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0页
    宝月再次感慨家里有技术工人的好处,除了买木头花了点钱,剩下的房梁和房门都是自家相公做的,可真省了不少钱呢。宝月越看自家这个省钱小能手越喜欢,晚上也就遂了自家相公的意,好久没亲热了,两人弄得太晚,早上差点没起来。
    在这条街上,虽然有不少人家像宝月家这样,在后院开个小铺子。不过毕竟是居民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宝月没给铺子做牌匾,只是模仿卖酒的铺子,也做了个酒旗。旗上绣了个“安”字,当招牌,让大家知道这是个铺子。
    本来旗上应该写个“周”的,但小木头挺反感自己的姓氏的,不想让自家铺子沾上不靠谱爹的姓,就打算让媳妇用娘家的姓氏起铺子名。
    虽然宝月挺感激自家相公对自己的尊重,但考虑到周围的邻居和亲戚们,宝月不想做得太出格,惹别人说闲话。
    后来俩口子商量了一下,打算用儿子的名字给铺子起名,所以宝月就在酒旗上绣了安字。
    虽然宝月绣工不咋地,但基本的针法还是会的,尤其是绣字这种简单的活计,宝月还是弄得挺像样的。
    宝月在白纸上写了泡泡水三个大字,然后把纸粘在小板子上,立在了柜台边上。
    把一切都准备妥当,都已经要入秋了。宝月选了个适宜开张的日子,一大早小木头就放了挂鞭炮,低调地宣告自家铺子开业了。
    第50章 铃铛和枣树     开张的日子早就定下了……
    开张的日子早就定下了。宝月也老早就跟那些常来家里买泡泡水的老客户们打了招呼。所以宝月家的铺子第一天开张, 有不少人都来捧场了。
    宝月准备了三坛子的泡泡水,还没到中午就都卖光了,卖出去一百多提子, 到账四百多文钱。
    宝月在柜台上放了一张纸用来画正字, 每卖出一提子的泡泡水,就用自制的鹅毛笔沾上墨水, 在纸上添一笔。等铺子关门的时候,再拢一天的账。这样自家一天的营收是多少, 也就有数了。
    宝月拢账的时候, 看着密密麻麻的正字, 兴奋得手都抖了。
    以前小打小闹的时候, 每天到账一百多文钱,就已经够让人满足了, 现在不到一上午就得了这么多钱,宝月心里都乐开了花。
    果然还是开铺子赚钱啊,怪不得大家都想开铺子, 这可比种菜赚的钱多多了。早知道铺子这么赚钱,就应该早点在后院建个铺子, 宝月心里暗暗可惜, 自己咋就这么没有商业头脑呢。
    不过宝月没被这一天的营收冲昏了头脑, 心里也知道, 自家这是刚开业, 大家都过来捧场, 等过了一阵子可能就没那么多人。
    等秋老虎彻底散了, 冬天的时候,大家肯定还是更爱喝能暖身子的酒。
    走一步看一步吧,宝月向来也不是个爱难为自己的人, 反正铺子建在了居民区,暂时也不用缴税,就随便开开吧,赚点零花钱,够日常开销就行。
    这片街开铺子的很多,不过大多数都是帮人家代卖东西的,别人把货物放在铺子里,标个价格,铺子主人按照这个价格卖出去,直接拿抽成。
    因为代卖的东西一般都是自家做的,跟正经铺子里卖的东西,品相上肯定会有些差距,不过胜在价格便宜。一些不太看重货品颜值的人,常来这片街捡漏,也经常能买到便宜的好货。
    一等院子住的人家,不差这点钱,而且左邻右舍都是认识的管事,谁也抹不开赚这点小钱。三等院子太小了,住人都挤,更别提建铺子了。
    只有宝月家这条街上最适合建铺子。一来是地方大,挤挤还是能挤出来点地方的,二来是大家没啥心理负担,都是不穷不富的人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开铺子对于这条街上的人来说,也不是啥丢人的事。有个铺子反而显示自家的面子了,毕竟这也侧面显露自家宽敞嘛。
    最重要的是,宝月家的这条街是离船厂早市最近的一条街,来往的人也多。开铺子就得开在人多的地方,要是没有人,铺子里的东西卖谁啊。
    为了显得自家铺子合群,宝月家的铺子也陆续上架了老赵太太的布鞋、大舅妈家的鞋垫子、二舅妈家的木簪子、三舅妈家的头花等小玩意。
    都是亲戚,小时候小木头也没少吃姥姥家的饭,所以这些家寄卖货物的抽成,宝月就直接不要了。
    倒不是宝月假大方,实在是不太看好这些东西,一天一份都卖不出去,宝月就是想赚也赚不到啥钱啊,还不如卖个人情呢。
    因为自家货品种类太少,宝月把拿来寄卖的东西放在挺显眼的地方,不过因为都是寻常物件,所以卖得很不好,不过老赵太太对此一点都不在意,她做的布鞋,要是卖不出去,不是还能拿回家穿嘛。
    自打宝月家的铺子开张了,老赵太太就更有借口待在外孙家了。
    老赵太太现在是一点都不想在家待着了,孙子都成亲了,几个孙媳妇住在家里,闹闹哄哄的总有事,大儿媳妇镇不住儿媳妇们,就拿东西撒气,天天摔摔打打的,听着让人闹心。
    老赵太太早就不管厨房的事了,向来都是大儿媳妇做啥她吃啥,本来家里的伙食就很一般,现在更差了,天天白菜萝卜换着吃,老赵太太觉得自己都快成兔子了,只能跟老赵头上外面买好吃的,偷摸开小灶。
    倒不是张氏特意抠搜公公婆婆,实在是她也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家里这种情况她也闹心,张氏打算攒钱把儿子们都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