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页
    郭瑾一瞬间如遭雷击,她竟然当真穿越到了这个大厦将倾的东汉之末?!什么叫一语成谶,今天她总算见识到了。
    不过此时郭图尚在阳翟,有此闲情逸致串门子训弟弟,想来董卓部将还没有开始大肆劫掠颍川一带,大胆推测,此时洛阳还未乱起。
    都说三国名士至少半数出颍川,诸如荀彧、荀攸、郭嘉等辈,作为颍川的土特产,就差被九块九包邮,直接送到各大军阀手中。
    原主怕不是当真有什么澄清天下之志吧?否则谁会这么想不开,要在这个名士多如过江之鲫的东汉末年,女扮男装、汲汲营营,誓死也要磕个头破血流?
    郭瑾:“……”
    这突如其来的感动是怎么肥四?
    感受到郭图来者不善的眼神,郭瑾眸中隐约浮起一丝笑意,身子艰难直起,抖抖衣袖,冲着郭图所在的方向并袖一揖,诚然道:“多谢兄长厚言相赠,瑾定当铭记于心。”
    已经准备好几页对骂腹稿的郭图:“……”
    灵魂求问,今天的浪奔小狗崽为何看着顺眼了些许?
    郭图碰了软钉子,不好直言怒怼,只得梗着脖子与郭瑾你来我往地拉了拉家常,顺便被郭瑾戴了顶高帽,然后成功送走。
    按郭图所言,她的父亲名唤郭禧,少习法律、兼好儒学,曾官拜三公,有名于时。郭禧膝下仅有一“子”,也便是郭瑾。原主打小便将匡扶天下一说挂在嘴边,因此十里八街的乡亲都知道:郭公有佳郎,意气满乾坤。
    郭图与原主本来互不对付,且不论他一个三十岁的大叔为何要针对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可奈何他天性“善良悲悯”,当他得知“郭瑾”跳湖寻短见之后,来不及用膳便匆匆前来“探望”。
    多么感人的温馨兄弟情呐!
    郭瑾撇撇嘴,肚子毫无征兆地咕噜出声,显然原主经历了这么一遭,已是饿极。不知是不是起了幻觉,就在郭瑾饿得两眼发昏的当口,鼻尖却突然充盈起一阵甜香清淡的饭气。
    青童挎着手中的竹笥匆匆进门,榻上的少年许是听到了声响,挺隽的身影微微侧动,叮咚作响的清眸便直直投向她的身上,少年的眸子里或喜或忧,最终却又纷纷归于宁静。
    “公子可要用膳?”
    青童倒腾着小碎步跪坐在郭瑾榻前,见榻上的少年颇为坚定地点点头,青童忙为郭瑾布上一具食案,并端来漆盆为她净手擦干,然后才开始动手将竹笥中的小食一一取出,放在郭瑾身前的檀木小案上。
    青童最先拿出的是一小碗米羹,是用云梦泽的香粳米,拌上煮得松散的菰米饭,色泽清润可口。接着便是一小盘鹌鹑蛋,以及一盅煮得软烂的白灼豆腐汤。
    看来是清水局?
    虽然郭瑾是个无辣不欢的重口味爱好者,可人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是根本没有心思去想面前的饭菜是否符合自己胃口的。
    更何况这个时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上三顿饭,普通老百姓一天到头也就是两顿饭打住,贵族们才能拥有每日三餐的特权。
    作为一名还不怎么熟练的贵族,郭瑾接过青童递来的漆银汤勺,一开始还甚是斯文地用膳,后来竟是直接抱起飞红白玉碗,将剩下的粳米尽数扒进嘴中。
    青童:“……”
    青童试探道:“公子可还要用些小点?”
    郭瑾接过青童递上的方巾拭去嘴角残渍,本想说来些饭后甜点也是极好的,谁知还未开口,房门便再一次被人用力撞开,门口跌跌撞撞奔进一位身着玄色深衣的苍发老人。
    那人身量中等,姿容丰润,虽是年过古稀,却依然气质不减。
    见自家主君进门,青童忙收拾了郭瑾身前的小案与残渣剩饭,然后恭恭敬敬地退出房门,那位老人一把扑到郭瑾身前,开口便是一句惊天雷。
    “乖女阿瑾,纵是不愿嫁作人妇,也不必跳湖惊吓为父。”
    “阿瑾此番,着实让为父寝食难安。”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郭图(巴拉巴拉):我在骂你。
    郭瑾(感动中):兄长说得对。
    郭图(认真纠正):我真的在骂你。
    郭瑾(持续感动中):兄长说的都对。
    郭图(噗——):吐血.GIF
    PS:本文中郭图乃阳翟郭氏之后,郭禧之侄,这是作者根据野史八卦所作的私设,三国志中并未提及哦~
    第3章 表兄活我
    郭禧自问平素谨小慎微,虽不敢说从无过错,但坦荡无愧总是真的。直到自己老来得子,从此多了一位日夜捧在心尖的宝贝女儿。
    一开始不过是因了世道秽乱,夫人心细胆薄,便从小将阿瑾扮作男孩来养。阿瑾混在男儿堆中长大,却幸得善良醇厚、秉性温和,并未如其他混沌少年一般飞鸡斗狗、放浪形骸。
    眼瞅着阿瑾已过及笈之岁,马上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郭禧这才骇然心惊,都说习惯是潜移默化的事情,他似乎也险些将阿瑾当成了儿子来看待。
    深觉不妥后,郭禧便与夫人商量着让阿瑾重新换回女儿装扮,温敛脾性,凭着郭氏还有些余力,日后也好为她许个清贵人家安稳一生。
    谁知昨夜提及此事,阿瑾竟第一次忤逆了自己的意思。不仅如此,她还那般决绝地纵身跃入冷湖之中,冰天雪地、宁死不屈,就连一丝转圜的余地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