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3页
    虽然对那群儒生百般看不上,但他仍旧希望整个过程是完美无缺的,也不希望自己的先祖因自己的疏忽而被那群儒生全盘否定功绩。
    不过等到嬴政从泰山下来之后,并未再让文武百官隐瞒自己的禅礼过程。
    他显然已经对此坦然接受,对那群儒生也无半点在意了。
    也是天公作美,这次封禅大典没有发生半点儿意外,天朗气清,阳光也如金光一般倾泻而下,让人恍若看到了奇景,心生敬畏。
    那群儒生就算想要颠倒黑白,也没有发挥的余地了。
    泰山封禅顺利举行,嬴政紧跟着就颁布了许多圣旨法令——
    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如确立官话,大赦天下,免除税赋三年;如教育免费,立国徽国旗,大力发展科学知识……
    一部分是嬴政前世施行,并广受后世好评的举措,一部分脱胎于现代法令,另一部分则是他结合现代与各个朝代发展,确定的更适合如今情况的政策。
    这些都是好的方面,但也有不那么好的。
    比如,焚书坑儒。
    嬴政早与赵馨解释,他焚书坑儒其实是两件事。
    焚书为真,但焚烧掉的大部分是各国史书,名家典籍虽然也有,却大多容易引发民乱。
    这并非他贸然之举,而是为了让天下百姓对大秦产生归属。
    若有各国史书在侧,旧贵族与各国遗民便容易沉湎过去,其后代子孙也容易被祖上荣光捆住,若只是想要寻根溯祖倒还罢了,最怕的是生出复国之心。
    春秋战国几百年,什么意外没有发生过?
    这于大秦统治不利。
    而且那些书籍被焚烧之前,都做了备份。
    而备份,也被妥善地保存在了咸阳宫,等到天下稳定,那些书籍未必没有重见天日之时。
    那些书后来会失传,可不是他的过失。
    至于坑儒一事则半真半假,他确实坑杀过几百号人,其中也确实有儒生。
    但这些儒生与后世印象中的儒生并不一样。
    后世儒生就只是读书人而已。
    但这时候的儒生,很多都兼修阴阳长生之事。
    嬴政坑杀的那些,基本都是欺骗过他的。
    他心底暗暗想到,既然这群儒生编造谣言毁他功绩,还让他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他何不干脆将这谣言坐实,带杀尽天下儒生?
    他对那些儒生可没什么好印象!
    看出嬴政眼底涌动的危险,赵馨赶紧开口否决了他焚书坑儒的想法:“焚书可以,你让下面的人仔仔细挑拣之后,选入部分当做教材,只要入学就可学习。你也不必担心其他,当所有人都学习同样的知识时,他们与周围同伴天然认同。”
    “从小孩子的教育抓起,等到孩子们成长起来,天下泱泱都是秦人。”
    嬴政看书,最关注的就是各个朝代政治举措。
    而现代那些纷繁复杂的知识中,他也同样最为关注全球利益交错的政治格局,与各家政府施行的种种应对措施。
    其中弯弯与香城年轻一辈在恨国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样子,让他最为在意。
    嬴政心底已经将教育,当做了大秦统一后的头等大事。
    “咸阳的学校运行良好,教导出来的学生与诸子百家相比,也更注重实用,懂得更多知识。之后若无意外,这些人将会成为我大秦立朝后的供股之臣。这样的向来多多益善,若是条件允许,母亲便将这样的学校开遍整个大秦吧。”
    赵馨自然不会拒绝。
    她又提起了坑儒一事:“我知道你对那些沽名钓誉,拿长生不老之事坑过你,还处处与你作对的儒生不爽。”
    嬴政本来还算兴奋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赵馨无奈叹气:“你不重用他们就行了,何必授人话柄?何况那些方士在化学一道上的天赋与造诣你也清楚,总不能杀了他们不是?”
    可嬴政最痛恨的,追根究底其实还是方士。
    若能放过方士,怎就不能放过儒生?
    嬴政心情不爽:“方士难道还少了?杀了一批再培养就是!”
    赵馨看着他:“可一旦让下面的人知道了你对方士的厌恶,恐怕再不会有人愿意投入道家,更罔论研习世人眼中的炼丹之道了。”
    皇权时代,上行下效的威力完全不可估量。
    嬴政何不清楚?
    只是泰山封禅一行,让他勾起前世回忆,以及后世几千年的谣言,心中一时不忿而已。
    嬴政本也不是那种在意名声,愿意为此装出宽容大度的君主。
    但他不愿与赵馨生份。
    于是沉思良久后,他到底点头答应了下来。
    赵馨松了口气。
    秦朝初立,若立刻出现同一群体的大范围死亡,嬴政怕是要背上滥杀之名了。
    这同样是个隐患!
    焚书坑儒这个最大的分歧点,两人都达成了共识,更不用说其他事情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修改秦律。
    秦律本就是为了应对连年不断的战争而颁布,当各国统一之后,其实就已经不再适合现如今的国情了。
    秦律严苛人人皆知,只是以往还有战功可以抵消,甚至可以在战争中拼杀出一个爵位。
    因此,老秦人才能在严苛的秦律中夹缝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