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_分节阅读_69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作者:Fahre

    赵之桢如此开明,还是因为他有个极厉害的养母:贵妃算不上“干政”,但她的见解不凡,乃是圣上都亲口认可的。

    元春坐在赵之桢手边,把李敬的信翻来覆去看了足足三遍,才小心道,“韩大公子这是想给您送钱呢。”

    跟王爷说正事,最好还是直来直去。

    赵之桢气闷不已,“我看着就是副缺钱的模样?”

    元春劝道:“谁不爱钱呢?”想了想又低声道,“要么给官儿做,要么有钱拿……不是常理?韩大公子只是按常理揣测您的心意,没成想猜错了。”

    赵之桢听说,反而来了兴致,“这么说,这钱我该拿了?”

    元春把心一横,“李将军这个位子,威逼利诱绝不会少。譬如这次,干股若是拿了,李将军怕是得……不知道给哪位腾地方了。”

    我可不是挑拨!太子妃她哥横竖前程是没了,又把您得罪了,他当然不怕得罪得更深一些,反正您没法亲自动手砍打砍杀。

    赵之桢抚掌道:“不错。”元春的弦外之音,他听得分明,同时还生起股默契之意。

    话说,费家在北方耳目众多,李敬前脚收下这份干股,隔不了几天,御史参他的折子就能出现在圣上眼前。

    亏空事发,费大公子定是一生闲职,但费家却始终不可小觑。当然,这一家子若是没什么家底和人才,哪里轮得到他家出个太子妃。

    赵之桢深吸了口气,“不瞒你说,父皇看中了韩家。”

    新王妃的人选跟前世一样的……元春恍然,“难怪您这样为难。”

    赵之桢忽然问道:“你不担心?”

    元春自认重生归来后,她尽己所能改变了许多,无论是自己还是亲朋,但她的手显然伸不了太长。可韩家这么早便跟赵之桢有了“瓜葛”,她多少有点意外。

    也许这一世……他也更值得依靠一点?元春眨了眨眼睛,“有您在呢,我担心什么?”

    赵之桢微微一笑,只把元春揽在怀里,却什么都没说。

    说心里话,如果刘娡当时能善待晗儿和元春,他也不吝惜到圣上面前去求情:毕竟刘娡不仅不是主谋,还让娘家拖累了,而且……祸不及出嫁女。

    这一回的韩家姑娘,据妃母所说,是个老实人……反正甭管人品如何,总之有个不安生的哥哥。赵之桢那股子的恼怒悉数都记在了韩家的账上,同时又腹诽道:父皇,您真是要让韩家助我吗?

    转眼一个月匆匆而过,守丧期满的赵之桢独自一人到各处应酬。

    而出了正月后,赵之桢便奉父皇之命到郊外大营用心练兵去了,兵部那边据说弄出了些新鲜的玩意儿,也需要将士们仔细演练一番。

    话说,圣上终于下定决心,要去了北狄这块心病,至少一场大战下去,能让北疆安生五六年。

    否则这次北狄人吃得太肥了,纵然拿大齐没有办法,但抢夺东北若干部族却是板上钉钉。若真是让北狄人得逞,在东北负富饶的土地上扎下根来,那可就成了大齐的心腹之患了。

    开春后便是大比,而三年一度的大~选~也在贵妃的主持下操办了起来。

    比起王府嫁进来新王妃,元春显是更关心哥哥贾珠的春闱。比起前朝,本朝的进士都要年轻一些,以二三十岁居多——毕竟中进士之后要从七品八品做起,若是年纪太大,等到七十致仕时恐怕连五品还没熬到。

    正所谓人到七十古来稀,又有几个人真能活到七十?因此若非才学有独到之处,考官们也不会取中这种将来只能做十来年官的士子。

    哥哥贾珠明年就三十了,说穿了不过还有两三次机会——元春心里清楚,一次不中下次想一鸣惊人……差不多就是做梦了。

    趁着王爷和姑父都在京中,这次正是最好的机会。

    元春心里多少有些忐忑,面上倒还把持得住,但向来贴心的赵晗见状便暗地里打发人到外面去打听……回来还跟元春“报告”:与荣府二房大公子结交往来的都是颇有名气的才子……不过多是寒门出身,且是荣府的老乡。

    哥哥回金陵除了读书应试,果然也没闲着……元春闻言心神大定,郑重向赵晗道谢。

    赵晗忙不迭起身回礼,“侧妃折煞我了。”

    不提救命之恩,只说这位庶母行事公正,又能安抚父王,他都很乐意帮着侧妃跑个腿儿打听些消息,甚至提点一下侧妃的娘家亲戚都无妨。

    此时承乾宫中,贵妃正跟一众夫人以及她们的女儿说话,韩浩的妻女自然也位列其中。

    粗略一看,贵妃也算心里有数:这对儿母女的确不是什么八面玲珑之人,同时这位不过不失的韩家姑娘……怕也不会太得老七喜欢——老七喜欢活泼明朗的女子。

    好歹这母子俩可不像爱生事的,老七的府里能太平就好。真要是换个伶俐好强的姑娘做继妃,那才是永无宁日呢。

    因此当晚圣上留宿承乾宫,二人说话之时,贵妃十分坦诚,“韩家母女两个倒都是老实人。”

    圣上笑道:“老实最好。”不老实也轮不到他家出王妃,“横竖韩家丢给老七了。”

    老七带兵带得性子也忒直来直去了:费家那商队何必非扣在关内?抓实了证据直接在关外当流寇处置不是更好?

    作为父亲他希望借着韩家练一练儿子的手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条好歹先摸个边儿再说。

    贵妃打量了圣上好一会儿,才道,“老七是我亲手养大的,您若是历练得太狠,我可是不依的。”

    圣上无可奈何道:“瞧你这护短的模样。”顿了顿,又轻声道,“有些事儿教不出来,还得孩子们自己悟出来。”

    贵妃闻言也是心中戚戚,“那我先暂且狠下心吧。”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更,马上去写第二更。

    韩家大公子其实是想靠着银钱,早早把七皇子绑在自家的战车上。不过皇子要是这么好把持,当圣上是瞎的吗。

    ☆、第51章

    如果刘娡娘家没出事,赵之桢还真能理解圣上的意思:韩家就是喂给他,让他练练手段的。

    话说赵之桢虽没受什么牵连,但在声望上多少有些损失。多则五年,少则三年,赵之桢都得谨慎行事,最起码不能有什么授人以柄的事儿。

    结果他凡事都要反复琢磨,除了看清自己的得失,更看透了别人的心思,唯独忽略了一件事儿:他爹为了补偿他,给了块肥肉。

    但能不能吃到嘴里,就看他的悟性和本事了。

    凭心而论,太子的军事水平比较一般,因此圣上打算照着“镇北王”的要求来历练和培养老七,在他百年之后,将幽州与河东一带的兵力都交给这个儿子,为大齐镇守北面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