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65章 教育观
    杜清和一本正经地说道:“肯定饿不死。”
    “额……”
    司机大哥有点语结了,他知道杜清和是一语双关。做厨师的,是一门手艺,只要还有人,就得要吃饭,饿是肯定饿不死的。但工资呢,可能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高,也挣不来多少钱。最关键的是,辛苦。
    要承受高温高压的厨师,就跟化工原料一样,被揉圆搓扁,连怨言都没时间吐露。
    这种辛苦,没干过的人是不知道的。也就杜清和,有着神通能任性一点。其他厨师,哪一个不是因为久站而有一身病痛的?
    李子尧就纳闷了:“大哥,这读书是最轻松的事,为什么不读了?”
    司机大哥也一脸苦闷:“能读得进去才行啊,根本就无心向学了。现在的手机,害人不浅啊!”
    杜清和毫不留情地揭示:“小孩子没有自制力,大人也纵容,那自然就是这个结果了。”很多人都说西方的教育很好,对孩子都是放养式的。那就大错特错了,杜清和所知道的,很多西方精英家庭,一律严禁孩子过早接触电子设备。至于上学,一点不比中国学生轻松,甚至更加辛苦。就拿米国私立高中来说,学生的学业压力非常大,而且学校的管理非常严格,作业、论文到凌晨都写不完,学生几乎每天也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
    这些私立高中的所有学生在放学了之后,都背着书包、扛着乐器、抱着练习册,一个个地赶场上补习班。据统计,米国私立高中90%以上的家长都给孩子请了家教。
    只有体验了米国精英高中教育才知道,西方的“快乐教育”都是骗人的。这么说吧,西方国家早就通过“快乐教育”,实现了阶级的固化和分层了。
    在中国不一样,只要你有天赋,肯努力,高考就是相对公平的,能让人生从此改变的一条路。而在西方国家,不去私立中学、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很难进入顶尖大学,更难跻身精英阶级。因为在西方国家,早就通过所谓的“素质教育”,筛选出了阶级。
    为什么?
    还是拿米国举例,顶尖的大学,几乎全是私立的,而且苛刻的入学条件背后,看似“素质教育”,实质上都是有钱人家孩子的专利:米国高考sat成绩,想要拔尖必须请家教,公立学校可没这个待遇啊。要有州长、教授、ceo、参议员之类“名人”
    的推荐信。还要在体育、艺术有特长,最后还得证明你对所选的专业有基情——不好意思,是激情。不管是出书,开个人艺术展、演奏会,做科研,去华尔街的投行实习,创业……哪个是穷人家玩得起的?
    可见,很多中国家长不明就里,一直纵容孩子,给孩子所谓的“快乐教育”。要知道,大部分孩子是没有自制力的,一旦沉迷在电子产品的世界中,被娱乐绑架了,那这个孩子几乎是半废了。单单是潘州,已经发生了不止一起学生被老师没收手机后跳楼的事件了。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家长不用教。
    大错特错,家庭教育,才是决定一个人前途的关键因素,占比起码去到80%。而学校,只占20%甚至更低。
    一个学生,一旦被家长宠惯了,电子产品想玩就玩,不想学习,哪怕这个老师再厉害,都挽救不回来的。
    也许是被杜清和直白地揭开了自己的掩饰,司机大哥一阵沉默。
    良久,司机大哥菜苦笑道:“这位靓仔说得一点没错,孩子到今天这地步,我这做老爸的,难辞其咎。我在外面工作,很少能顾及到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妈妈也很心软,家里大人也太宠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小时候,不吃饭,非要闹着看电视。那就养成了吃饭必须看电视的习惯。长大了,要求买手机,也买了。到现在不愿意学习,也是打那起的。”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杜清和又说了一句,交浅言深这是大忌,反正他也不想多说。
    “唉,那还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吧……很多路,我不能替他走。”
    司机大哥深深地叹了口气,也不知道他又有了什么打算。
    谈起教育,永远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教育和金钱,其实是脱不开关系的。你教育人到了最后,也要落实到怎么赚钱上面来。说白了,教育的好坏,就是你以后能赚多少钱的一个下限。你舍得投资教育,方法得当,孩子以后的下限都会被别人的上限高。你疏于管教,又不舍得花钱给孩子,任由其发展,不是说孩子不能成才,而是几率太小,很可能以后就沦为社会底层。
    杜清和没想过太遥远的事,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是按照道教的教育方法,就得“道法自然”了。
    这个“自然”,不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而是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什么年纪要教他什么。
    说白了,就是尊重规律,以身施教和以生为本
    。注重规律、以身施教都好理解,以生为本,其实就是以兴趣为本。但不得不说道教的思想境界有点超然,不是一般人能懂的。所以,道教不被大多数人理解,也是正常的。
    杜清和也能理解国家的用心良苦,这些年大学生多了,工人却少了。所以国家开始重视技术教育,让一部分学生进入技术学校学习,比如提升考高中的分数,高中缩减招生等等措施,都是让资源向技校之类的基础技能学校倾斜。但是呢,技校的学风不是一时半会能扭转的,政策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十年八年都未必看得到成效。
    只是苦了这些届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
    不过也是好事,技校里面也有教厨艺的,杜清和也不愁招不到帮厨了。
    要是踏实肯学,培养成为一个大厨也不是不可以的。
    有时候,你能通过社会上一些变化,大致推断出以后的经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