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4页
    “不,贵使远道而来,历经艰险。”
    康熙笑的非常和煦:“这份心意让朕动容。几位中,若是愿意为朕所用,不妨留在畅春园中。倘有不用,可以在京城中选择居所,随意居住。京城中亦有南怀仁,诸位可以认识一下。”
    负责通译的就是阿拉木,传教士们似乎对帝国皇帝身边有会说拉丁语的人,并不觉得奇怪。他们彼此对视,很快表示“我们都愿意为皇帝陛下服务。”
    康熙非常愉快:“那么,你们以后就是朕与几位皇子的老师了。阿拉木,你负责带着几位教士在京中走一走,转两天,然后可以将他们送到畅春园去。”
    “汗阿玛,儿子也可以跟着他们学习吗?”胤祉非常高兴,虽然最初他盼着自己学问好了,阿玛就能更关心他。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他早就将学问视为了生命的一部分,下意识的希望了解所有的知识。
    胤禔的眼睛也很亮,数学、天文、历算这都是有用的东西,就算自己学不完,也可以压榨他们,让他们编书、写书,只有书籍和知识是长存的。
    “胤禔,你想什么呢?”康熙笑问,大阿哥一看就是在想事。
    “儿子想怎么让他们把知道的东西都写出来。”胤禔道:“然后编成书,包括怎么教、怎么学,需要什么。”
    “然后可以教给更多的人。”胤祉同兄长一拍即合:“不过,儿子浅见,汗阿玛可以给那位法兰西国王回信,让他再派点人过来呗!”
    “好贪心的小子!”康熙大笑,虽然是孩子话,不过也并非没有道理。
    入夏,皇帝继续带着全家来到畅春园避暑,太子在无逸斋读书,诸皇子们则上午和自己的侍读学士念书,下午跑到康熙身边,听传教士们上课。
    数学、天文、物理、外语,这几位传教士也是全挂子本事,胤禔的数学和天文成绩一般、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外语倒是说的挺溜。
    至于数学、天文学的好的,则是老三胤祉。
    老四、老五、老七对西学态度一般,老八倒是很努力,但就是不太开窍。而谁也没想到,太子胤礽对西洋乐器颇有好感,他最近喜欢上了长笛和钢琴。
    “明亮清晰、浑厚有力,我非常喜欢。”胤礽经过半个月的学习,对钢琴很快上手了。他笑着对传教士说道:“没想到西洋彼国还有此等乐器。”
    看着皇太子弹钢琴,胤禔总有点想笑,但是他清清嗓子还是极力克制住了。毕竟作为一个五音俱全,但是迄今为止,学吹埙都没学好的人,实在没资格笑话能流畅弹出音阶的太子。
    “大哥,你不是才成婚吗?人家新婚都愿意和媳妇待着,你怎么和我们混一块啊?”老五抱着自己的弓,奇怪的问道。
    胤禔笑道:“你嫂子喜欢读书、画画,我喜欢拉弓骑马,各玩各的不好么。”胤禔说着,脸色突变,“哎呀,我还答应要带她去骑马来着!我给忘了!”
    这事被胤祺当做笑料告诉了皇太后,而皇太后又在“皇家老辈媳妇座谈会”上说了出来,逗的太皇太后和皇贵妃忍俊不禁。
    “保清啊,真是成婚了也和孩子似的,简直把福晋当成了玩伴。”太皇太后如此感慨道:“不过也能瞧出来,他们小夫妻处的还不错。”
    “玛嬷听说什么了?这么高兴。”康熙今日散的找,来到澹泊为德给祖母和母后问安。
    皇贵妃佟佳氏款款起身,笑道:“给皇上请安。正说大阿哥许愿说要带大福晋出去跑马,结果被他自己忘在脑后,是五阿哥告诉母后的。”
    康熙一听,笑过之后却满心不是滋味,想起了顾问行对他说的“大阿哥并不很好女色,对敬事房送去的宫女无甚兴趣,也只有那个揭发了拐人案子的格外得阿哥青眼。”
    晚间,康熙独处于清溪书屋,拿起书却看不进去。最后扔下书本假寐,梁九功等太监小心翼翼的不敢出声,却在两刻钟之后,听见皇帝似乎做了噩梦。
    康熙梦见了顺治,他猛然惊醒,终于意识到了自己为什么不是滋味,他想到了傅达理!
    当年先皇顺治驾崩,太皇太后逼迫顺治皇帝的一等侍卫傅达理殉葬,当时京城就有风言风语。等到康熙长大听说了这件事,在和南怀仁的接触当中,发现了当年汤若望对顺治皇帝关于“男色”方面的劝谏。
    后来他逼问南怀仁,南怀仁承认,傅达理被要求殉葬,的确是因为他和先皇“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难道保清和先皇一样?
    以他的年纪却对女孩没多大兴趣,反而整日将哈哈珠子和侍卫带在身边,喜欢和小子们混在一块。康熙心道,虽然我小时候也更喜欢曹寅他们,但是我也没少了皇后妃嫔啊。
    天呐,难道我家又要出一桩这种人伦惨事了吗?!
    康熙被自己的猜测吓得无法入眠,连夜召来了顾问行,让他想法子旁敲侧击,不要打草惊蛇的关注一下皇长子的交游情况:他和他的哈哈珠子、侍卫们,“有没有什么极亲密的行为?”
    顾问行掌管敬事房多年,对皇帝的意思心领神会,马上欠身道:“奴才明白,请皇上放心,奴才不日即可回报。”
    康熙白着脸:“不,你细细的查,不要遗漏。朕要个确切答案。”
    作者有话要说:
    1、书信是原文。
    2、顺治和傅达理,参考鲁日满记录和鞑靼中国史,以及汤若望的一些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