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找了块干净地方,跟大嫂把热水和枣糕放了下来。
“大家先别忙活了,来吃点东西吧。”张泽感动的一塌糊涂,吆喝大家过来吃点东西先垫补垫补。毕竟这可都是力气活,现在又早,离晌午的饭点还有好一会儿呢。
大家伙摆摆手,纷纷表示自己在家吃过了。
他们也知道今日来的人有点多,一人一口,那得吃不少东西呢,哪好意思让人家这么破费。
他们都是专门来帮忙的,可不是来添麻烦的。
“爱军呀,我们不吃啦,都在家吃过啦。”说话的是张翠兰,她手里拿着镰刀正在割院子里的杂草。
“是呀,爱军,吃过啦。”别的妇人也跟着答道。
见大家都说吃过了,张泽一时没了办法,便吆喝道:“我还拿了热水,大家渴了自己来倒,旁边就有枣糕,想吃大家随意来拿。”
众人应了声,却没一个人上前,都在认真的忙活。
人家都这么用心在干活,自家人自然更不能偷懒了。于是全家人甚至包括杨江都上阵了,大家边干边聊,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倒也不觉得累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快到了饭点。
张泽想着还要为大家伙准备午饭,这么多人的饭可得准备好一阵,这才停了手跟大嫂回去了。
为了感谢村民的好意,张泽决定这次亲自下厨。
大家干的都是力气活,自然是吃面最容易饱腹了。正好老太太买的肉比较肥,张泽便用它炼了猪油,准备做一道猪油渣拌面。
张泽并不擅长和面,所以这事就交给了老太太和贺小娟。俩人也是第一次给这么多人做饭,光玉米面粉就倒了一大盆。
和面讲究的是三光,面光、手光、盆光。
顾名思义要揉到面皮表面光滑不黏手,和完手上、盆里不黏面这才算大功告成。这样的面团擀出来的面条才会好吃,劲道。
趁着老太太和大嫂和面时,张泽赶紧炒拌面的臊子。他先去后院摘了些需要用到的蔬菜,将其清洗干净,切成丁放在一旁备用,再将猪油渣也切成小块。等一切准备妥当了,这才起锅烧油。
先下葱姜蒜,爆出香味。然后再放香菇丁,这个不容易熟,炒的时间就要长一点。等香菇炒的差不多了再将土豆、胡萝卜这种容易熟的放进去,然后依次加入需要的调料,最后才是猪油渣。
放猪油渣时火就可以放到最小,就着余温将猪油渣和配菜搅拌在一起。猪油渣被炸得很干,就算空口吃也不会觉得油腻,倒进炒好的臊子里,在搅拌中使每一个菜丁都裹上猪油的香气。
臊子炒好后张泽又觉得光吃面有些不够味,于是又整了俩个小菜。第一个就是辣子炒咸菜,张泽平时吃面最爱的就是它。
先拿了一大块老太太自己腌制的咸菜泡上一会,再冲洗俩遍将上面多余的盐渍清洗掉,切成小条。老太太腌制咸菜的手艺本来就好,再加上张泽往里面加了点灵泉水。最后腌制出来的咸菜不仅没有那种齁人的咸,反而带着一股淡淡的清甜,越嚼越香,后味十分上头。
配上后院刚拔的螺丝椒和小米椒很快炒好了一盘,黑色的咸菜,青红色的辣椒,搭配起来格外好看。
还有大嫂腌的泡菜张泽也没忘,他夹了几大块酸萝卜和豇豆,洗了好几遍去掉表皮的冽酸,最后切成小段装盘即可。
这时老太太的面已经和好了,将面擀成有一定厚度的圆形铺在案板上,然后均匀的撒上面粉,随后叠在一起,将其切成细细的韭叶面。
这边面刚切好,那边干活的人也回来了。
众人都不愿来,推拒家里有饭。这么些人,还都是能吃的汉子,那得费多少粮食呀。老爷子一看这哪行,哪有光叫人干活不给饭吃的道理,那自己这张老脸在村里还要不要了。于是直接放话,不吃饭下午都别来了,大家这才跟了过来。
心里念叨,一会儿意思意思少吃点就行。
见人来了,贺小娟忙烧水下面。被切的细细的玉米面条,在滚烫的水里来回翻滚。在煮到最后一滚时,往里加上一大把应季的青菜,咕咚俩下就可以出锅了。
煮好的面条用漏勺捞出先放在冷水里过一遍,面条变得劲道不黏牙,更富有弹性。
淡黄色面条配上翠□□流的菜叶,再加上一勺臊子,有红有绿,有肉有菜。一海碗端上桌,还没吃进嘴里,就先被香气征服了。
大家十分默契的咽了口唾沫,眼珠子直勾勾跟着饭菜打转。张泽又端着俩大盘小菜放在桌上,见大家伙站在一边盯着面条却没一个人上前的,他赶忙招呼大家动筷子。
这面条可不敢放久,到时就坨了,不好吃了。
众人面面相觑,也不再跟张泽客气,纷纷上前。可惜一锅最多只能煮个10来碗,上来晚的人没抢到,直恨自己反应慢,只能蹲在一边望眼欲穿的看别人吃。
抢到碗的人则是满面春风,麻利的将面搅拌均匀,迫不及待夹了一大筷塞进嘴里,立刻发出了餍足的声音。
没什么味道的面条因为臊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猪油的香,蘑菇的鲜,土豆胡萝卜的清香被充分的融合在一起,使一碗简单家常面条的味道变得更富有层次感。再配上一口小菜,格外的爽口,酸辣的让人直呼过瘾。
就在其他人看的直吞口水的时候,第二锅面总算上了桌。这时大家也顾不上客气了,立马围上去争抢起来,一时间整个院子就只剩下刺溜刺溜的吸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