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25章 体面
    武关道,蓝田关下三岔口处的亭驿里。
    马良一袭粗麻囚衣走下马车,神情麻木反应迟钝,有些不适应中秋的惨白日光,在徐庶上任、接替他的时候,他就已经是罪官了。
    具体什么罪,还要到廷尉府走一遭。
    到现在还有些迷糊,许多记忆深刻的景象在他脑海里反复浮现。
    既有南中兵的哭诉,也有关中的米麦丰收,亲自走了一回才知道鬼车叫做轨车,没有神秘的鬼道,只有木轨道。沿着灞水、骊山之间修筑的轨道目前已投入使用,就是各段之间还未接轨并线,每条轨道也就二三十里长。
    同时轨道最大的问题也显露了出来……跑的太快,会翻车。
    一截车厢乘坐二十个人,两匹马就能拉着跑……四匹马拉载,或拉空车,就有可能越轨翻车;拉载的货物重了,也有冲破轨道、翻车的可能性。
    特别是超重的车厢,翻车之际往往还会对轨道造成各种损伤。
    所以轨车严禁超速、超重,规定了一个十分保守的行驶速度,再低也有每小时二十五里的速度。
    相较于步行,也就快了一倍……可绝不是一倍这么简单。
    哪怕轨车的速度与步行速度一致,也将彻底改变整个天下!
    货物运输依赖水运的格局,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货物运输成本下降,会促进商业的极大发展。
    运输效率提升,粮食在运输环节里的虚耗极大降低、参与运输的人力缩减,又意味着更多人力可以继续待在生产岗位,保证稳定生产。
    目前打仗最大的成本不是人力,是粮食;就目前来说,粮食就是国力;衡量国力的唯一标准就是粮食产量。
    在随着轨道的铺设、完善,一个空前高效的战争机器正在缓缓成型。
    过去千万人口,打一场倾国之战也就能动员百万大军,其中能参与战斗的不足二十万,真正的战兵也就五万左右,耗费一切府库,也就能维持最多两年时间。
    可在轨车运输体系建立完善后,以千万人口来计算,不需要极限动员百万丁壮男子参战、或协助运输。只需要征发其中二十万壮年男子,一半人就能完成后勤工作,另外十万人为战兵。
    这样一来,那八十万青壮男子就能留在本地参与生产,既能稳定产出,也能稳定生育人口。
    如果把握好其中的尺度,一个千万人口规模的国家,可以常年维持一支十万规模的野战军参与战争。
    这样后勤补给充足,铠甲器械精良的十万大军,必然是历战老兵,足以击溃各种敌人。
    在这样一个战争机器面前,任何一切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马良深感绝望,又感到深深地孤独、寂寞。
    作为押解途中的罪官,他是单独押解的,与田豫、黄袭等人是分开行进的,心中有太多感想想要讨论、或嘱托,都无人能与他交流。
    押解他的官吏更不敢与他交流,这让马良悲愤之余感到深深的无奈。
    江都,决不能去江都。
    按着默契、普世观念,他这个级别的重臣理应得到体面;田信、北府这里会给他一场体面,让他以罪官嫌疑者的身份‘患病’而死。
    毕竟人都死了,已经认罪服刑,那再死死追究还有什么意义?
    作为开国重臣,定罪杀死马良这个级别的重臣,对各方来说不是什么好选择。
    对朝廷颜面威仪,以及个人感情来说,马良可以死,但不能定罪后明正典刑。
    还要考虑昭昭青史,衡量马良被定罪杀死后的后人评论。
    所以,给马良一个体面,既是给马氏家族、襄阳人一个体面,也是给了所有官员一个体面,自然也是朝廷的体面。
    可偏偏田信做出移交马良及田豫麾下军吏团队的命令后,始终没有人找马良谈话,哪怕是叙旧也好……反正没人,就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这怎么能成?
    在这个必死的环境下,马良宁肯战死,也不能在江都菜市口砍头。
    掉脑袋事小,坏了己方的威仪、体面,那才是真正的大事。
    对丞相也十分不利,自己与丞相相交莫逆,情同手足兄弟;自己犯了死罪,于人情来讲,丞相一定会极力斡旋,以保护自己。
    明知道这种行为不好,可绝大多数的庸俗官吏就吃这一套。
    就如大将军护短是出了名的,谁又能指责大将军的不是?
    丞相以身作则就已经很伟大了,如果对手足兄弟马良见死不救……那谁还敢跟着丞相做事?
    可丞相会救自己么?
    会救,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救的过程里,丞相也是很痛苦的。
    与其让丞相为难,让丞相府威信扫地……还不如自己体面一点,不给丞相再添麻烦。
    一路上,马良渐渐想通,是时候该做了断了。
    过了蓝田关,就是上雒;上雒城郊就是丹水支流,所以他将以更快的速度前往江都。
    想明白这一切,马良在蓝田关驿馆午休时,突然对押解他的军吏说:“某曾听闻陈公克蓝田关时,曾有青龙现于关上,守将王雄献关请降。今过此关,欲做歌赋一首欲献陈公,还请通融。”
    这名军吏挂着中尉臂章,上下审视马良,见亭驿内歇脚的其他官吏也在看马良,或低声交流。
    想到马良的身份,他也不好不给面子。
    马良绝对有自杀的动机,这关系马良、朝廷的体面,可也关系他个人的前程。
    虞世方授意他保护好马良,想要杀人诛心;若让马良半路上死了,那很多事情会无法推进,甚至还会遭遇舆论反攻。
    这军吏本欲答应,可看到毛笔笔杆子跟筷子类似,便摇头:“季常先生,我家公上不喜贺表。”
    马良想再争取,却见这军吏转身就走,另有两个武士就近看押他。
    不多时军吏亲自端来午饭,是马良自己的鲜红、水润的漆木餐盘;三道小菜,一叠酱肉、一碗紫菜汤、米饭也在餐盘里压的瓷实正升腾热气。
    此外,这个边角圆润的漆木餐盘上还有一杯茶、一个短柄木勺。
    军吏监管的严厉,不给马良独处、接触利器、锐角硬物的机会。
    看来,自己连书写遗书的机会都没了……
    不对,自己还是有写遗书的机会。
    心中拿定主意,马良拿起短柄木勺要往米饭里浇汤,却又皱眉做难受、犯呕表情,另一手捂住口鼻,轻轻放下木勺:“山路颠簸,肠胃不适,这顿饭餐就免了。可否多取一杯茶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