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鸾想着自己要冲突的并非一般宿命,而是早夭的宿命,这等同改命啊!这得要积多厚的福泽才可改命成功?
十件?二十件?一百件?
不不不,不可能这么容易。苏鸾如是想。
水琴,小桃。苏鸾转头唤了声。
两个丫鬟立马凑了上来:小姐, 怎么了?
咱们带了多少银子?
两个丫鬟先是一怔,接着面面相觑,之后便开始各自掏腰包翻找。最后各自捧出一把或整或碎的银子在苏鸾面前。
水琴又道:小姐,咱们还带着一百两的银票呢。
银票就不必了。苏鸾想着道士们若是下山去兑现银也麻烦。
大体扫了眼两捧零零整整的银子, 苏鸾算着总共约有三十几两的样子。她点点头, 觉得这些也差不多,便吩咐道:去将这些银子都捐进功德箱里。
啊?水琴和小桃同声惊讶道。全捐了?
苏鸾万分确定的点点头。水琴和小桃茫然的捧着银子去捐。
捐银子给道观,助力道观的修葺维护又或者帮道士们改善生活,这应该也算是行善积福吧?苏鸾这样想着, 目送两个丫鬟去殿内捐银子。
就在两丫鬟走到道观大殿的功德箱前时,苏鸾恍然又想到了什么,大喊一声:等等!自己便急急跑了过去。
苏鸾想到的是捐银子这种善事若是假手于她人了,那还能计到她头上吗?所以这种事儿还是亲手来的保险!
而这突兀的叫喊声在寂静的道观中显得格外特别,香客们应声回头看向苏鸾。
众目睽睽之下,苏鸾跑到功德箱前,从水琴和小桃手里接过银子,亲手将两大把银子捐进了功德厢内。
之后苏鸾便带着两个丫鬟出晋江观。
苏鸾听到在她们背后,有众香客们议论纷纷的声音:
这是哪家小姐,这么有善心,竟一次捐了这么多银子!
是啊,真是人美心善。
苏鸾不由得唇边荡漾开一抹笑意,果然行善这种事能给人带来快乐。
同时她也坚定了几心,一定要谨遵碧水道长的教诲,多多行善,日后走到哪儿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她都不能袖手旁观。
在那些颂扬自己高德的声音和目光下,苏鸾走路带风。
苏姑娘!
堪堪出了道观,苏鸾便听到有人似在叫她。她转头看了看,看到一位公子正在朝她笑。
这公子不是旁人,正是苏家乔迁宴时喝醉留宿一晚的那位荣公子。
荣公子,这么巧你也来晋江观?
就见荣公子脸上带着明媚笑意的朝苏鸾走来,苏鸾这才发现他背后还背着个竹筐。
走到苏鸾三步外,荣公子便守礼的驻下脚,笑道:也算不上是巧,在下基本每逢七八道观开门的日子,都会来此。
哦,公子是来此求见碧水道人的吧?苏鸾想起陆锦珩说过的,有的人为了求见碧水道长而经年累月的往这里来。
荣公子不好意思的低了低头,腼腆道:碧水道人在下倒是无需求见,他是我的师傅,想见随时可见。
啊?苏鸾难以置信的瞪大了眼,荣公子不是太师的得意门生吗?
噢,太师的确是在下的恩师,自从我下山耕读之后,便拜在了太师门下。这么多年来,早已恩同父子。至于碧水道长,是我下山之前的师傅,亦是从小将我养大,于我有十数年教养之恩的亲人。
诧然的微张着嘴巴听完,苏鸾大约是理解这几重关系了。
她深一口气,仍是有些难以相信的总结道:这么说来,荣公子是出家人还俗。
只是苏鸾有些不理解,一个出家人缘何突然想起了当读书人?且他居然还真就考中了探花,入职了翰林院。
噢,也不算。在下此前只是于宫观中长大,算是俗家弟子。荣公子纠正。
那那荣公子今日回来是看望师傅的?苏鸾想起刚刚小道士说的碧水道长今日不见香客,难道是为了与他徒儿共聚天伦?
也不是。荣公子脸色微变,蓦地一层伤感漫上眉头:今年夏日暴雨颇多,毁了不少庄稼,临近京城的几个郊县因着地势偏低涝灾严重,如今已到了无米下锅无房可住的境地。此地近日涌来不少灾民,在下便想着给他们送些吃的喝的。
苏鸾这下才想起今日来时,沿途看到乞讨的流民。
可是他们既然不得不离家讨饭,为何不直接进京,在这种人烟稀少的山区又能讨到什么?
荣公子遗憾道:他们不是不想进京,而是衣衫褴褛又无可投靠,故而过不了城门。
苏鸾想了想,此事自然也算是行善,又能帮自己又能帮别人,何乐而不为?
思及此,苏鸾便请求道:那荣公子,可否让苏鸾也为灾民们尽一分力?
荣公子双眸闪动,那自然是好!苏姑娘果然是心善。人美。
不过后面两个字他只敢在心中默念。
苏鸾很是高兴,当即决断道:小桃,你带着他们几个回城将银票兑了全买成米,之后立马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