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儿·李维钧一点儿也没露出来,反而跟着哈哈哈大笑:“早就听闻,青海一代英豪顾实汗,于乱世中平定西部,统一青海和西藏,功德无量。当得世间真佛……”
青海汗王达什巴图尔听到他提起父汗的事迹,骄傲地哈哈哈大笑:“父汗一生辉煌,吾等不可及也。当年父汗刚长大,祖母去世,父汗倾其家产,广散布施,为祖母超度,其大孝之心博得部众拥戴。”
李维钧眼里精光一闪:“小弟听得此事。顾实汗不光是大孝,还是大勇之人。北方蒙古与西部蒙古发生战乱,少年顾实汗巧妙地调解两部之争,人人皆知。
代表西藏佛教中的格鲁派,蒙古诸部联系的甲哇嘉错、北方蒙古三部落汗王,共同赠他以‘大国师’的称号。那是时候,顾实汗二十岁的年纪?”
他佯装不敢相信的样子,果然引得青海汗王情绪更高:“二十岁。这就是父汗封号的由来。‘国师汗’,音转为顾实汗,后来大清博格达大汗顺治皇帝见到父汗,也称呼顾实汗。”
青海汗王说着话,因为提到顺治皇帝朝京城的方向恭敬地拱手行礼,堪称礼仪到位。
李维钧将他的态度看在眼里,也将他的儿子孙子们桀骜不驯的态度都看在眼里,只不表露出来。
他满脸的震惊和恭敬,对着京城的方向拱拱手,小眼睛里的钦佩、羡慕简直化为实质:“真真是一代英豪顾实汗,可敬可叹。可惜啊,吾等没有生在那个时代。”
他故意引诱青海汗王说话,哪知道青海汗王一副标准蒙古人的长相和性情,对大清朝廷那是真忠诚。
青海汗王对李维钧这个新认识的汉家小兄弟,那也是真心以待:“小兄弟有所不知。风云变化的时代总是让人向往,热血沸腾。可是,那真的苦难。本王年长,记得年幼之时,跟随父兄征战四方……”
青海汗王的小眼睛眯起,挺着大肚子看向塔尔寺头顶的蓝天白云,老迈的声音里有着独属于老年人才有的感叹:“本王记得……本王记得父汗和兄长们的临终心愿。”
“本王希望,青海和大清永远友好,青海和西藏也再无战争。西藏桑结嘉措……准噶尔噶尔丹……他们没有经历过,他们不懂。他们要吃大亏,要吃大亏。”
青海汗王言出于心,李维钧即使是一心挑事儿找机会朝上爬,他也钦佩青海汗王的性情做派,青海汗王的父亲顾实汗、先皇顺治皇帝、当今皇上……他们都是好大汗,他李维钧也有自己的原则。
李维钧在烛光下给他的大恩人陈廷敬写信。
李维钧不知道他的机会哪里来的——年羹尧还没有这样的实力——青海再偏远,那也是蒙古重地不是任何一个官员就可以牵扯上。
就是陈廷敬在皇上面前提到他,那也最多是给他调到一个富裕的地方做知府,而不能一下子青云直上。
但联系他的人是陈廷敬,他就给陈廷敬写信;任命是皇上下来的,他就对皇上感恩戴德,尽可能地做事儿。
青海汗王对大清忠心耿耿,去年夏天自愿派兵去湖南协助太子殿下和十阿哥镇压当地土司,扈从阅驻防兵,为加强青海蒙古与朝廷的联系起重要作用。
用心维持青海和中原商人的贸易开放繁荣,对准格尔部的各种挑衅严加防范,对青海民众从来都是爱护有加……这次朝廷要修路、种牛痘,他都全力配合。
虽然他和他父汗一样,通过交好朝廷做藩王,但他作为大清朝廷的“屏辅”统治整个青藏高原,有功劳,他值得。
李维钧写完他对青海汗王的看法,接着写到青海和西藏的拉锯关系,写到青海和西藏内部的各种争端,佛教不同门派的、蒙古不同部落的……
最后写到青海汗王的几个儿子,几个孙子,资质、性情、对大清朝廷的感情、对西藏的态度,对准格尔的态度……
“罗卜藏丹津,达什巴图尔的儿子,最有可能的继承人,自幼任拉希却仁庙国师,通蒙、藏两种文字,目前主要从事经卷翻译工作,同时潜心研究蒙古族历史。
广泛收集资料,经过艰苦努力……
下官听闻他正在编写一部蒙古族编年史《黄金史》。下官的感受,他的心里,对蒙古的骄傲认同强烈。但他没有他的父亲、他的祖父的胸襟和魄力,看似谦逊和蔼,实则恃才傲物,桀骜不驯……”
“另,下官得知,达什巴图尔汗王其他的侄子们都不服气,因为他们的父亲于青海和西藏都有战功,都年长于达什巴图尔汗王,且他们祖母的出身都比达什巴图尔汗王的母亲高很多。
据说,达什巴图尔汗王的母亲乃是一名女仆,他的出生不受顾实汗嫡系儿孙的承认,因五世DA赖喇嘛出面证明达什巴图尔是顾实汗儿子,顾实汗嫡系儿孙被迫承认,但终究是庶出,地位不高,威望也不高。
皇上的册封下来后,嫡系子孙都不服气。也是五世DA赖喇嘛对青海蒙古各部台吉说:“这确实是顾实汗之子,是你们的叔叔,应委任为总管事务。”五世DA赖喇嘛称呼达什巴图尔汗王的母亲第四福晋。
臣的理解,“第四夫人”,不是正式福晋。五世DA赖喇嘛明着帮助达什巴图尔汗王,其实是引起诸台吉对达什巴图尔汗王出身的非议。
只是出于某些原因,或者为了分化青海各部落,或者为了西藏有一个名义上更好说话的汗王,五世DA赖故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