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3页
    一时间,他完全没有了睡觉的心思,披上外套坐到书桌前。
    现在让他来数一数,他接下来到底需要干低什么——
    创作方面,三开。
    武侦社方面,他得去上班。
    咒术界方面,他得保障横滨的稳定。
    真是白天、晚上,加空闲时间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呢:)。
    想罢工……
    是不可能的。
    *
    接下来的几天,夏目明显忙碌起来。
    一本新书的诞生,需要的不仅是努力,还需要那关键的灵光一闪。
    夏目最后选择了轻小说作为新笔名“萤火”的创作范围。
    而他在经过几天的头秃(bushi)之后,终于在一日阳光明媚的清晨,他洗漱完路过厨房的时候,在虎杖悠仁身上找到了灵感。
    夏目一时间呆住了,站在厨房门口久久没有离开,手上拿着毛巾却忘记了擦干脸上的水珠。
    正在做饭的虎杖悠仁扭过头,望着站在门口的夏目疑惑地问:“夏目,有什么事吗?”
    夏目打了个激灵,从恍惚中清醒过来。
    “没事——”夏目匆匆说了句,就一路小跑进了书房,这个过程中,他的脑海中有数不清的想法,一个又一个灵感涌上来。
    他想到自己之前从完结世界中抽取的天赋——身临其境的文字感染力、绘画天赋和料理天赋。
    这样的组合不正是为美食文准备的吗?!
    通过料理天赋实践美食的味道做法,通过绘画将美食展现出来,再加上身临其境的文字,这就是一个奇迹!
    不仅能够将各地的美食汇聚在一篇文章里,还可以通过一道道美食来引出各个感人的单元故事。
    人世百态,酸甜苦辣。
    夏目一边在纸上写着自己的构思设定,一边浅浅的笑起来。
    他要写一个温暖而治愈的美食文。
    名字按轻小说名字越长越好的规矩,暂定为——
    《不会厨艺的我在三途川门前开了一家店》
    夏目满意的点点头,这与他之前的风格完全不同,轻松、日常。
    经过几日的准备后,夏目终于动笔,秀雅的文字在纸上落下痕迹:
    【“卷一奶奶的红豆羹”
    奶奶临终前给了一郎一本食谱,嘱托他小泉家世代为厨,希望他能将这本食谱传承下去。
    那晚,送走来参加奶奶葬礼的人们,一郎终于忍不住好奇,打开了那本食谱。
    那是一本很奇怪的食谱,纸张是一种不知名的材质,入手柔韧,而里面的每一道食谱前都标有时间,最早的甚至在五百年前。
    这低食谱既有繁复到需要准备几个月才能做出的佳肴,也有简简单单用昆布酱汁熬煮的味增汤,囊括天南海北,各地的特色美食和风俗小吃。
    “如果捐献给博物馆,这将会是一项重要的历史参考吧?”一郎这样想道。
    “叮咚——”
    他出神之际,突然有金属从书中掉落,落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如钟磬的声响。
    一郎一惊,趴在床前摸索,指尖触碰到一个凉凉硬硬的金属。
    是一把钥匙。
    准确的说,那是一把开在三途川门口的一家店的钥匙。
    恍惚间,小泉一郎身边斗转星移,再出现时,他已置身于一间古意的食铺中。
    手上的食谱无风自动,翻到首页,上书——三途川食铺。
    再向后翻一页,简述了这间食铺的由来。
    死者之灵在进入三途川前,会在这里用最后一餐,老板仁厚,会为死去的亡灵烹饪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道菜肴,用完此餐,前尘尽去,归入三途川之中。
    无形中有一种生与死的宿命感蕴藏其中。
    “笃笃——”
    不知沉默多久的食铺迎来新世纪第一次敲门声。
    “店家有红豆羹吗?小孩子喜欢的那种。”
    门后响起的熟悉声音让一郎浑身颤抖起来。
    ……】
    夏目继续往下写,故事主人公遇到的第一个客人,就是与他相依为命、不久前才办完葬礼的奶奶。
    跨越了生与死的距离,血脉相连的亲人在三途川前相遇,故事也将徐徐展开。
    =====
    作者有话要说:
    =====
    我没想到文中文这么难。。。写得不好多多担待(土下座)^大家好像有点想看这篇,我放了预收,在我作者专栏里,但是不一定写(说不定写呢~),趴. jpg
    (1)是啾也的角色歌中的歌词。
    感谢在20210112 09:00:09~20210112 23:27: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兔宰治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失去de约定 21瓶;富川一枝花、迷惘の人 5瓶;污浊的人间失格、汀紫鹤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七十一章 书店
    横滨最近冷气流飞过, 气温降到了六十年来的最低温——零下二十四度。
    泼水成冰,又是沿海城市,组合在一起就是如果没有必要, 死也不出门。
    但是这一日,在大家本应该都缩在家里的日子里, 横滨市中心书店里人流熙攘, 气氛格外火热。
    长长的队伍从柜台一直排到门口,还绕了几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