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页
    胤禔翻了翻书,还是觉得有些气闷,旁边明府的下人就道:“阿哥,府里的藏书楼已经修好了,阿哥若是感兴趣,不妨去瞧瞧?离这里并不远。”
    “好啊!”
    明珠同成德父子俩修的藏书楼,明珠的藏书多是宋元藏书,上印“穴砚斋”三字。而成德的藏书多印“通志堂”之印。
    胤禔对藏书没有多少兴趣,站在这里,胤禔能感受到的是权力与财富。
    “那边就是藏书楼了,咱们也过去瞧瞧!”外头传来童声,听起来应该同自己年纪相仿。
    秦吉了想出去,将人拦在外头,他看向胤禔。没想到,大阿哥对他摆摆手,让他不要这么做。
    于是,一伙人来到门口,被明府下人拦住了。陪着这伙女孩子过来的,还有一个明府管事嬷嬷,她道:“这是康王家的阿哥和格格,还有几位大人家的格格,想见见藏书楼。是老爷和太太叮嘱过来的。”
    “请他们进来罢。”胤禔慢悠悠的从里面露个头,“也不是外人。”
    这伙人有男孩、也有女孩,胤禔站在藏书楼的楼梯上往下来,正好与那个为首的男孩子对上了目光。男孩子似乎有些疑惑,楼上的孩子有点面熟,可他不记得是谁。
    胤禔笑道:“巴尔图!不记得我了吗?”
    男孩正是康亲王的四阿哥,而他身边的女孩,应该就是那个康王府的格格了。去年新年大宴上,因为康亲王杰书在外打仗,他和康王福晋一起入宫赴宴领赏。
    巴尔图眨眨眼,突然想到了对方是谁,他打千道:“给大阿哥请安了!”
    胤禔示意秦吉了将人扶起来,他笑对后头几个格格道:“免礼。在我舅舅家,又不是在宫里,不必论这些。”
    “不知道阿哥在这里,倒是我们冲撞了。”康王格格歉意的一笑,“应当早些打招呼的。”
    “不要紧,我也只是过来看看。”胤禔道:“看藏书,还是大家一起聊聊更有趣。”
    明明是六七岁的孩子,偏得学大人说话,最后大家也不客套,因为实在太累了。胤禔就和巴尔图站在藏书楼门口,看着外头的湖景聊了几句。也不过是问问康王府如何,康王福晋是否安好。
    “对了,那几个阿哥格格,都是谁家的?”胤禔问道。
    巴尔图道:“有伊尔根觉罗家的,也有舒穆禄家的阿哥,还有几个,我也不认得。不过都是朝中大臣家的孩子,过来贺一贺容若兄成婚。”
    将到中午的时候,迎亲队伍才从瓜尔佳公府回来,一路上吹吹打打回到了明府。等到胤禔过来的时候,喜轿已经抬进了大门口。一直抬到新房前,然后容若拿起弓,朝着轿帘虚射三箭。
    等到一套流程做完,公府的送亲太太才把新娘从轿子里迎出来,然后是新郎、新娘一起拜天地,然后就被送到了新房东间。
    “不拜父母么?”康王格格站在花园假山上奇道。
    身边有个声音传过来:“我哥哥成婚的时候,我记得嫂嫂是第三天才拜见阿玛、额娘的。”
    “还是姐姐知道的多!”
    胤禔其实也好奇这个问题,听见有人解答就看了过去,说话的女孩应该同康王格格差不多大。那格格似乎感觉到了有人在看她,侧身避开了胤禔的目光。
    新娘被送进新房,新郎还要出来招呼宾客,实际上宾客们参加的婚礼,到此就算结束了。胤禔也没有留下吃饭,而是和舅舅、舅母打了招呼,在宴席结束前就离开了明府。
    揆叙、揆方兄弟送他出门,胤禔就道:“二位表哥不要送了,实话说,我还想瞧瞧有什么好玩的买回宫。”
    小孩子好玩也是常情,揆方满脸羡慕,揆叙却笑道:“阿哥也要注意安全,其他的,就多亏奇里侍卫了。”
    奇里只是微微颌首,胤禔道:“那就改日再见了,二位表兄再会。”
    “太傅府中真是煊赫。”苏鲁道,“那么多大员都来了。连索相和几位亲王家都给送礼。”
    巴特尔用刀鞘敲了他一下,苏鲁看着前面的胤禔,赶紧低下头。
    “巴特,无妨的。”胤禔笑笑:“苏鲁说的倒也不错。”的确是太煊赫了,而且他舅舅似乎很陶醉于这种权势带来的捧场当中。
    胤禔没了带东西的心情,两手空空的回到了宫中,博学鸿词科还未结束。博学鸿词科一连三天,胤禔就在阿哥所里读书射箭。
    直到博学鸿词科结束,他才跑到了慈宁宫,舌灿莲花的给老太后讲起了婚事,满嘴郎才女貌。
    结果被太皇太后一句话拆穿:“我怎么记得,那新娘子扶进去之后,外人瞧不见啊。”
    “……”
    季兰靠在皇太后身边笑的牙不见眼,皇太后更是抱着季兰笑的弯了腰:“这孩子,总这么说的好。我看啊,哪天让保清给咱们唱支歌才好呢。。”
    胤禔刚要为自己证明,说这叫文学描述,就感到慈宁宫晃了起来,天旋地转。外头小太监大喊:地动了!
    第17章
    这还是胤禔第一次住帐篷,不过,这帐篷搭的也不比宫室差多少。
    起码有三十平方的内室,门口还摆着屏风,怕阿哥被风吹着。胤禔已经在帐篷里住了十几天,自从那天“地动”开始。
    所谓地动,也就是地震。自七月二十八开始“地声如雷轰,其势如涛涌,白昼昏黑。震倒顺承、德胜、海岱、彰仪等门,坍毁城墙,难以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