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4页
    等大家都回来清数成果时,她瘪着嘴都快哭了。
    还是同样一无所获的黛玉跟湘云好好的一番安慰,才把她哄好了。
    要是不涉及原则问题,顾妩向来不插手小孩子间的事情,就任由她们闹腾。
    只是晚上留用他们打回来的东西加了餐,还特意旁人快马给林绪之送了一份,直言这是孩子们打回来的,他虽然嘴上嚷着这群兔崽子没良心,没看他都这么忙居然还敢刺激他,可还是眉开眼笑的把送来的东西一点不剩的吃了个精光。
    第121章 红楼74
    倒是贾母晚上听说大儿媳带着一帮孩子去后山打猎了, 难得的使了脸子。
    她嫁妆里头也有不少庄子, 其中一个就离这个不远, 自然知道这后山的林子里头有不少熊瞎子、老虎, 就是遇上狼群孩子们也讨不到好去。
    老大家的也是胆大包天,就带了这几个人就敢大大咧咧的入林子, 这要是出了什么事, 说什么就都晚了。
    倒是贾代善乐呵呵的让郑大煮了肉糜,分着吃了些, 还直道味道好。
    逍遥的日子没过多长时间,林绪之就传话说可以回去了,等消息传过来,几个玩疯了的孩子都有些舍不得走。
    顾妩倒是住的有些烦了, 想早点回去,况且媒人们都跑的差不多了,不管是可卿进门的事,还是贾珠贾琏的婚事,都不可能在庄子上谈。
    被闹的烦了就劝他们:
    府里新建了好多院子,据说美不胜收,去的早的就可以先挑,还能给自己的院子起名字。
    要是不想回去, 也可以先留在庄子里再玩些日子。
    一帮猴儿们一听这话就坐不住了, 刚才还恋恋不舍不想走的人立马表现的比顾妩还急,恨不得立马家去。
    顾妩倒没有骗他们,以林绪之的臭屁程度, 这新府邸肯定差不到哪里去,况且还有贾政这个资深文艺青年跟着,不怕弄不出来合心意的。
    新府邸除了贾母贾代善、她和林绪之、贾政、贾瑚的院子是已经定好的,其他的院子还真都是没主的。
    旁的不说,让他们自己挑自己选还是能做到的。
    一帮人浩浩荡荡的回了府,等到了正门的时候,顾妩就发觉了不一样,林绪之得了消息早就在门口等着。
    等回府安顿好了贾代善贾母,这才跟贾政两个领着顾妩和孩子们转了一圈,顺便挑挑自己的院子。
    新府邸一反以前那种死板对称的京城园林的布局分布,倒颇有些苏州园林的味道。
    不管是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还是近景远景的层次①,都让人好似在画中游。
    连假山和池沼,竹子花木,四季花草,都秀丽无匹,自有雅致,而门栏窗凿,也都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石皮,随势砌去。②
    而各个院子也处处不同,各有风格。
    见大家都挺喜欢,林绪之落后几步,得意洋洋的跟顾妩讨喜:你不是挺喜欢这种风格的,我就干脆照着这个风格建了,老二也挺喜欢。
    顾妩看孩子们叽叽喳喳的相看自己的院子,也觉得新府邸比以前的顺眼多了。
    而且她最满意的是这些池沼,全是活谁引用的不说,还跟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连上头的小桥亭子也都高低曲折任其自然,看起来分外有些野趣。
    整个宅子看下来活泼雅致又不小家子气,倒真让人挺舒服。
    于是她也不吝啬,看大家都忙着挑选,就偷偷奖了林绪之一个香吻。
    新府邸弄好了,离贾瑚的婚期也近了,他的婚事是圣上赐婚,皇帝又一心给明. 慧公主做面子,就直接让内务府按郡王的礼制操办了,倒不用顾妩再多费心,直接按着规矩走就好。
    她只要让人收拾府邸,挂红绸红灯,等着可卿进门就可以了。
    不过光这个就把府里忙了个够呛,到底是人多好办事,不过一日的功夫,贾瑚的喜房就布置起来了,整个府里都红彤彤的一片,还别说,看着还怪喜庆的。
    等大婚前一日的时候,顾家的人先抬了可卿的床幔家具等大件来了,顾妩就让他们布置进了新房。
    其他的院子主人都起了名字,倒是贾瑚的新房还空着,他虽没有像贾琏一样言之凿凿的说要等凤哥儿进门了再取,可也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这个看法。
    贾母倒觉得有些过了,可人家亲娘都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她也就装作不知道。
    大婚当天顾妩也没能闲着,从接亲到拜堂都得一手操持,她其实还真不怎么懂这种东西,要不是贾母提点着,怕还真的闹不少笑话。
    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可卿是许久都没有来府里了,这一次大婚进门,一见焕然一新的荣国府,颇有些陌生感,幸亏府里的人都是熟人,连贾瑚身边伺候的人都是她自小见惯的,等拜完堂下人们熟稔的端来吃喝她才放松了些。
    这就是嫁表哥的好处了,这荣国府虽翻新了一遍,可只要一见熟悉的人,陌生感就尽去了,毕竟她都说不清自己是在家里待的时间长,还是在这里待的时间长,没看厨房对她的喜好忌口都了如指掌
    而且她也不用像其他新娘子一样,费劲再去了解府里的人际关系这么一想,姑姑,不,婆婆果然有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