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有人高声喊道:“渔火,是渔火……”
萧丞抬眼去看,远处的海平面出现了一个光点,那光点摇摇晃晃,好似浪头上的一盏油灯。他咧开嘴笑了,一双丹凤眼像是一弯月。转头说道:“嫂子,回航了。”
张家嫂子也激动的笑:“是啊,回航了,回航了。”
刚刚还安静的海边霎时间沸腾起来,大家纷纷向那盏渔火挥着手,渔火越来越近,可以看到一艘老旧的大木船缓缓驶来。
木船距离岸边还有一段距离,忽然响起了男人浑厚的歌声:“舢板作响鼓栧啼哟……日出登舟别家离哟……”
声音跨过大海,远远的传了过来,岸边的人们高声呼应着,萧丞也跟着大声唱了渔歌。
两边的歌声越来越近,大船靠岸,伴随着雄浑的歌声,一片大网从船上甩了下来,落在滩涂上,网里面跳跃着无数的鲜虾活鱼,歌声也越发的高昂。
萧丞和大家一起向着大船奔去,在大木船后面,还缀着几艘舢板船,大家上去拉纤绳,萧丞靠近渔船,帮着叔叔往渔船下面拉货,村子里其他的青壮年站在渔船上面,向下扔装满鱼的网,小鱼开心的笑,跟着唱起了语调骤然高昂的渔歌……
唱着唱着,萧丞停住了,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他数了数木船后面的几条舢板:“一、二、三、四、五……”
只有五条舢板船,张家哥哥的舢板不见了。萧丞感觉脖子有些僵硬,他慢慢的回过头,就看到了张家嫂子呆呆的站在那里,目光停在远处幽暗深邃的大海深处。那是他往日里看张家哥哥的眼神。只是,那里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漆黑,看不到那个喜欢说笑的阔嘴汉子……
村子里的老人敲响了鱼皮鼓,随着鼓声响起,雄浑的渔歌声震夜海。
萧丞默默的低头收拾网里的鱼,每一次海上归来,都是一场在海边讨生活的人,获得的胜利。葬身大海是渔子的归宿,要骄傲,不要哭。这是每一个渔子都懂的道理。
各船里的渔都收拾的差不多了,篝火无人添柴,火光渐黯,歌声渐低。喧闹的海边慢慢的趋于平静,大家陆续走回自家的草屋。叔叔牵着萧丞的小手,背着一袋子活蹦乱跳的鱼,缓步向家里走去。
萧丞一步三回头,每一次都被叔叔强行扯回来。叔叔低头看着滩涂上不知道走过多少回的路:“在海里讨生活,死亡并不可怕,大家出海前已经做好了这个准备,只要带着满仓的鱼回来,就值得唱歌,渔歌,是渔民的战歌,就算只有一个人回来了,也是一场胜利,也要唱着歌活下去……”
萧丞强忍着回头看张家嫂子的欲望,旁边的叔叔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沉尸海底是我们的归宿,张家嫂子会为他家男人骄傲的。”
说话间,两人进了屋。叔叔在灶台前面收拾着网里的小鱼。渔歌默默站在窗户前面,看着外面张家嫂子的身影。他还是一动不动站在那,好像那艘载着张家哥哥的萧丞船,只是迟了些,终归会回来一样。
萧丞感觉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要涌出来,堵的难受,他猛的跑到灶台前,拿起旁边的网,在木盆里网了一大网的渔,推开草屋的大门。
海边的冷风呼呼的灌了进来,萧丞向着漆黑的海边狂奔而去。他摔倒在了泥泞的滩涂上,爬起来,又继续跑,一直跑到张家嫂子身边。张家嫂子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低下头,看到了萧丞那张微黑的小脸。因为激动,两颊通红,他仰起小脸,将一网兜儿的鱼,都塞到了张家嫂子的怀里。
张家嫂子愣了愣,看了一眼身后,萧丞家的草屋。草屋的窗口站着一个黝黑的中年男人,静静的望向这边。紧接着,叔叔的身影消失在窗口。
萧丞踮着脚,想将身上的旧布衫披在张家嫂子肩头,可是个子太矮,怎么也做不到。这个时候,一只粗粝的大手接过布衫,披在了张家嫂子的身上。同时,一串用各种贝壳串起来的圆环,也被放到了张家嫂子的手上上。
这是海边渔民特有的传统,每个为出海打渔立过大功劳的人,都有资格拿到这么一串“海环”,上面的每一片贝壳,都是村子里所有渔民一起聚起来的,戴上了海环,那就是大海认可的人,也是渔民认可的人。以后不论生老病死,都不会被渔民丢弃。这是从早期群居渔民留下来的古老传统,也是所有海边渔子共同的承诺。
叔叔家有这么一顶海环,据说是叔叔的爷爷,在海里立了大功得来的。每次提起,叔叔都如数家珍。有了这个东西,便是有了个铁饭碗。虽然萧丞也从未觉得这海环有什么作用。
张家嫂子也愣住了,伸手摸着海环,摩挲了一会儿,他猛然仰头高声唱起渔歌
张家嫂子唱着唱着,忽然蹲在地上,失声痛哭。恸声回荡在漆黑的海面上,久久不散……
萧丞躺在木板床上,屋里只点了一盏油灯,照着破败的屋子。叔叔在外屋捡鱼,把那些死在渔船上的鱼都捡出来,准备明早去集市上卖,萧丞闻着屋里一股股的鱼腥味,想着张家嫂子的脸,翻来覆去睡不着,鼻子有点酸。
“别扑腾床板了,睡吧,明儿还要赶早集。”叔叔的声音传到萧丞耳朵里。
萧丞没说话,又翻了个身。叔叔走过来,给他的身上又盖了一层毡子。
“张家哥哥被浪头卷走了吗?”萧丞声音有点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