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黛玉虽然是主子,但是正是半大不小的年纪,贾家和她年龄相近的姐妹又多,宝玉也是在姐妹中间混迹惯了的,贾母宠他,并不怎么让他去上学。所以无论是做针线还是读书写字,黛玉都有或宝玉、或李纨带着三春陪着,并不寂寞,也不大需要丫鬟陪着侍候在一边事实上,就连黛玉自己,也更喜欢不带丫鬟一个人外出走动串门,还更自在一些。
因此,时常在屋内留守的就剩下了紫鹃和雪雁两人,时间一长,柳五儿觉得自己也学到了许多:她第一次知道,原来主子们的贴身大丫鬟每天要操心那么多事,做那么多活儿她以前还以为当大丫鬟就只要每天躺在屋子里享福、或是满园子乱逛就行呢!
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当初那一步登天的想法有多么可笑,又认识到了当大丫鬟的不容易,柳五儿就也不再做那个一步登天的梦了,老实学习起了技能来。她要学习的诸多技能之中,除了收拾屋子、管理东西、梳头上妆、做针线之外,身为主子身边得用的两个贴身丫鬟之一,她还要粗略地学习认字这项技能。黛玉既以才女出名,偶尔兴致来了,也会亲自教导两个贴身丫鬟识字。所谓名师出高徒,不出一个月,柳五儿就已经认识几百个字了只是还都不太会写,不过对于前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太认得的柳五儿来说,这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
这样平淡的生活过了没几个月,王夫人的娘家妹妹一家进京了,住进了东北角的梨香院内,一起来的还有王夫人的外甥薛蟠、外甥女宝钗。薛蟠是个纨绔恶霸且不去说他,那位宝姑娘却是位品格端方的美人,柳五儿前世就听说过她的许多事迹,知道她为人和善,才华也不在黛玉之下,起先就对宝钗多了几分好奇。
可是几日观察下来,倒也没发现宝钗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或许是因为这一世穿成了雪雁,身为黛玉的贴身丫鬟,又跟着她一路从南到北,柳五儿心里就先对黛玉起了亲近维护之意,再看宝钗,就忍不住在心里把她和黛玉放到一起对比:她是没觉得宝钗比黛玉强多少的,可是贾府内的一众下人们却似乎并不这么看,时不时说些风言风语,什么宝姑娘行为豁达、林姑娘孤高自许,爱使小性儿之类的,柳五儿也不知道这些传言到底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传着传着,倒似成了真事儿一般,让她心中很是不平。
柳五儿不禁有些不解:自家姑娘多好呀,也从来不对下人高声恶气的,怎么这府里的人就看不到她的好呢
又过了一阵,连黛玉自己都懒得再计较生气了,还时不时过去梨香院那边串门,和宝钗相处得也还算不错。
等到了年后,贾母终于意识到孙子和外孙女同住一个套间不符合俗礼,开始着人张罗着收拾两边的厢房,一边给了宝玉,一边给了黛玉,两人分开居住,却又同在一个大的院落之中,日常起居也都在贾母的上房内,关系自然愈加亲密,与别的姐妹不同。
而柳五儿也终于不用再住在后罩房里了,而是搬进了厢房边上的一间小耳房内,这间屋子虽说不是南北朝向,但是比后罩房还是要舒服一些,特别是冬天,靠着厢房更加暖和。紫鹃日常陪着黛玉睡在一张床上,王嬷嬷年纪大了,黛玉特许她睡在厢房中另一间屋子里的火炕上,那间耳房就由柳五儿一人使用了。
好景不长,江南那边来了信,说林如海林老爷身染重疾,要接黛玉回去探望,黛玉一下就慌了神,在房间里足足哭了三天,任凭紫鹃和雪雁轮流劝说,也不能排解半分。贾母也很是忧虑,不放心外孙女一个人回江南,特地点了贾琏要他同往。
回江南的日子很快就定了下来,柳五儿每天忙着和紫鹃一起收拾行李,待一应物品都收拾妥当了,也到了启程的日子,柳五儿坐在马车里,从荣国府到了码头,又登船,却没有沿着去年的来路,而是走海路下了江南。
对于柳五儿来说,这还是她第一次到江南来,雪雁原身的记忆中,很小就进了林府当差,对扬州的印象也并不深刻。从码头到林府的这一路上,柳五儿总想着扒头往外看,可惜天色已晚,街上暗暗的一片,还不等她看出什么所以然,车队就已经到了林府门口,除了黛玉之外,其余众人皆要下车下马。这林府在柳五儿眼中,也是个新鲜地方,她跟在黛玉的轿子后面,直接进了二门,又绕过当中的那个大院子,拐进了东面的一座院子内。
黛玉一下轿,就先忍不住哭了出来,紫鹃忙凑过去帮黛玉擦眼泪,柳五儿在王嬷嬷的眼神催促下,也只好站了过去,就算她凑不上手帮黛玉擦眼泪,至少还可以用自己瘦小的身躯帮黛玉挡一挡风。
不等众人进到屋子里坐下,院外又进来一位形似管家娘子的女人,王嬷嬷一眼看见她,就脸上带笑地迎了上去,老姐姐
一声招呼还没打完,就被那位管家娘子给打断了,姑娘,你终于回来了!她没理会王嬷嬷的话,先朝着黛玉行礼请安。
魏大娘。黛玉脸上还挂着泪珠,但是在看到来人的时候,还是漾起一个浅笑,大娘,我爹他
那位被黛玉称作魏大娘的管家娘子轻轻叹了口气,道:老爷正和太太娘家来的那位琏二爷说话呢,还说天色已晚,怕姑娘累着,让姑娘先好生休息一晚,等明天早上再父女相见,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