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二八节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第一二八节那小厮沈安也跟着从家里出来,谦声热气道:“少爷,小的给您去叫车。”便一溜烟跑到街口去了。

    沈默的心情这才稍稍好些,自嘲的笑笑道:“想不到我也是有书童的人了。”

    绍兴城涌进许多难民,不少人家走投无路,只能卖身给城里人为奴。沈贺委托马典史买了个机灵小厮,给沈默当书童,同时打扫院子;再买个粗使的丫鬟,伺候爷俩起居,同时做饭收拾屋子。

    只是他家虽然宽裕了,却还没到能再养个马夫的地步……因为一养就是人吃马嚼,花费太大了,远不如有事叫车来的划算。

    沈安办事还挺利索,不一会儿便带着一辆轻便的马车过来了。

    到了前观巷,沈默让沈安把车钱付了,然后等在外面,他自个则走进大乘弄里,却见有匹高头大马拴在徐渭家门前。

    沈默正在犹豫要不要进去,背后便被人拍了一下,他回头一看,却是一脸坏笑的徐文长……这位老兄最近反思,为什么这么大的才子,连个举人都中不了呢?最后他觉着是表字出了问题——文清就是‘文轻’,自然不会被‘重’视了,便想把字改成了‘文昌’,准备借一下文昌帝君的才气,明年考个好成绩出来。

    但转念一想‘昌’这个音太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实在不美,便将其换成了‘长’。文长文长,文脉悠长,让他十分满意。

    “家里有客人?”沈默轻声问道。

    徐文长往里看看,嘟囔一句道:“怎么还没走?”

    “恶客呀?”沈默小声问道。

    “一个异想天开的家伙。”徐文长小声道:“一个小小的巡按,也想让我去给他当幕友。”幕友便是师爷,不是入幕之宾。

    沈默‘哦’一声道:“浙江巡按?”

    徐渭点点头道:“一个姓胡的,从早晨就来了,一直赖着不肯走。我寻思着他也挺不容易的,就出去转转,让他识趣走人。”便恼火起来道:“谁知这家伙还没走!”说着竟撸起袖子,摩拳擦掌道:“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沈默拉都拉不住,只好跟着他进去。

    进去便看到花架下的石凳上,笔直坐着一个身穿便服的男子,望之四十来岁,相貌堂堂,剑眉鹰目,仿佛带着股天生的气势,让人不敢轻视。

    但对徐渭没有任何作用,他板着脸走过去,背着双手站在那人面前,气呼呼的瞪着他。

    那人面不改色的开口道:“徐先生,请接受我的邀请吧。”他的官话口音很怪,带着徽州味、山东腔,余姚韵、大同调……似乎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

    徐渭登时就翻了脸,指着那人‘哇啦哇啦哇啦’便是一阵山阴土话。

    绍兴号称十里不同音,即使沈默听他的话都有些费劲,更别提那浙江巡按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求助的望向沈默。

    沈默轻声道:“概括来说,就是一句话,‘你再说一百遍,也没有用’。”

    那胡巡按不信道:“他说了这半天,就才一句话?”

    “其余的都是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沈默苦笑一声道。

    胡巡按自然明白‘语气词’是什么意思,面色不由一沉,但旋即又恢复平静道:“不知道先生怎样才肯出山,与在下共创一番事业呢?”

    徐渭小声嘟囔一句,沈默没听清,又问一遍,这才也小声道:“巡按变成巡抚再说。”

    胡巡按神色不由一黯道:“我贫贱时你帮我,那叫共创,如果我胡汝贞真的飞黄腾达了,那就叫阿附了。”

    徐渭冷笑着哇啦一顿,沈默便翻译道:“良禽择木而栖。”

    胡巡按终于缓缓站起身来,个头并不算高,人却十分有气势,一看就是在边关磨练出来的。他朝徐渭拱供手道:“我还会再来的。”看一眼沈默,便转身大步离去了。

    待马蹄声消失在里弄口,沈默才开腔埋怨道:“谁会相信你鼎鼎大名的徐才子,连官话都不会说?”

    徐渭苦笑连连道:“我也是迫不得已啊,这人说话太有蛊惑力,方才我就差点收拾包袱跟他走了……出去冷静了一圈,才想出这么个馊主意来。”

    沈默点点头,低声道:“一个七品的巡按,就像招揽天下闻名的才子,该说这个人是狂妄,还是有魄力呢?”

    徐渭请他坐下,叹口气道:“从没见过这样的家伙,我有种感觉,一旦被他盯上,恐怕这辈子都逃不掉了。”

    沈默没有听过他俩之前的对话,也就无从体会徐渭的心情,他轻声问道:“他为什么找上你呢?”

    徐渭嘿然一笑道:“自然与我的那点文名有关,也与我家师长有关。”

    这样一说,沈默便明白了,徐渭的老师季本与王畿都是名声卓著的致仕官员,他们在浙江官场故旧亦甚多。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徐渭善文,由季本、王畿为之张扬,所以虽一介寒士,却文名播于省垣,为大僚所钦服……比如说浙江按察使胡柏泉便待之以上宾,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实。胡宗宪来到浙江,自然有所耳闻,于处处碰壁之时,便想从他身上打开突破口。

    但徐渭岂能轻易表态,还是那句话,他虽一介寒士,却代表着许多人的态度,没有慎重考虑清楚之前,岂能轻易下定决心?

    说着说着,便自然而然转到当前的战局上,趁着东南统帅权力交接的空当,倭寇在江浙沿海一线大肆劫掠。尤其是民情复杂的台州、宁波一带,更是因为细作太多、支援不利,陷入了苦战之中。

    沈默本是来找徐渭散心的,但一说到这些问题,心情哪里还能好起来,他低声恨恨道:“百无一用是书生,我最近真是太有体会了。”

    徐渭呵呵一笑道:“拙言,你这话可不中听,在我大明朝都是文官统兵,远的有于少保,近的有张部堂,哪个不是两榜进士出身,人物文采风流?”

    “我知道,可远水解不了近渴!”沈默忍不住拍案道:“眼看着倭寇在咫尺之外肆虐,我们却无能为力,能不让人五内俱焚吗?”这才是他最近心情不好的原因所在。

    徐渭笑道:“这种时候,确实是亲自操刀上阵更为过瘾,但能为东南谋划一破局之道,也一样是抗倭报国!”便起身进屋,拿出一份文稿道:“我已经谋划了一条平倭之策,准备上书新任的张中丞。”说着递给沈默道:“你帮我参详参详。”

    沈默接过来细细阅读两遍,只见徐渭的战略主张是‘釜底抽薪’,他主张斩草除根,以水师攻敌根据地,断其归路,使倭寇不战而溃,所以他力主‘防江必先防海,水兵胜于陆兵。’

    徐渭还在后面充满感情的赋诗一首道:

    ‘孤城一带海东悬,寇盗经过几处全?

    幕府新营开越骑,汉家名将号楼船。

    经春苦战风云暗,深夜穷追岛屿连。

    见说论功应有待,寇恂真欲借明年。”

    沈默暗道:“这家伙拍起马屁来还真不怕肉麻。一句‘幕府新营开越骑,汉家名将号楼船。’把李天宠和俞大猷那些家伙一起夸上了。”但几个月的研究下来,沈默对东南局势,乃是天下局势,已经有了清晰的了解,他很清楚徐渭所谓‘寇恂真欲借明年’,希望翌年即能彻底解决倭寇之患,是不可能实现的。

    虽然沈默不得不承认,徐渭是个天才,他的战略思想一针见血,绝对是平倭最快最好的办法。但沈默同样知道,他对于官场内部的深刻矛盾,缺乏足够理解。

    想了想,他轻言细语对徐渭道:“你这法子要实施,必须扩大海军、统一指挥,这就需要地方集中财力,又需要在军事方面集中兵力,集中权力,这就触动了许多沿海‘贵官家’,尤其是闽浙海商的利益,谁能支持你?”

    徐渭闷声道:“我这是为国家好!李中丞一定会支持我的!”

    “他绝对不会支持你!”沈默沉声道:“朱提督的殷鉴不远,李中丞不会重蹈覆辙的!”

    一听到‘朱提督’三个字,徐渭一下子便泄了气。

    朱提督叫朱纨,也是前不久刚刚脱罪的卢镗和李显的上级。嘉靖二十六年,朱纨受命提督浙闽海防军务。他到任后雷厉风行,着力整顿了海防,‘革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处死李光头等走私海商及海盗九十余人。又采用与徐渭同样的法子,指挥卢李二位猛将,集结战船出海,直捣敌巢,屡立战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