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觉肚饿,便又牵了马,走了老远的路去一家食摊吃面。不巧的很,今日出游的人甚多,食摊生意好了几倍,面早早卖光,老板与老板娘正在收摊,见又有客人光临,不由得为难。
怀玉微微有些失望,只得道:“罢了,我改日再来罢。”言罢,牵了马转身便走。
老板本是忠厚老实人,依稀还记得眼前这客人,记得他极其大方,称赞过自家的面,叫跟着的从人给了不少赏钱,不愿使他失望,遂笑道:“客人若是不急,我去隔壁卖炊饼的同乡那里借上二两面来,现和先做,客人可能等上一等?”
怀玉想了一想,说了一声无妨,随即将马拴在一旁的树上,过来坐下,等老板去借面。老板借了面来,老板娘去切肉切菜,老板和面擀好,老板娘生火煮汤。二人手脚麻利,做事又默契,不一时,便煮了一大碗汤面,面上再铺几片牛肉,撒一把芫荽碎。
老板把热腾腾的面端上来,怀玉道了一声谢,接过来,自己取了一双筷子,才要吃,却见食摊一旁的一株刺槐树底下蹲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那乞丐盯着这碗面,两眼冒着绿光,发觉有人看他,大约是觉得不好意思,便将脸转到一旁去了。
怀玉挑起一口面,吹了一吹,眼梢瞥见那乞丐又转过头来看自己手里的碗,不由得失笑,便叫老板另取了一副碗筷过来,把自己碗里的面挑了一半到空碗里,再倒半碗面汤进去,把牛肉与芫荽碎也拨了一些过去。
乞丐会意,站起身来,慢慢地蹭将过来,树后的两名亲卫不安,想要上前来,被夏西南阻住了。
那乞丐过来,坐到怀玉身旁,小声地道了一声谢。倒是个知礼的乞丐。
怀玉道:“无须客气。”想了一想,又说了一声,“这面我还没动过。”
乞丐笑:“咳,动过的也不打紧,讨饭的人哪还讲究这些!”
一张长条木桌,与那乞丐各据半边;一碗面,与那乞丐分而食之。
面条筋道,汤底美味,吃到一半,那乞丐感慨道:“生平未吃过这样好吃的面条,他家的牛骨汤面可说是天下第一。”
怀玉本想告诉他,有人煮的面更为好吃,但最终也只是笑了一笑,并未对他的话加以反驳。
乞丐几口面吃下去,渐渐活络了起来,指着拴在树上的青骢马,道:“马是好马。”
“的确如此。”
“值不少银子罢?”
“……”
“听口音,京城人?”
“京城人捉鬼记。”
“我是浙江上虞县人。今年入京赶考,谁料秋试失利,盘缠用尽,无颜回乡,家里本也没了人,索性在京城讨起了饭,偶尔给人写写书信对联换口饭吃。”
“上虞?”怀玉抬头向他看了一眼,复又垂首吃面。
乞丐察觉,问:“兄台听说过上虞?地方倒是个好地方。”
怀玉点头:“我娘子的家乡便在余姚一带……是以去过一次。”
二人闷头吃面,少倾,乞丐又感慨道:“鲜美,当真是鲜美。兄台也喜欢吃面?”
怀玉想了一想,认真作答:“喜欢是喜欢,但有好一阵子没吃了。今儿是生辰日,所以来吃一碗面。”
乞丐又哦了一声,竖起拇指指了指皇宫所在的正东方,发自肺腑地恭维道:“与当今天子乃是同一日,兄台是个有福的!”
怀玉正端着碗喝汤,闻言险些儿呛着,将碗放下,嗤道:“他孤家寡人一个,有什么好羡慕的。”
乞丐听他口气颇大,把他上下打量了两眼,想到京城人素来眼高于顶,又爱吹牛,便也罢了。但心里却又觉得疑惑,遂问道:“今日既是兄台的诞辰,为何不在家中摆寿宴,叫娘子为你做一碗寿面?”
怀玉本来与他说的好好的,此时便觉得这乞丐话有些多,不愿再与他多话,把碗一推,淡淡道:“今年她不在了。”
乞丐便带了些同病相怜的意味,颇为同情道:“原来如此,唉。我本也有娘子,还是两个。先头的一个嫌我读书多年,却不能出人头地,在家里又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人也好吃懒做,因此跟人跑了。后头的一个生了病,家中贫穷,无钱看病,病死了。”
怀玉生气,把手中筷子一摔,正色同他道:“我家的娘子,她是离家出走,用不了多久,她还会再回来!”
到了十一月里,她依然没有回来。派出去的人倒陆续带回许多消息,一一查证下来,最终也都不了了之了。他还是照常微服出宫,游走于京城内的大街小巷。后来的贵妃李二扣儿便是那个时候他从街上捡回来的。
说起贵妃李二扣儿,京城人无不要举起大拇指,称赞一声:真乃神人也。
称赞归称赞,李二扣儿以再嫁之身入宫,从品阶低微的美人一路升到了贵妃,却无有一人羡慕她的爹娘,也没有人因此生出“生男不如生女”的感慨来。
皆因为李贵妃苛待爹娘出了名。
李二扣儿的亲娘没有死的时候,一家子四口人,也称得上和美,虽然她娘只生出姐姐大扣儿与她两个女孩儿,她爹却丝毫也不以为意。她祖母偶尔以此刁难她娘时,她爹还要跳起来与她祖母争吵,不许人家说他孩儿娘一句坏话。总之那个时候,日子过得美满无边。
她十四岁时,亲娘受了风寒,竟然没能瞧好,一病死了。亲娘过世后,她爹难过了好几年。但在去年,她十七岁的时候,家里开始有媒人出入,原来是她爹受不了寂寞,动了续娶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