉咙。
    他抬头望着眼前奋勇杀敌的少女,突然畅快一笑。
    这一生,能爱上这样的姑娘。
    他无憾!!
    破晓,天色微明。
    仰天关城楼上的士兵,已经开始轮换,倒是一直有两个身影,站在城楼前。
    左丰年已经站了整整一夜。
    他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他只能等待。
    直到突然远处传来一种轰隆作响的声音,直到前方的尘土被扬起,立即有士兵喊道:“敌……”
    可是士兵的话音还没起,却被左丰年抬手拦住。
    城楼上的所有人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黑影。
    那是一支军队。
    此刻大地震颤,沉闷而整齐的马蹄声奔涌而来,犹如雷鸣轰天,而队伍的军容齐整,所过之处,尘土飞扬,气势滔天,带着能够撕碎一切的凶猛气势。
    这是一支刚嗜血而归的军队。
    直到队伍的最前列,一面赤红旗帜迎风招展。
    那耀眼的赤色,似乎要将天地要点燃。
    绛。
    大赤也。
    “那是他们回来了,”宋牧惊喜道。
    在大部队到达时,一列斥候率先到了城门,他们骑在马背上,仰望着城楼,高喊道:“昨夜沈将军斩杀阿思兰与阵前,我们大破北戎前哨营。”
    只听这人喉间带着压抑的哽咽,随后暴呵道:“我们大捷。”
    城楼上的士兵也陷入巨大的狂喜中,紧接着爆发出震天怒吼。
    “大捷!”
    “大捷!”
    沈绛骑在马背上,到达城门口时,她仰头望着城楼上,那里站着两个人。
    面孔模糊。
    可是她恍惚间,仿佛看见他们。
    第154章
    北戎前哨营, 乃是北戎屏御大晋军队的第一道防线。
    也是赤融伯颜手中最为重要的一股势力。
    如今却在沈绛与林度飞指挥的奔袭战中,一败涂地,虽然也跑了不少残兵游勇, 但是跟之前气势汹汹的前哨营比起来,实在是天壤之别。
    很快,大捷的消息, 不仅传遍了整个西北大营,更是迅速传到了雍州城内。
    自从去年仰天关大败,五万大晋将士牺牲,还有沈作明被赤融伯颜设计, 战死阵前,北戎人骑在他们头顶,让所有人心头都压着一层散不去的阴霾。
    他们输了太久,忘记了赢的滋味。
    现在这阴霾被彻底散去,大晋将士重新找回了自己的骄傲。
    左丰年亲自带人,迎接沈绛和林度飞。
    很快,大帐内站满了人, 西北大营内但凡有品级的将军, 尽数到场。
    他们被北戎人劈头盖脸的打了一年多, 那个赤融伯颜用兵也是神出鬼没, 要不然也不至于让西北大营处于处处挨打的局面。
    可是现在, 北戎的前哨营居然被两个无名之辈一锅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