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背景确实有些复杂,八十年代有些商业嗅觉灵敏的人嗅到了苏联政策松绑带来的商机,往苏联,现在叫俄罗斯倒货,其中不少人确实发了家,甄家小姑见钱眼开,不听哥哥劝阻,辞了厂里的工作,学人家去当国际倒爷。
好几年都没音信,害他哥以为她出了意外,到处托人打听,好不容易把人等回来,钱没带回来多少,倒带回来个小婴儿。据她自己说是跟一俄罗斯族的中国人生的,甄家小姑把孩子往哥嫂面前一丢,回头跟一有钱的南方人跑了,又没了音信。孩子得上户口,要不就成了黑户,甄父没办法,托关系办了领养手续,把孩子养在自己名下。
这都是些什么糟心亲戚。
唯一让甄珍庆幸的是,甄父和甄母不像四五十年代生人那样兄弟姐妹一大堆,两边的老人去得早,甄父只一姐一妹,今早上门的大姑一家已经见识了,小姑不用提,甄母那边有个大舅和小姨,当年三线建设分别去了沪、渝两市支援,在当地安了家再没回东北。
所以,现在只剩甄珍和弟弟在这偌大的省城相依为命。
小孩觉沉,刚才客厅的动静并没有把他惊醒。小脸蛋睡得红扑扑,边揉眼睛边怯怯地喊了声“姐姐。”
甄珍赶紧把椅子上的东西收拾好,洗了手上前抱起小男孩,“宝库醒啦,要尿尿吗?”
小孩随舅舅姓,大名叫甄珏,小名叫宝库,可能觉得甄宝不够豪横,叫甄宝库,珍宝不按件算,咱有一库房珍宝,这霸气的小名让甄珍每叫一次都想笑。
宝库跟一直在外省念技校,毕业又在学校安排的饭店实习的姐姐不是很熟,眨着毛乎乎的大眼睛,把甄珍看了又看,才试探性地伸出小手,环住姐姐的脖子,小脸埋在姐姐的颈窝蹭了蹭,又抬起头,没回答要不要尿尿,而是问起昨晚临睡前已经问过的问题,“舅舅和舅妈呢?不要宝库了吗?”小孩奶声奶气的童音里带着丝害怕被抛弃的颤抖。
怀里软软的小身子让甄珍的心也跟着酸酸软软,带宝库来到窗前,窗台上放着一盆父亲以前的工友来吊唁时送的白菊,手指向一朵刚刚打花苞的小花骨朵对宝库说“这花骨朵就像我们小宝库,”又指着一朵含苞待放的,“这个是姐姐。”
摸向剩下两朵已经开败枯萎的花,甄珍语调轻缓“这两朵花是你舅舅和舅妈。人哪,就像花一样,从小花骨朵慢慢长大开放,开过之后再慢慢泛黄败落,花瓣变成了花盆里的养料,有了养料我们这些小花才能开得更好。我们这些小花要多吃饭,要开开心心,因为变成养料的大花就在我们身边,在看着我们呢,我们都要好好的。”
小孩子即便理解不了死亡的意义,但大人也不能让孩子一味回避死亡,她以花作比让宝库慢慢接受亲人不在的事实。
小孩还小,这么说不知道他能不能理解,甄珍没带孩子经验,心里也没底。
显然宝库的理解能力不一般,摇了摇头,小手指向巷子口的大树“舅舅不是花花,舅舅跟舅妈是大白杨,会永远保护宝库的。”说完也不忘那两朵枯萎的白菊,胖手爱惜地摸了摸泛黄的花瓣,童音软糯,“宝库要好好的,姐姐也好好的。”
甄珍眼神柔软,刚过三岁的小孩懂事得让人心疼。
害怕的情绪得到缓解,宝库拍了拍肚肚,“姐姐,吃饭。”
甄珍正要抱弟弟回卧室穿衣服,透过二楼的窗户见楼下并排走过来三个女人,是她现在的邻居,左边的白白胖胖,她喊朴婶,朝鲜族,甄家对面的朴家大冷面就是朴婶夫妇开的,中间的气质纯朴,在朴家隔壁卖朝鲜拌菜,孩子们都称呼她赵姨,右边的高挑明艳,挨着甄家开了个卖高丽参的小店,姓钟,她平时管她叫小燕姐。
三人长相气质不一样,但穿着一模一样,是省城大街上流行了快两季的款式,服装批发市场引领的流行趋势,上身蝙蝠衫,下身豹纹体型裤。
甄珍不知怎么立即想到了一种稀有动物,东北豹。
楼下响起敲门声,东北豹们来家了。
甄珍用厚外套把宝库包住,抱着弟弟下楼开门,站在最前面的朴爱善一把接过宝库,宝库也跟她亲近,乖乖窝在她怀里,像小猫咪一样舒服地眯起眼睛。
朴爱善快人快语,“我一早开店门看见你大姑一家上楼,这眼皮就开始跳,不放心喊你赵姨和小燕姐一起过来看看。给你爸妈办后事时,他们只出来点个卯,就不见人影,这都完事了他们又出来找存在感,肯定没安好心。我以前没少听你妈叨咕,说李连发和甄玉红两口子就是滚刀肉,谁摊上这样的亲戚谁倒霉,他们怎么坐一会就走了?没难为你吧?那仨个那么大一坨,你可打不过,别跟他们呛呛,先应付着,你朴叔扛三百斤冷面跟玩似的,收拾李连发小菜一碟。”她嗓门大,说话像蹦豆似的,语气里的关切却实实在在。
甄珍笑笑“朴婶,滚刀肉难缠那是没遇上快刀,我手里有刀,不怕。”
原本还担心甄珍受欺负的朴爱善见她这个反应,着实松了一口气。
朴爱善身后站着的钟小燕上下打量甄珍一番,心里纳罕,只一个晚上不见,这姑娘看起来好像有些不一样了,不像前些天那样萎靡不振,整个人有了生气不说,身上还隐隐露出股威势,既自信又沉稳。这孩子以前在家呆的时间短,他们不算太了解,现在这么一看,是个能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