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阅罢奏书,深为所动,就马上召见了王韶。君臣相见恨晚,很快达成一致见解,天子当即任命王韶为管干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之职,派其赴西北开展活动。要说王韶的这一头衔,其实并非标准的官职,而是属于临时差遣性的职务,也就是说君王派他先去试探,为西进摸索路子。此时,王韶不过37岁左右,正是精力筋骨旺盛之时。
初开青唐
王韶来到西北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活动,先招抚了岷州(今甘肃岷县)地区吐蕃部大首领俞龙珂。据记载,为了赢得对方的信任,他仅率数骑亲赴其腹地大帐,推心置腹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此招抚俞龙珂麾下十余万口。朝廷特为这位豪爽的酋长赐名包顺(据说是因为他仰慕包拯包公为人而提出要求姓包,朝廷特意予以满足),并封赏官爵与财物,使这支势力成为归顺天子的臣民和武装,日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韶颇有头脑,他清楚一味安抚或单纯用兵都不能收到长效的结果,昔日诸葛孔明收服西南诸部便是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所以在旗开得胜后,他放开手脚从事更为广泛的边关建设,初步尝试用经济手段配合军事行动。为此,他组织各族边民开垦荒地,发放农具、种子,既解决了这些人的生计,也满足了部队的军粮供给。当他了解到牧民饮食生活中离不开茶叶时,就利用川茶与各部族交换马匹,通过互市贸易,彼此受惠,还赢得周围部族的欢心。一些内地商人也被他招揽来,又进一步丰富了贸易的品种,像绸缎之类的奢侈品也成为酋长头人家的喜好之物。要说中国以后长期出现的茶马贸易,其实正肇始于斯。
在此期间,王韶因为主持开发渭源(今甘肃渭源县)至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一带垦荒和边贸,与顶头上司经略使李师中发生了矛盾,枢密使文彦博等大臣因对拓边持消极态度,故也加以压制,以至于王韶一度遭到贬官。以后,在宰相王安石的力挺下,他才恢复原职,李师中等意见不合的上司被调走。当日,还有官员诬告王韶有贪污行为,同样也是在王丞相的辩护下,他方洗清了不白之冤。正是因为得到了主政者的有力支持,王韶才能排除各种干扰,全身心投入边防事务。
几番打拼,几番收获,四年下来,王韶积蓄了足够的实力,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到了该出手大干的时候了。熙宁五年(1072)上半年,他为了向西部纵深发展,便向朝廷建议扩建古渭寨(位于今甘肃陇西县)。古渭寨原是唐朝渭州的州城所在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但到唐末五代时已日渐荒废。神宗与王安石讨论后,认为建议有价值,因为掌握此地有利于逐步恢复对河陇地区的控制,于是下诏将古渭寨升格为通远军,并任命王韶为长官。
获得更大的职权后,王韶的拓边进度加快。不久,他给宰臣王安石写信汇报成果:新拓疆域1200里,招抚蕃部30万口。还要说,当时协助王韶活动的主要助手乃是几位武臣,包括外戚出身的武将高遵裕。他们通力合作,一边招抚边族,一边修筑城寨,不时还要迎击对手的各种挑战。
在同年七月间,王韶率军继续向西推进,在今天甘肃渭源县等地修筑堡寨,构建防御体系,并出兵征服了周边对抗的部落。在这次军事行动中,他高超的用兵胆略获得了一次重要的展示。
史书留下的记录是,王韶领兵从渭源堡开赴抹邦山时,当地部族凭借山区有利地形武力抗拒。这座抹邦山就是今天的漫坝山,位于甘肃临洮县与渭源县之间,是渭河源头清源河与洮河支流抹邦河的分水岭。面对不利的地形状况,众将都要求在开阔地带布阵迎敌,王韶分析了形势,却放弃了这种惯常的战法。他对部下说:大军远道而来,应速战速决,否则若对方据险不出,则我军势必因缺乏给养而难以持久。危险地势固然对我军不利,但如能借此吸引对手出动,激发士气,倒可变被动为主动。不用说,这样的作战方案具有很大的风险,需要非凡的勇气与精确的指挥,王韶就是王韶,他早已胸有成竹。于是,他号令上下破釜沉舟,然后率军一路急行军,快速翻越崎岖的山岭,突然在对手脚下列开军阵。随之,他传令全军:我军已置于死地,敢言退者斩!果然,对方纷纷冲出制高点袭来,试图借地形优势打垮宋军,双方遂展开激烈的对决厮杀。当宋军士卒几乎抵挡不住时,王韶立即披盔戴甲,上马率后备队从侧翼发起猛攻,对手猝不及防,被打得四散溃逃,王韶大获全胜,一时洮河以西为之大震。
当年,以今天甘肃临夏市为中心的吐蕃部相当强大,其大首领名唤木征,周边诸部多奉其为盟主。木征闻听宋军获胜,哪里肯服,旋即召集兵马,东渡洮河赶来声援,原来溃败的部落也会集于抹邦山中,打算联手反攻。面对如此严峻形势,王韶不仅没有畏惧,反倒认为机会难得。于是,他命令猛将景思立率领所部在山下大张旗鼓,吸引对方注意,而他则率领其余将士迅速从偏路奔袭武胜(今甘肃临洮县),一路势如破竹直抵武胜城下。据守此地的首领瞎乐乃是改名包顺的俞龙珂的兄长,他在大军压迫之下仍不愿归顺,结果只能仓皇出逃。王韶在招抚了武胜的一些部落后,在当地修建起城寨,使朝廷的影响力进一步深入洮河流域。随后,经过王韶恩威并施的攻势,想必也通过包顺做了许多劝说工作,最终包括瞎乐在内的一些酋长陆续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