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8章 孝
    腊月二十一,田信戎车抵达丹阳邑。
    并未停留,而是护送阵亡者骨灰过丹水,前往安葬于武当兵主庙。
    阵亡者级别最高的吴懿由其家族自行安葬,因此虞翻是此次安葬级别最高的人,刘备派遣博士胡潜及一班鼓乐前来主持礼仪,以诸侯之礼下葬。
    随着一杯清澈祭酒洒下,田信眉目庄肃结束最后一道礼仪。
    与虞忠相别,嘱咐:“兵主庙设立以来并无祭司,世方可接掌祭司,为我供奉将士英灵。”
    “是,公上还请珍重。”
    虞忠整个人消瘦了三圈,整个人气质更为内敛,沉肃,有朝陆议发展的趋势。
    田信抓住他的手安慰说:“今岁以前,敌强我弱,不得不行奇计,往往以少敌多,皆赖将校奋勇,颇多无奈。今岁以后,敌我强弱易势,自不同于往。贞侯就义,朝廷不敢有忘。”
    虞忠轻轻点头,北府兵存在一日,大汉朝廷就不敢遗忘历年阵亡的吏士。
    这是说给虞忠听的,也是给周围新旧残疾老兵的话。
    兵主庙也算一份颇大的产业,不说远近山民前来祭拜祈福时带来的贡品,仅仅各军军吏来此参拜带来的供奉也足够千余人衣食用度。
    平日里这里的残疾吏士也能自己生产、制造生活物资,维持温饱不算难。
    受限于交通和祭拜兵主庙群体的规模,这里也就至多供养千人。
    这千余人可以半脱产,整日混吃等死是一种活法,研究学问也是一种活法。
    具体怎么活,需要引导。
    千人千面,许多人不可能因为是烈士、屡经大战的伤残功勋吏士就会有高尚情操……这些都是需要培养、熏陶的。
    总的来说伤残吏士属于生存劣势群体,跟小孩子一样,为了生存许多事情只能退让、忍受、迁就、适应。比如学习,兵主庙倡导什么,这些伤残吏士就只能努力适应、接受。
    成年人的学习能力固然不如小孩子接受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生活已经固定,现在这些伤残吏士对生活毫无还手之力,原有的固定生活已被打破,反而具有了可塑性。
    离开兵主庙返回丹阳邑时已是腊月二十七日,田信深感疲倦。
    怎么面对突然冒出来的儿子?
    心里对这个儿子总缺乏一种认同感,可能是父母并知道自己有这么个儿子。
    家庭成员多出一位,一个只知道吃、睡、吵闹,制造麻烦的小麻烦。
    说喜欢,田信谈不上喜欢,不是不喜欢孩子,而是感觉这个孩子是残缺的。
    这个孩子没能让自己的父母高兴,也没有得到过自己父母的喜爱,没有得到自己家族传承、倾注的感情。
    温暖的长屋里,田信懒洋洋侧躺,手里抓个冰凉橙子把玩,始终在思索孩子的事情。
    不知道是自己半步超凡,还是因为父母不在引发的遗憾,也可能是自己属于创一代,始终对孩子提不起兴趣。
    孩子至今没有乳名,由夏侯平、田纪的妻子来当乳娘,无病无灾虎头虎脑的。
    也可能是自己年轻,对事业继承人并不看重;也可能是杀伐太多,对新的生命已经缺乏尊敬、爱护。
    只有自己杀人前认识的,知道的那些人才在自己眼里算相对完整的人,后来认识的人……除了时常接触的外,余下的人只剩下三种,一种是自己人,一种是敌人,一种是百姓大众。
    “想什么呢?”
    关姬转身,手掌落在田信胸腹,摸着伤疤。
    “在想律法与孝道。”
    田信语气低缓,一边想着一边说:“以秦法来说,禁绝私斗,不拘父、子皆是秦之国人,只是编在一户,兵役、徭役各受差遣,律法具体到个人;私斗有罪,父子互殴,同罚。至汉以来经学兴盛,一户父子虽为汉之百姓,然父以不孝杀子,罪小不可查。”
    本要埋怨一回来开口闭口不离父子之杀,关姬瞬间清醒,翻身而起披上外衣,盯着田信不发一言。
    “今我家已贵不可言,家事便是国事。”
    田信露出笑容:“我所虑所思是寻常士民之家,汉庭弘扬孝道,根本用意为何。应该是以父生子,父壮养幼子,子壮养老父,如此父父子子子子孙孙袭承万年。而幼子、老人不会作乱,青壮年却会。”
    “以青年养子,使壮年赡养老父,皆奔波生计,无力作乱,亦无思乱之心。弘扬孝道以来,老父无力谋生,皆赖诸子赡养。若诸子不肯,只好以孝道惩治。”
    关姬领悟话里的意思,还是怀疑田信的心思,狐疑打量:“孝乃美德,以孝治国,本朝大政也。此人与禽兽之别,诸夏与夷狄之别也。”
    孝能承上启下,使老幼有所养,维持社会秩序。
    孝道之下,老人自能约束青壮年的冒险、拼搏一场富贵的冲动性;等青壮年老了,又会约束自己的孩子。
    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孝字,就能维持朝野的基本秩序。
    再大的帝国,基本单位是户,孝道的存在,使得每一户的家长都有了惩治、训诫子嗣的权威。
    除非老人带头造反,否则青壮年被家里老人约束着,是不会轻易作乱的。
    见关姬疑神疑鬼的模样,田信呵呵做笑:“今为人父,此前不曾想的事情也就往深的想了想。”
    关姬给他一个白眼,问:“夫君在外时,可想好孩儿乳名?”
    这是个婴幼儿夭折率极高的时代,按照规矩,八岁以下的孩童夭折不需要举行葬礼,甚至连个正经的名字都不会有。
    讲究一点的体面人家还会给夭折的孩子配一对**,纯粹留一个念想。
    孩子的乳名不难,刘备、关羽、祖父田维都想插一手,在孩子身上留下烙印。
    田信偷懒,说:“本想引借兄长之名,不知兄长是否同意。”
    关姬掐一把田信手臂皮肉,转着眼珠跃跃欲试:“这成何体统?世上哪有甥舅同名的?”
    “此两家和睦亲爱之举,有何不可?等今后小妹出嫁,我这名也能送给小外甥。”
    何况只是乳名,没给儿子弄个‘吉利’、‘阿牛’、‘佑汉’这样的乳名已经很对得起他了。
    儿子么,孝道之下,可比蒙多好玩多了。
    两个人说干就干,一个加水研墨细细研磨,一个捉笔勾画势大力沉,很快就给关平写好一封信。
    平本来就是一个好字,以关姬的学识,也的确想不到比平、兴、信更好的字。
    整个冬季不适合关姬出游拜访,等到春耕天气转暖后,田信才准备带着关姬前去襄阳、江都拜谒关平、关羽,走动一下各方面的关系。
    湘州的黄权也不能落下,开春时见一面是巩固友谊;毕竟入夏前就要去湘州征集五溪蛮训练新军。
    公事前拜访是友谊,公事时再拜访,就少了亲近。
    黄权不仅仅是湘州刺史,还是光禄勋,名义上是此时大汉郎官的最高上司。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