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玉道:“无妨,我奉命前往关东勘灾赈灾一事母亲是知晓的。只是,眼下关东一带许多人日子艰难,不得温饱,母亲怕是不愿庆寿……罢了,连寿礼都免了罢,当日你入宫去磕个头便成。”
临行那日,文海要出来相送,怀玉与她笑道:“天冷,不必出来了。横竖不太远,不出十日半月便可回来的。那里产的灵芝与鹿茸好,你若要,我给你带些回来。”
文海心内欢喜,掩嘴而笑,与奶娘道:“看来这一趟咱们没白跟出来。”
因她执意跟在后头送,怀玉便也由得她了。出了二门,她不止步,又跟到了大门口,怀玉翻身上了马,她还是不回去。怀玉拿眼看她,她笑道:“从前我父亲每每出远门时,母亲都要送到大门口,看他走出老远才回去。我那时便想:将来若是我嫁了人,夫君出门时,我也要这样送我的夫君。”又道,“你走你的,不用管我。我站在这里看着你,这样看上去就像是一对恩爱夫妻了。”
怀玉叹一口气,翻身下了马,三两步过来,将她揽到怀中,抱了一抱,苦笑道:“又说傻话,快回去。”
文海涨红了脸,伸手捶他,低声道:“人都看着呢,像什么样子。”
怀玉看她一眼,再叹一口气:“我与你,做不成恩爱夫妻,对不住。”
文海笑容登时僵住,到底涵养好,强忍住屈辱,没有当场哭出来,然而不照镜子也知道,自己的脸色想来是变了的,默了一默,方勉强笑道:“无妨,这样就足够了。”无力地伸手出去,想将他从面前推开,却贪图他怀抱的温暖,手伸到他的胸膛上,终是未能舍得推开,只轻轻掸了掸他的衣裳,为他理了理衣襟,含泪叮嘱道,“你路上小心,早些回来。我哪里也不去,只在家里等你。”
三月初八日一早,长乐宫中来人,道是因为地震的缘故,贵妃甚是忧心,今年不设寿宴,连入宫磕头都免了,寿礼更是不收云云。果然同怀玉说的一样。
三月初九日,叫奶娘从箱笼里翻出半旧的衣裳穿戴打扮好了,还是不放心,又问了一声:“都打听好了?人也都是信得过的?”
奶娘也是大敌当前的模样,肃然道:“放心。派去打听的人都是咱们家的,咱们先回到自己家里,再换乘坐咱们家的马车过去即可。”奶娘跟着她来到这王府内已三月有余,至今也改不了口,还将她娘家赵家称作‘咱们家’,将怀玉的王府称作‘他们家’。
“这一趟若是能顺利带回来,倒能省却我许多麻烦。”
奶娘着恼:“她若是个有眼色的,看到王妃亲去迎接,二话不说便该跟了来!”
这回换她嗤一声:“那可不一定。他相中的人,会是寻常人?再说,有他撑腰,她可不一定就把咱们放在眼里。”
奶娘愈发生气:“不管她什么人,见了正头王妃就要磕头行礼,便是天王老子也越不过这规矩去!”
她叹气:“到时见机行事罢,若是不愿跟我回来,便带到宫中去。”取下一对金环玉兔耳坠及腕上的两只青玉双龙镯交给使女,使女知道这耳坠乃是殿下送的,王妃素日里格外珍重,因此小心翼翼地收到妆奁匣子里,王妃果然略带了些笑意对她看了一眼。
奶娘抬头看了看天,道:“若是要进宫,须得早些动身了。”
她便吩咐道:“走吧。”
一行人先回了娘家,从角门悄悄出来,换乘了娘家的马车一路来到翰林街,只不过打听了一下,便问出了青柳胡同的所在。怕招眼,老远的便下了车马,只带了奶娘及两个心腹使女慢慢走过去。胡同不太起眼,夹在一家酱油铺子及一家破旧茶馆之间,胡同口又有几株粗大杨树掩着,柳絮漫天飞舞,若不是奶娘眼尖,看见胡同口的一株柳树下蹲着个女孩儿,只怕就错过去了。
她心内狂跳,不敢径直往胡同里去。怕里面真住了人,又怕这回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一时心内为难,隐在天山茶馆门口的招牌前犹豫不决。奶娘问:“可要我回去再叫两个力气大的人来?”
她将奶娘一瞪:“咱们又不是来与人家打架,谁力气小谁吃亏,我此番是来请人的。你们几个等一时都要客气些,怎么样同我说话,便怎么样同人家说话,都给我记住了!”
奶娘与两个使女齐声应下。她还是不放心,又叮嘱了几句话,才要抬脚往胡同里去时,却听见柳树下喂猫的那个女孩儿拔高了声教训猫:“你看看你!你看看你!自己不吃,还不许人家吃!看人家吃便要去捣乱,被打了两巴掌,你该高兴了吧!”
文海驻了足,也不说话,只盯着那女孩儿细看。那女孩儿落了一头一身的柳絮尚不自知,手里拎着条小鱼干,正在教训蹲在她脚下的一只猫,觉察到面前有人盯着她看,便也向这里瞄了瞄,看见文海等一众人直愣愣地盯着她,心内大约是觉得奇怪,于是站直了身子,拍了拍手,转身往胡同里去了。
女孩儿米分黛未施,头上也未有任何首饰,因春寒料峭,她还是一身薄棉衣,穿的不算少,但棉衣在她身上却丝毫不显得臃肿,胸在她身上还是胸,腰在她身上也还是腰。简简单单的一个女孩儿,使人想起在春日里林间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雨后的竹林里新生出来的一颗笋芽。
奶娘忙招手:“姑娘,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