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红楼]贾环重生复仇记_分节阅读_51
    [红楼]贾环重生复仇记 作者:风雨琉璃

    他们这两家的到来,钱大海很是诧异,却也没有放手不管,安置了他们在家中暂住之后,寻思了半响,这才找到了村长,几经商讨,他们觉得这人来的其实挺及时的,最起码他们村子里好歹算是有了懂得种田的人,或许这山谷里的地能就此获得更好的收成。

    于是由村长做主在村子里给这两家批了两块不大的宅基地,大概够盖上个四合院的大小,又给了他们每家五亩山谷荒地,算是他们的安家田,唯一要他们做的就是,教导村中的人怎么种地。

    在村中其他人看来,这绝对是等价交换,这是用这些换取他们的本事,可在齐家两兄弟看来这却是给了他们新的活路了,丢失了田地的他们在这里重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即使是荒地,即使有可能几年内都艰难些,却是新的开始,他们终于又有了安生立命的本事了。怎么可能不高兴,不激动?

    用手里仅有的银钱,盖起了最便宜的海草石头泥胚屋子,他们又有了家,还是比往日更加崭新坚固的家,带着满心的希望,开始重新走向田地,当然他们也不忘跟着学在海边谋生的手艺,在海边,要过得好,还是好多多看向大海啊。

    有了这齐家兄弟一家,那么自然也会有其他人家,百年下来,这周边村落和这村子里联姻的可不少,如今多半都知道这里日子过得不错,外头过不下去的,来投靠也就正常的紧了。像是老张头家,他当年出嫁的妹妹,早年间没了,唯一的儿子刚成亲有了儿子,又得了重病,卖干净了家产都不够治病,族里没银钱帮扶,又生怕一个不好,留下孤儿寡母的,要他们抚养,索性就将这一家三口送了过来,让老张头这个舅舅救济。

    老张头能说啥?到底是自家妹妹的唯一骨血,人家族里也确实穷的厉害,人丁都没有多少,实在是救济不来,只能接了下来,好在他家如今宽敞,也不缺屋子,又想着自家儿子没有兄弟帮扶,索性也和村里说了,想要让外甥索性落户在这里。村子里宅基地不缺,再不成自家后院不远的山石地上也能搭起个小院子来,荒地不够,养好了还能跟着出海,还怕没有生路?他手里多少有点银子,给外甥治病虽然花销不少,却也不至于伤筋动骨,能有这样一家子晚辈在身边,他看着,也算是给自家儿子将来多添点助力了。

    这样一家两家的不显眼,可是几年下来,村长重新点算户籍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这村子里已经有了十个姓氏,有了二十五户人家,有了二百零三口人,人丁比起数年前,几乎是增长了五成。就是往日空旷的村落,如今也变得疏密起来,村里零落的屋子之间开始有了一些莫名形成的街道,开始有了一个和旁的村子里有些类似的模样。

    村长不知道这样的改变该怎么说,他只是觉得高兴,为这村子越来越好高兴,贾训也高兴,那祠堂后面的蒙学里,孩童越发的多了,卫夫子成为了这村子里唯一的一个秀才,山谷里的地如今已经种的越来越好了,村子里即使是后面来的最是穷困的人家,也不至于吃不上饭,总能找到些活计做,像是给村中不擅长种田的人家耕作,换取一些收成什么的。不是佃户,却合作的皆大欢喜。

    五六年的时间,贾环也终于到了十五岁,兴哥儿二十了,和小苗有了一个闺女,他有了侄女,鱼娘也生了儿子,让他当上了舅舅,小三读书很不错,有些天分不说,十二岁的他水性也很是让人惊艳,比他还厉害些,成了村中少年中的头头,这样的家实在是让人眷恋的很。

    或许因为这样,在他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时候,那所谓的复仇似乎已经变得不再是那样的重要,而这个家,这里的亲人,这里的村民反而一日日的越发的重要起来,重要的他几乎忘了在那个京城,还有另外的一群人,在演绎着不一样的故事。

    是的,确实是不一样的,即使贾训自认为他没有做什么,即使所谓的复仇连一点子火苗都没有起来,可那一封莫名其妙的信却已经让整个贾家翻天覆地了,甚至这样的改变影响到了其他有关联的人家,影响到了江南。

    因为京城的一系列事件,林如海对于自己相伴多年的妻子多少有了一点不一样的心思,有那样一个母亲,那样的娘家,这个女人是不是真的就像是往日他看到的,知道的,了解的一样善良温柔?带着这样的疑问,林如海对贾敏多了几分审视,很多事儿是经不起推敲,也禁不起人深入了解的,即使对于贾敏来说,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保,即使林如海在知道了一些贾敏陪嫁排挤林家旧人,给妾室立规矩等手段后也换位思考了,可是到底感情不比书上那样了,不可能是那种生死相随的决绝。

    所以在林家第一个改变就是,那庶出的儿子不再是贾敏陪嫁丫头生的,又记到贾敏名下的一个,而是两个,有了两个儿子,还是两个年纪差不多的儿子之后,那么在其中一个三岁死的时候,自然不至于让林如海彻底绝望,感觉自己命中无子了。也因为有了儿子,那么贾敏死的时候,林如海自然也不会心如死灰,只觉得人生活着没有了意义。而既然有了这样的活命的念头,自然也不可能说什么从此不再续铉的话,毕竟他有儿有女,为了儿女教养的问题,为了自己将来一个不小心早死,不至于儿女年幼被欺凌的问题,也会想着续铉了。好歹也能让孩子们有个能依靠的舅家不是。

    至于贾家?在贾家内乱之后,在知道了这贾家如今大房即使证据确凿,得住正房,获得了掌家权之后,还因为史氏不得不容忍那谋害了大房一大一小两条人命的二房继续住在这荣府一角,林如海就感觉这样的人家,自家孩子还是不要太过亲近的好,没看到大房那个当家奶奶还是王家闺女嘛,万一这矛盾又起来了,自家孩子被炮灰了怎么办?保持联系,保持距离,这才是最稳妥的。

    ☆、第88章

    林如海续铉了,而且因为实在扬州任上,离着贾家远,反倒是他的那些个同年,同窗,老师,族人离得更近便些,所以这续铉的人选,自然也由着这些人帮着参考寻摸了,一来二去的,你还别说,林如海不但是寻到了个满意的续铉人选,江南书院山长膝下因为男方在婚前意外落水送命,被人视为不详的闺女。

    说起来这闺女实在是倒霉的不成,原本十五岁那年就该成亲的,可不想祖父没了,作为嫡长孙女,虽然不至于守孝三年,却也要有一年的孝期,这就生生耽搁了,原本这也没事儿,可不想就在她守孝的时候,男方年纪不小了,都十七岁了,男方祖母溺爱孙子,觉得委屈了孙子,就指了两个通房丫头给这个孩子,这倒好,一下子让这孩子跌进了温柔乡里。

    偏偏那两个丫头都不是省心的,一心想要生个庶长子出来,好将来母凭子贵,得个身份家产,争宠不休,弄得这孩子年纪轻轻的,这原本读书读的有些羸弱的身体就有些受不住了,在河边又为了两个通房争执调解头疼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跌进了水里,病了起来,病中刚有些起色,偏这个时候他亲妈因为那两个丫头连累了自家宝贝儿子,愤怒之下将这两个丫头直接杖毙了,这消息传到那孩子耳朵里,一时有些不敢置信,生生吐了一口血,晕厥了过去,就此再也没能起来,不过是三个月就郁结于心,身体亏空而死。

    孙子死了,这婆媳两个自然是要大战一场的,说着都是对方的不是,可这不管家里怎么折腾,孩子没了,家里的名声总还是要的,总不能说这是自家的错不是?那自家的门楣怎么办?家里还有好些孩子要成亲呢,所以吵归吵,在这事儿上,这婆媳两个又难得联手了一把,愣是说是对方女子命硬,所以先克死了祖父,如今又克死了未婚夫。

    谣言这东西最是个口舌能杀人的,即使一开始知道这家人家孩子送命□□的人,时间长了,对着这闺女自然也多了几分忌讳,一来二去,明明出孝了,却反而没法子结亲了,这将那山长一家给气的,不但是和那老友家断了往来,甚至还反过来发了誓,必定要寻个比这家人家更好的人家给闺女。

    可这世道,结亲总就是那么几家,年纪差不多的,十有□□都定了亲了,甚至连孩子都有了,剩下的不是看不中的,就是年纪不合适的,这一拖二拖的,就到了这姑娘十八岁,再也拖不得了,这时候有人来说起这林如海,山长想了又想,终于点了头,一来这闺女确实是没法子拖了,在这样下去,只怕就是老姑娘了,那样对孩子更不好,就是家里儿媳妇只怕也会产生怨言,二来到底是三品官身,即使是续铉,过去就是三品的诰命,真说起来确实是很不错的亲事,最重要的是,这家中只有两个孩子,前头嫡妻留下的唯有一个女儿,不过是六七岁,虽有儿子却是个庶子,最是好拿捏的。

    山长的媳妇,那闺女的娘想的很是明白,这自家闺女过去,要是肚子争气,能生下一个嫡子来,那没的说,自古嫡庶就是越不过去的山,自是不会吃亏,就是那小子年长些,有自己这样的舅家在,有自家老爷的人脉在,也总能让他顺顺当当的将来承袭家业,若是因为那林如海年纪大了,有四十了,没法子有个亲生的,那这个庶出也是个依靠,有自己家在也不至于让那一个丫头出身的姨娘拿捏住了,那孩子要出息靠的还不是自家这样正紧的舅家?

    几番考虑之后,这亲事就这样定了下来,贾赦那边是没说的,虽然妹妹没了,和林家远了些,有些遗憾,可是他总不能拖着不让妹夫成亲不是,子嗣是大事儿,作为男人,他感觉他很能理解妹夫,自己不也续铉了?所以不单没有说什么怪话,还送了厚礼,唯一求得,就是希望妹夫能对妹妹留下的外甥女多几分怜惜,以后嫁妆多准备些,寻个不错的亲事而已,这让林如海对贾赦又多了几分好感,觉得这就是个很能为别人着想的宽厚人。

    至于史氏?她倒是想管呢,可惜如今她即使想插手,也要看人家愿不愿意听了,这样苛责儿媳妇,甚至对儿媳妇孙子生死都能不管不顾,只顾着抓钱,抓权的偏心眼人,连说话都快没有了立场,连送信想指使自己人去,都寻不到几个亲信,还被贾赦话里有话的劝的差点背过气去。

    你说什么?和贾宝玉定亲?林家闺女?好家伙,老太太,您没发烧糊涂吧,让三品大员嫡长女,嫁给名声败坏的从六品官员的嫡次子?这是谁家能同意的美满姻缘?您梦里的?快别给贾家惹祸了,这话要是传出去,只怕贾家又该成人家笑话了,还得罪了林家和林家所有的亲友团。

    都不用林家拒绝,贾赦就能说的老太太差点厥过去,要说原本的故事里,这林家能同意那也是有缘由的,因为人家林家老爷要死了,知道自己死后,虽然顶着个三品官员嫡女的名头,却没有了实际用处,父母双亡,近支亲友全无,这样的情况下,配五品官员嫡子,还是唯一的嫡子,那才堪堪能配,就是差了些,可好歹是舅舅家,还是国公府第的当家人的儿子,说的过去,不至于辱没了林家五代列侯的名声,不然林家族亲也不愿意的。那可是关系到整个林家的名声的。

    可如今呢?人家爹还活着呢,又马上就会有个新的,在读书人中很有些威望的当世大儒当新外祖家,两两结合,如今的林家说一句清贵至极也是可以的,还能看的上这么一个货色?翰林院的唾沫都能淹死人了。

    至于接过来住?贾赦愿意,人家林如海还不愿意呢,这个时候送闺女去京城是什么意思?信不过人家新来的当家太太?那不是得罪人嘛,以后闺女和新太太也不好相处不是,要知道以后这闺女的嫁妆可是要靠这新太太打理的,林如海又没傻?还能不知道怎么做?

    所以啊,这林妹妹进贾府的事儿是黄了,或者说最起码现在是黄了,而更重要的是,这新太太进府不过是一年,立马就有了喜讯,这可好,立马贾敏的地位又下降了一个档次,很多人都忍不住想着,这林家以前一直没有孩子,是不是这贾敏的缘故?她自己生不出来,还不让其他人生?不然怎么她这生了闺女,在没有了生育可能之后,这林家的孩子就一个个的往外头冒呢?

    不管是不是吧,好歹人已经死了,就是闲话再多,也吹不到人头上去了,人林如海就是怀疑,也厚道的什么都不说,只是说自己一向身子弱,如今调养多年,才稍稍好些什么的,生生揭了过去,至于林妹妹?她一向聪慧,虽然有些小性子,可到底是善良的,所以在没有知道有关于她母亲的一些传言的情况下,对着弟弟,还有未来的弟妹还是很期待的,知道自家数代单传,如今好容易能子嗣旺盛些,心中为家族高兴还来不及呢。

    林妹妹没有进京,而贾赦当了家,那么他的闺女迎春自然也会受到重视,在邢夫人不能生育的情况下,在贾赦贾琏父子难得同心的情况下,迎春好歹是总算有了点子大家小姐的样子,也好在贾家变天的时候她还小,性子多少还能扭过来一二,自然也拜托了二木头的名声。至于探春?二房是倒了,可没有了嫡母的磋磨,不用看人脸色过日子,身上的刺少了些,性子到反而平顺了好些,仗着自家姨娘受宠,日子过得也算是可以,虽不至于和迎春比,却也算是不错。至于贾家两房的庶子?世家大族没有一家对庶子能有什么指望,只是因为家中去了好些下人,那些拿大的,贪财的,油滑的基本清理干净了,剩下的多是老实人,所以即使不重视,却也不会受人欺辱,虽不会太好,可真说起来比贾训上辈子却强了很多。

    这些事儿贾训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知道的多是往来京城的时候,不自觉的去荣宁街附近听上一些闲话,加上自己原本的记忆结合起来得出的结论,不知道的,那是因为如今这贾家门风比上一辈子紧了好些,毕竟整治过了就是不一样,下人们皮子都紧了,自然不敢随意胡咧咧。

    如今的贾家和贾训记忆中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有心去问那王夫人的事儿,可不想却得不到任何的消息,只知道在祠堂后面有一座家庙,王夫人似乎被关在那里,具体如何却无人得知,就是王家似乎也已经不再提起。唯一知道的是,薛家的老爷还是死了,那薛蟠依然上京了。

    ☆、第89章

    五六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即使是在这时光流逝感觉不太明显的村落,也一样让回顾以往的人忍不住感慨,这变化之大,真是让人诧异。

    村子里人丁兴旺之外,读书的人多了,自然而然的这村子里风俗之流也斯文了许多,孩子们都上学识字,不说能有多少出息,可就凭着识字会算一条,这村子里就走出了好几个县城,镇子上的账房,这样体面又是薪水丰厚的活计,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读书识字的好处,就是附近其他村落的人们也忍不住在家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让自家孩子上学了,不求科举功名,光宗耀祖,总能求孩子未来一个好些的谋生本事不是。也因为这样,村中各家的经济情况也越发的好了,甚至还引得不少旁村的人家以有闺女嫁到这里而感觉有脸面,这让以前总是娶不到媳妇的海螺村的人们一个个感觉腰杆子都挺直了好些。

    而慢慢开始习惯了用耕种来养家糊口的人们对于出海的热情也减少了好些,每每三五日的才有人家结伴出海,一来是因为这是祖先们流传下来的手艺,不好荒废,二来也是守着这么一片海,若是不从海里寻些出息,实在是浪费,三来也是吃惯了海里的作物,不出海,实在是有些不习惯。

    当然这每年冬日出海,然后去京城捞上一笔的事儿依然还干着,不是说他们不知道爱惜身体,只知道拼命挣钱,也不是他们对于这过年前的一笔银子有多少贪婪,而是大家都感觉这比以往夏日出海收入高出十倍的银子不挣实在是可惜,毕竟才脱贫致富没多久,对于这样的利润实在是抵制不住,再说了,各家壮年们也期盼着每一年这段时间去京城这样的地方长见识,又能挣钱,又能去京城开眼,还能顺带带点南面运到京城的稀罕东西给家里,一举三得啊。没看见人水师年年都不落下嘛,没看见隔壁其他村子也一样年年这么干嘛,好歹他们也是渔村,也是靠着大海吃饭的,怎么的这样的事儿还是不能落下的。

    海螺村不再是往日县城里可有可无,最是贫穷的村子了,按说如此一来,这每年税赋什么的就该让村长头疼的想要撞墙,可偏偏村长那是越来越乐呵,越来越轻松,说起来这事儿是有些奇怪,可是谁让他们实在是运气好呢。

    县城里县令都换过了两任,海螺村作为劝课农桑的代表,时不时还会引来上头的关注,也因为这样,在交税赋等问题上,倒是占了大大的便宜,少了不少的麻烦,更有刘典吏如今又一次用银钱攻势的帮助下晋升到了典史的位置,终于获得了一身官服,成为了最低品级的官员的缘故,给了海螺村不少的庇佑。

    家里顺利,挣钱顺利,喜事连连,这样的情况下,这村子兴旺发达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在这样的局面下,贾家又一次开始脱颖而出了。

    贾训十八岁的那年,顺当的成为了秀才,与此同时兴哥儿也勉强挂了一个车尾,一样得了秀才的名头,就是小三,好歹也成为了童生,这让贾家在整个村子里的地位猛然就窜了起来,成为了比已经顺当成为了举人,并且开始一心往进士努力的卫夫子家以外,村中最有学问的一家人。

    或许有人会想,这贾训从上一辈子读书开始,这不知道读了多少年,居然到了这个年纪才得了那么一个秀才的名头实在是有些不成器,可是在贾训自己看来却已经是很不错了。

    上一辈子他是读了不少年岁的书,可那时候所谓的读书,能用几分心?那学堂环境是个什么样子,只怕是个有心人都知道,更不用说他每每被王夫人喊去抄写经书的事儿了,说白了,那所谓的读书,也不过是字练习的像那么个样子,正紧的书本反而学的少的很,只是能保证字都认识罢了。

    到了这里之后,一开始所谓的读书,也是从头学起,又有家庭的重担,可以说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更不用说这教授的夫子,自己也不过是个童生,学识实在是有限,贾训能得到的教导也很是浅薄,在这样的情况下,贾训能坚持着不断的靠着抄写借来的书籍,充斥自己的书房,填塞自己的学识,已经可以算的上是个有毅力的孩子了。

    若不是后来有那卫夫子细心的教导,若不是他好歹还跟徐家少爷有些交情,能在借书的时候,是不是请教一二,从这科举人家的身上吸取一些学识,若是只靠着他自己,只怕到了这会儿都未必能顺当的考上秀才,还得了前几名的好成绩。说到底,学问这东西,并不是说靠着死记硬背就能立马飞升成神童的,若是真这样简单,科举也不至于这样能淘汰人了。

    当然在这些年里,贾家也慢慢的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了,比如如今的贾家,光是田地,就有中田五十亩,坡地五十亩,还有山谷下田四十五亩,另外在县城还置办了一个四合院,这样的家当,在海螺村也好,在附近的镇子上也罢,都能算的上是中等的人家了。

    在村子里的宅子,因为贾训去年成亲,又重新翻修,加盖了两个跨院,算是贾训和小三未来成婚的院子,如此一来,虽然依然不过是石头土胚瓦屋,可地方却大了好些,宅子左右都被划拉了一大片地进来,每一个跨院都是整齐的四合院格局,就是宅子后院也向后推了三丈,原本的后院成了院子,推后出来的地方盖了牲口棚子,让整个家越发的气派了。村子里也就是村长家能比拟,就是卫举人家也不过是在这几年扩建成了个三进的院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