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就是表现在邢家二姨的婚礼和陪嫁上。
邢家二姨是去年年初定的亲,因为一年国丧,外加吉日不凑手的关系,最后的迎娶的日子只能定到十月里。这个日子正好在邢忠升为博林知府之后!
锦上添花易。
大家看到邢忠不但升了博林知府,还加封了银青光禄大夫,如今要发嫁妹妹,当然是随礼送上厚厚的添妆。
要知道,邢家小门小户,就是把牛秀给的聘礼全部带上,加上邢家预备的三千两的陪嫁,也不过是装了六、七成满的三十六抬。放在外头看着是挺多的,可是放到京中,尤其是四王八公这等豪门面前,真心不够看。
要知道,跟贾家这样的人家庶女出嫁都是五千两打底。
可是现在,有了满朝文武和许多亲友的添妆、随礼,邢家二姨的陪嫁暴涨,前面的三十六抬塞得满满当当的不说,还多出了同样塞得满满的二十四抬,足足六十抬的嫁妆,象征着一百亩田地的土胚打头,一水儿的新打的刷着大红漆的杉木家具,后面一串儿的箱笼,实惠又体面。
邢家给邢家二姨的陪嫁田地肯定是没有什么上好的水田的,因为好田难得。可是好田都是养出来的。有蚯蚓土这个方子在,养上三五年,就是三等的薄沙地山坡地,一样能养出好田地来。只要好好经营,将来肯定不差。
虽然贾家跟邢家的关系已经是那样儿了,可是邢家二姨毕竟是邢夫人的亲妹妹,贾家这边少不了也出一份添妆,而薛家也跟着随了礼。
跟着母亲观礼回来之后,薛宝钗满腹心事。
要知道,这个时候尤二姐的周年都过去小半年了,距离林黛玉和邢岫烟上次去贾家作客、绘制大观园风景画差不多也有两年。林黛玉和邢岫烟两个多大?都是十三岁,过了年就是十四。
贾宝玉比林黛玉大一岁,薛宝钗比贾宝玉大三岁。这时节的薛宝钗已经是十七岁的大姑娘了,过了年就是十八!
在这个年头,十七岁还能说青春正茂,十八岁就是老姑娘。毕竟有的动作迅速的人家,十七八岁的姑娘都做妈了。可是薛宝钗呢?她的金玉良缘还在天花板上晃荡!
薛宝钗能不着急吗?
可偏偏她就是心里跟油煎一般,脸上还要摆出一副:看邢家二姨,二十三四岁上才定亲,一样风光体面。我才十七,不急。
她到底急不急,大观园里只要有眼睛的,基本上都看出来了。
至于贾母和王夫人,这对婆媳又拗上了。
虽然没有吵嚷在明面上,但是很多人都看得出来,贾母跟王夫人之间的嫌隙已经摆在了台面上:
贾母——你看看林丫头,人家也是正经的侯爵千金了,这样的好亲事你都不要,偏偏眼神拴死在了薛家这等商户人家身上了。什么眼光!
王夫人虽然明面上什么都没有说,可是她回头就抓住了一个机会抄捡大观园撵走了晴雯等娇俏伶俐的丫头。
她的态度也明明白白地摆出来了:她就是不喜欢这些受贾母偏爱的娇娇俏俏的小丫头!
这对婆媳一开火,下面炮灰无数。
换了往年,邢岫烟绝对会关注贾家预备着看戏吃瓜,可是今年,她实在是没空。
因为林如海和邢忠两个此刻也没有这个心情去理会贾家,
因为他们眼下有一件事情需要紧急处理。
作为林家和邢家的家主,林如海和邢忠的表现也直接影响到了林家和邢家两家的家庭氛围。
虽然皇帝非常看重红薯并且希望能迅速地推广到全国范围内,可是以林如海的见识,他如何不知道推广红薯需要政策倾斜?如果不能纳税,百姓最多也只会在房前屋后种上那么一点。可一旦政令倾斜,那么,谷贱伤农之事就会发生在红薯之上。
政令倾斜这种事情,林如海需要做好周全准备然后跟户部尚书反复商讨,可谷贱伤农一事必须尽快解决。对于百姓人家来说,多收了三五斗尚且是灾难一场,跟别说多收了上千斤了。
所谓朝堂就是这么个所在,名义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可实际上却是勾心斗角之地。没有事先考虑周全的人是站不稳脚跟的。
这一点,林如海非常清楚。邢忠在林如海的影响下,也非常清楚。
邢家毕竟是从底层走过来的,多收了三五斗的事儿,他们是亲身经历过的。
具体要怎么做,思路也是现成的。毕竟早在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上就明明白白地写了,直接把地里的出产拿去卖是卖不起价钱的,应该鼓励百姓把出产进行初加工。以林如海之博学,他当然不会不知道齐民要术,也不会不通宋史不知宋代富庶之由来。
虽然邢岫烟是半大的孩子,就是过了年也才十四岁,可是不等于说她什么都不知道,林如海和邢忠两个几乎都摆在了台面上,她如何不清楚?
邢岫烟原本想着什么时候把红薯粉拿出来呢,结果,邢家二姨三朝回门住对月后没多久,林家就先拿出了红薯粉。
邢岫烟一想,也是。
什么澄面什么洗面筋,对于百姓人家来说,哪怕是一粒米都是金贵的,可是对于高门大户来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他们的日常。就是金莼玉粒,他们还嫌没滋没味呢!
只要套用澄面、洗面筋的法子,多试两回,自然就能弄出红薯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