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3页
    影儿都没的事,魏紫才不在意,她只急着将胤禛扯过来,同他说八福晋马车上的事。
    胤禛便耐心听着,听到八音盒便皱了眉:“你院子里还是不干净。”
    魏紫果断反驳:“妾身院子里如今干净的很!”
    有了小鱼后她便很是在意,耐心观察了许久,除了轻桐都是老实本分的。
    胤禛含笑看了一眼魏紫,知道这小妖怪还是有点儿本事的,便改了口:“等我回去再查查。刚给你两个八音盒,不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可不是。魏紫不喜欢这种被人窥探的感觉,停顿了一会儿才继续讲下去。
    她口齿伶俐,又听了不知几许的话本,说是故事来那叫一个活灵活现,听得胤禛都想拍案叫好。
    后面的事儿,胤禛没再打断过。魏紫不知八福晋、九福晋和十福晋的过往,能看出她们关系不错已是敏锐,没看出别的很正常。
    “那八音盒你留着也无妨,最好别让小鱼碰了。”胤禛最终下了定论。
    魏紫问道:“这是为何?明面儿上松来的东西有什么碰不得的。”
    胤禛道:“那东西许是从老九那里来的,老九媳妇都怕被人动了手脚牵连到老九……你也怕点儿吧,什么都不怕可不行。”
    若是没有畏惧之心,可是会出事的。
    魏紫似懂非懂:“那、那好吧。”
    .
    如此又在马车里困了三日,从京城出发的第七日,御驾总算是到了热河行宫。
    热河行宫占地广阔,周围有数座庙宇,人烟与佛烟交融别有一番滋味。
    行宫内有数片湖泊,宫殿群在其中一块最大湖泊的南边。
    其中最大的一处宫殿足足有九进,名为正宫,康熙与宫妃便居于正宫的后寝。至于前朝,那是康熙在行宫中上朝、处理正式的地方。
    皇子及其家眷都居住在东宫,比东宫非彼东宫。紫禁城里的东宫指的是毓庆宫,行宫里的东宫却是一大片宫殿群。
    大大小小的宫殿相差不是太远,四贝勒府这边儿来的人少便住的格外宽敞。
    刚刚歇了没一会儿,胤禛便被宣去前朝了,魏紫也不得闲。只因德妃这次也来了,她许久没见孙子,更别提没见过的弘昭,故而刚安置下来便派人来请了。
    魏紫有些措手不及,胤禛平时不爱提他的生母德妃,魏紫对德妃的印象苍白得很。
    这会儿甚至有些……紧张?
    要去见一见生了胤禛的女子。
    “侧福晋诶,您怎么还在发呆呢!”秦嬷嬷转头一看魏紫正托着下巴发呆,顿时无语,“德妃娘娘等着呢,您快收拾收拾,可别让娘娘久等了!”
    魏紫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为了坐车方便而穿的宽松衣裳。
    是该换换衣服。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安!!!
    第七十五章
    从东宫往正宫去, 魏紫走的是一条湖边小道,那湖泊一眼望不尽,像是一块碧玉嵌在地上, 又被微风带起涟漪。
    正宫正门从前朝而开,魏紫从东宫而来走的是从后寝处开的侧门, 名为照堂门, 进门便直接入了后寝,不必从前朝走一趟。
    随扈而来的妃嫔中,位份最高的当属德妃和宜妃,康熙亲自将后寝漪兰殿指给了德妃,长华殿了宜妃,二位一东一西, 周围分布着低位嫔妃。正中央的主殿烟波致爽殿自是左右康熙寝宫,周遭难得清净。
    穿过数道游廊, 漪兰殿才进入魏紫眼帘。
    正殿之外一左一右立着两个宫女, 远远瞧见魏紫一行人的身影便福下身去,魏紫敛眉,从她们身边走过。引路的园姑姑停在了珠帘外,笑着挑起珠帘,“侧福晋, 娘娘正在里面等着您呢,快进去吧。”
    魏紫也顿住脚,谢道:“辛苦姑姑了。”
    如烟递上一个荷包,园姑姑只收进袖口中, 不曾捏过掂量过。
    魏紫笑了下,从挑开的珠帘下进去了。
    开阔而明亮的正殿内,主座上坐着一婉丽妇人, 看上去约莫四十出头,眉目柔和,眼尾带着淡淡笑纹。
    在其下手坐着一个旗装女子,这个魏紫见过,是十四福晋,她身侧坐着一个两三岁的男童,怀里还抱着一个更小一些的女童。
    德妃视力虽没有年轻时那样好了,却依然看清了这刚刚出炉没多久的侧福晋魏氏。
    只一眼,德妃就有几分明白,她那不甚热衷于女色的大儿子为何从一开始就对这魏氏另眼相待。
    不说那小小的四贝勒府,即便是紫禁城里也找不出与她颜色相当的女子来。宜妃年轻时,同魏氏站一起怕是都显得有几分平庸了。
    “妾身给德妃娘娘请安。”魏紫站在距离德妃五步远的地方行礼,小鱼在她身后由秦嬷嬷抱着行礼。
    德妃缓缓点头,语气十分温和:“起来吧。这一路上舟车劳顿的,本不该这么仓促地叫你们过来,可有累到?”
    “回娘娘话,行宫里不受暑热,只是走几步,不曾累到的。”魏紫记着记忆里的宫廷礼仪,目光只停在德妃下巴上,轻声回道。
    “那便好,坐吧,不必站着。”德妃目光移到秦嬷嬷身上,正欲说话,突然发现弘昀不在,讶然问道:“弘昀怎么没过来?”
    魏紫面带赧色:“妾身去前头找弘昀时,发现他已同十四皇子一道出去了。”
    “十四?”德妃目露诧异,看向十四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