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百六十一章天竺
    虽然在六年前,皇帝就强迫政事堂搞出一条很短的铁轨,但是那条铁轨根本无法正常使用。
    好事多磨,大宋第一条铁路足足修了六年。
    但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宋的经济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主要受到了技术、交通、信息传递、人口教育以及传统理念这些因素的限制。
    技术的提升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能看在眼里改善的就是交通和信息传递,以及人口教育。
    当经济达到一定规模后,传统理念自然就变了。
    人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不能适应的就会被淘汰,这是不变的真理。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交通和信息传递,都是赵桓要不断加强的。
    在春节来临之际,政事堂提交了未来五年的铁轨规划蓝图。
    这比公路对大宋的经济更加有利。
    第一条是东京到幽州的京幽线,它贯穿了濮阳、大名府、正定镇(石家庄)、真定府、幽州。
    将开封府与河北路、燕云路串联了起来。
    第二条是从东京到西京长安的,它贯穿了郑州、洛阳,西进抵达商洛后,直达长安。
    第三条则是从东京到东都杭州,它贯穿了应天府、徐州、滁州、金陵,最后抵达杭州。
    第四条是从东京城到南都广州的,它贯穿了许州(许昌)、汝阳、信阳、江陵、潭州(长沙)、衡州,从衡州进入韶州,抵达广州。
    第五条则是从东京城抵达成都府的,这是一条非常难建成的铁路。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不是说着好玩的。
    但依然规划进去了。
    而第六条,则是从东京城抵达西南战区,进入广南西路,延伸到交州。
    这是一条比京广线还要长的铁路,因为西南多山,所以这条铁路并不直接走西南。
    而是先笔直南下,过江陵府和潭州,再进入广南西路,经过钦州,进入交州,一直延伸到九龙江平原。
    这可以说是靖康十一年来,耗子最为宏大的提案。
    政事堂预计修建成这六条铁路,需要消耗的资金将达3亿贯钱。
    一贯钱等于465元,如果这样来换算,需要1395亿元。
    而这六条铁路为大宋带来的经济效益,则远远不止3亿贯,它对未来三十年的运输都起到了质的改变。
    赵桓愿意拨这笔钱去完成这件事。
    只是,督察院怕是有得忙了。
    如此庞大的一笔钱要拨发下来,不止有多少人兴奋得睡不着觉了。
    战略的规划做到位后,通常狗屎一样的执行就能把事情迅速搞砸。
    总之,皇帝的刀子已经磨好了。
    那个狗日的敢在这里面贪得无厌捞钱,就送他全家去见阎王。
    这种利国利民,利在千秋的事情,是决不允许有任何差池的。
    朝廷的铁路规划一出来,几乎整个大宋的商人们都闻风而动。
    这件事牵连之广,几乎覆盖了大宋当今主要的州府。
    当年的杨广挖一条运河都动用了上百万人。
    如今,虽说技术进步了,但六条铁路,这调动的人数,怕是没有个三百万也有两百万了。
    大宋铁道司已经紧锣密鼓再筹划着各地的人员招募计划。
    大宋邸报也对铁路提案一事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
    百姓们对铁路的认知并不深刻,只是看着热闹。
    但这一年的大宋,已经有不少专门研究经济的学者。
    他们一致认为,朝廷在做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皇帝的远见当今无人能敌。
    朝廷的铁路在民间的商人圈子里炒的沸沸扬扬。
    同时,广南新府的港口也受到了许多人关注。
    已经有第一批商人出发,将货物运输到注辇。
    听说远洋大臣沈浪已经开始在注辇建设行政机构,奉朝廷之命,成立了注辇府,辖注辇路。
    注辇府将设立银行,港口,军区,学校。
    与此同时,从翰林学院和帝国军事学院卒业的部分学生,也从广南东路的港口出发,漂洋过海,抵达注辇。
    他们将作为那里的行政官员、学校老师,常驻在那里。
    按照大宋对海外扩张的标配,当地人要开始学习汉文,说汉语,写汉字,读四书五经,接受圣人教化。
    同时,还要在那里修公路,搞基建。
    起初,那里的人不为所动。
    他们都信奉佛教,做清修。
    并且那里苦行僧还劝诫底层的人,要坚定不移信奉佛祖,人间所有的痛苦都会消失。
    不过,自从沈浪申请了一批交子过来后,局面就发生了一丢丢变化。
    “听说去挖山有钱拿?”
    “真的假的?”
    “是真的,昨天我朋友拿到了。”
    “别被骗了,拿的是纸,根本不是钱。”
    “但听说那种纸可以在街头买食物吃。”
    “你刚才说只需要去挖山就有钱拿?”
    “是的。”
    “还有这种好事,我要去看看。”
    这时,来了一个苦行僧:“你们都坐下,我来给你们讲佛祖的故事,人世界万物都是浮云……喂,别走,我跟你们将佛祖的故事,别走啊……”
    沈浪躺在用绳子编织的吊床上,手里拿着椰子,正在喝椰汁,听完手下的汇报,他感慨道:陛下说得对,有时候,不用武力,比用武力更加有效。
    那些泥腿子,有钱谁不想赚呢?
    毕竟钱可以买到食物啊!
    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有吃的,要他们学习汉文,岂不是易如反掌?
    当人人都说汉语,写汉字,接受了孔孟思想后,你让他不忠于大宋,怎么可能?
    就像后世某些人,说着洋文,觉得洋人的地方月亮更圆,你让她们不跪舔洋人,怎么可能?
    沈浪奉皇帝之命,在注辇经营地盘。
    但注辇北边的天竺却已经知晓注辇被灭。
    此时天竺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叫波罗王朝,它几乎统一了北部大片领地。
    在位的君主叫鸠摩罗波罗。
    天竺富裕,具体体现在自然环境上。
    由于地处热带,雨水充足,自然农作物都很容易存活,一般人不会饿死。
    这里的人又信奉婆罗门教和佛教,对人生看得很淡然,造反的欲望非常低。
    所以,比起中原王朝,这里顺民更多。
    波罗王朝的历代君王对南边的注辇没啥兴趣。
    但这一代的君王,是一个吃多了闲得蛋疼的年轻人。
    他有充足的精力发泄。
    例如他喜欢四处找妹子。
    例如他不止一次想着要出兵教训一下南边的注辇。
    这一次听说注辇被灭了,顿时来了兴趣啊。
    一听说是东方过来的军队灭的,顿时兴趣更浓了。
    这天竺与华夏的恩怨,真正来说,是从唐朝开始的。
    当时大唐出了无数英杰,其中一位很牛逼的传奇人物,叫王玄策。
    这哥们儿一人跑到天竺,活生生把天竺灭了三次。
    打得半点脾气都没有了。
    服是服了,但只服大唐啊。
    大唐都灭了快两百年了。
    王玄策又是六百年前的人物了。
    要说选择天竺还怕中土,鸠摩罗波罗可不乐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