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71页
    四皇子瓮声瓮气:“他向来如此,我也不在意。”
    程珮仪服了他这脾气,也难怪这么多年四皇子勤勤恳恳,皇帝都没多喜欢他。
    “我带你去看两个东西,你把这两样一起写上,让龙颜大悦一下,再说说我们在此地的艰辛,最后再求皇上给我们一年的粮食安抚当地百姓。”
    四皇子没把皇帝的态度放在心上,却对她说的东西来了兴致:“什么东西?”
    程珮仪带他去隔壁的厢房,那里放着她问外藩商人买来的番薯与玉米——当然本地人不这么称呼它们,梁州粮食绝收,懂商机的外藩商人开始在梁州大量贩卖便宜又饱肚的番薯玉米,而且价格不断上涨。
    程珮仪没有多介绍,只说:“这是两样可以与土豆相媲美的东西。”
    只这一句话,四皇子眼睛亮了,皇帝看到激动了。
    大魏富饶,但环敌不少,天灾常有,所以粮食不嫌多,永远都不嫌多,有土豆番薯玉米这三样东西,一旦全国推广开来,大魏人至少不会饿肚子了。饱腹之后再追求更喜欢吃的小麦水稻,那是更上一层楼。
    皇帝一高兴,吃了好几份有些粗糙的番薯,还以为和土豆一样只是饱腹,谁知当天晚上胀气,做了些不雅的事情。皇帝微微尴尬,在心底拒绝了自己再食用番薯,却一点不影响他对此物的推广,毕竟饱腹是真的啊!他亲自试验过!
    冬小麦的事情鲜有人知道,皇帝为了避免那些大臣又来他耳边叨叨,用了春秋笔法把此事一笔带过,让户部准备足够梁州一年的粮食派人送去,顺便把那稀里糊涂的陆葫希押回京城!
    好在今年大魏风调雨顺,又因农业改革产量大增,户部大方许多,只压低了一成,剩下九成都松手拿出来了。
    楚王却觉得程珮仪前段时间让程旭鹤送往梁州的东西必然不普通,他和幕僚交流许久,觉得此时去梁州不会有错。然而,他刚主动提出要押解赈灾粮食前往梁州,就被他的岳家内阁大学士反对了。
    下了朝,楚王回到府中找到妻子,委婉请她前去问问她的祖父,为何阻拦他前往梁州?朝堂上那些冠冕堂皇的话他是不信的,陈家牵涉此事,老三老五都要避嫌,这差事他本来最有希望,如今被大皇子抢去了。内阁大学士难道连亲孙女婿都不帮?
    楚王妃委婉表示,祖父对这位程珮仪不太赞同。
    楚王皱眉,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原因。程珮仪的出格行事的确有些挑战众人底线,但是她做出的事情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他和皇兄的态度一样,只要能为我所用,再乖张都能忍,上位者不能连这点包容心都没有。
    楚王妃看丈夫不高兴,心里也不太痛快。程珮仪的名声京城名流圈里谁不心知肚明,但是自己的丈夫竟然在神农庄还有休息的厢房!这在闺训森严的她看来,楚王简直已经成了程珮仪的入幕之宾了!
    程珮仪并不知道遥远的京城有人已经把她当成了广养面兽的前朝公主了,她也顾不得这些陈旧顽固的想法,因为只要皇帝允许,谁也不能阻挡她的脚步,她也不会放慢速度去看这些拖后腿的人。她在梁州,很快等来了大皇子先行抵达的小部队和一部分粮食,由四皇子和户部侍郎出面,勉强安稳了躁动的百姓。
    而在粮食之前,她的小麦种子已经到了。
    此时,程珮仪开始以真名出现在人前,虽然过去那么多日子早就听惯了说程珮仪骗子的声音。
    大皇子托内阁大学士的福得了这个差事,因之前收到过四皇子的来信,得知他这边情况紧急,马不停蹄地往梁州赶,将粮食分两批运送,第一批量不多但速度快,方便四皇子安抚百姓、解决越来越汹涌的民怒。
    百姓暂且被安抚后,程珮仪顶着百姓的鄙夷在护卫保护下走上了梁州最大的集市,解释了此前粮食绝收的原因,一条一条推翻了前一位陆大人下令的“增产之法”,肯定了大家祖祖辈辈得来的种地经验。
    因为她此前日日出门与农民交流,明察暗访,许多人已经熟悉了她的脸,今日才得知这就是那位“女神农”!又见她口中说的不像那位陆狗官狗屁不通,的确与他们认知相同,勉强克制了怒意与鄙夷。
    程珮仪顶着秋日的太阳在各乡各村讲述此前的错误以及自己准备推出的“冬小麦”时,大皇子的第二批粮食终于到了。
    四皇子立刻贴出告示,每家每户按人口每月领一次粮食,愿意种植冬小麦的,可以多领四成。
    怕冬小麦出现失败,四皇子压低了说好的双倍奖赏,想着多给出去四成,如果冬小麦失败也不影响春小麦播种,到了明年秋天,就算官府发粮少了,百姓丰收在即也不会这么愤怒了。
    他还掏私人腰包买了许多番薯玉米,夹在粮食里一起发,既不让百姓饿肚子,也以防未来出现粮食不足的困境。大皇子见了跟着出了钱。程珮仪见状只能努力指导百姓种地,不让这两位血本无归。
    第654章 穿越古代去种田16
    冬小麦第一次种植,百姓们对此没有经验, 而且被陆狗官忽悠瘸了, 这次也不太信任程珮仪, 一遇到事就找官府,有问题反正都是官府的责任, 保证他们每月多四成粮食就好。于是程珮仪带着州府的官差一起下地, 一边指导百姓一边教导官差,回府一一考核, 遇到相同问题就可以把这些官差派出去,也算是他们为此前胡乱指导百姓将功补过, 挽回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