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页
    第2章
    监考老师宋易看到傅北北的题目《国绣有灵》时,还小小地摇了摇头。
    他在这所知名的学校任职多年,文学与国学造诣上更是小有成就,四十不到就荣升教授一职。
    执教这么多年,不是没见过喜欢古风国学的人,更何况是文学院这样多是文艺青年的地方。只是不得不说实话,很多人对古风和国学的喜爱,都带了些叶公好龙的味道。
    对古诗词尚且如此,遑论堪称传统精髓之一的刺绣了。
    所以他初看见傅北北居然直接写刺绣,且写刺绣“有灵”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觉得一阵惋惜。
    他看傅北北的字写得这么漂亮,还觉得她可能是真的对古典文化喜欢到极致的。现在看来……唉。
    年轻人更应该做的是多学习,而不是断下评论。
    只是在宋易细细看下去的时候,却是忍不住为之一惊。
    女孩子的文笔自然不必多说,灵气十足,只是真正让宋易感慨的,却是内容。
    说实话,他没有想到年轻如傅北北,居然会对刺绣了解得如此深刻。傅北北的卷子上详细地写了刺绣每一步的具体内容、操作的心得,很多东西连他都闻所未闻。
    最为惊艳的是傅北北的最后一段话。
    “刺绣于我,不仅是技艺。一针一线,足以成纹理。于纹理中,见心,见仁,见灵,更见己。”
    一口气读下来的宋易忍不住拍手叫好!
    好一个“见心,见仁,见灵,更见己”!
    和着傅北北前面那些对刺绣的见解与心得,这段话就显得更有说服力了。
    宋易忍不住将傅北北的最后一道题目翻来覆去地看,而后盯着傅北北的名字,暗想,文学院明明不大,自己以前怎么没有注意到过如此才气斐然的女孩子呢?
    哪怕她们才大一,但是如果真有如此聪慧灵气的女孩子,自己不应该没听那些老师们提过的啊?
    /*****************************/
    宋易的赞赏和疑惑,傅北北自然是都不知道的。
    她这个时候正在试图拉着一个人,给自己讲解这个世界。
    哦对,她拉的那个人,就是那个从“震动的小盒子”传出来的女声。
    震动的小盒子,嗯,傅北北坚定地这么认为。
    邓佳然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好友,还忍不住觉得一阵奇怪。
    北北今天该不是中邪了吧?她暗自腹诽了一下。刚才自己出了考场,就看见笔直地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的傅北北,一如既往的安静,却怎么都觉得气质不太一样了。
    以前明明是懦弱又温吞的,今天却觉得多了些…嗯,用流行语来说的话,不仅仅是淡定,是那种佛系的淡定。
    好像对很多事情都不太在意的佛系。
    不不不,她想说的重点不是佛系呀喂,是,在自己叫了她一声之后,傅北北居然问她:“我现在该去哪?”
    她怎么知道啊摔!
    邓佳然试探着回答:“回宿舍?”
    傅北北点头应好,然后就一副让邓佳然带路的神情盯着她。
    邓佳然的脾气其实称不上特别好的,但是在看着傅北北微微弯起的眼睛里的“希冀”的时候,就莫名软了心肠,而后领着傅北北回了宿舍。
    再然后,就有了现在这样子,大眼对杏眼的场景。
    当然,邓佳然是大眼,傅北北是杏眼。
    傅北北:“那个…”她回想了一秒钟盒子上的备注,“佳然?”
    邓佳然点头。
    傅北北暗地里夸了自己几句,而后淡定如常:“我想问你,我该去哪里了解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呢?”
    邓佳然蓦地瞪大了眼睛。
    不是,傅北北不是一向…心思都只花在成绩和打工上面吗?在文学院这样女生的比例占了绝大多数的地方,哪个不是致力于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反观傅北北,每天都穿得土土的。厚厚的刘海,永远低着的头,一年四季除了灰色就是黑白的过时衣服……
    女生多的地方八卦就多,在大家都热衷于讨论娱乐圈最近xx又出轨了、xx又假唱了这样的事情时,傅北北永远都是在低头学习、或者是在外面做兼职。
    这样的傅北北,居然会问自己去哪了解最近发生的事情了吗?
    正想着,就听见宿舍门口传来的嗤笑声:“土包子居然也有想知道新闻八卦的时候?”
    邓佳然叹了口气,果然,每天只要梁玉一回来,就会对傅北北冷嘲热讽的。
    傅北北却像是没有听到讽刺一样,仍旧盯着邓佳然看,似乎是想要一个“去哪里了解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的答案。
    邓佳然想了想:“你玩微博吗?”
    傅北北摇了摇头,然后在心里暗暗记下了这个词语。微博。
    梁玉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打开梳妆镜欣赏自己的颜容,嘴里还不忘问着傅北北:“土包子,你今天答题挺快的啊?该不会是都不会做吧?”
    傅北北恍若未闻,安安静静拿出盒子,让邓佳然帮自己弄一个“微博”。
    被无视了两次的梁玉不由得有些气急:“傅土包子!我跟你说话呢,聋了还是哑了?不会回答我吗?”
    傅北北继续安安静静地注视着邓佳然的操作,在心里暗自记了下来,口中也是淡然如常的语气:“佳然,我今天总是背混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