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基建高手在红楼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107
    贾放也看清了,差点儿直接从脚手架上一跃而下。书籍对他而言,才是无价之宝。
    谁知这时,天边隐隐滚过两声闷雷,贾放猛地抬头,向空中看去,眼看着夏日午后的天空,一朵朵浓云迅速地卷了过来,原本明朗的天立刻阴了。
    贾放纵身跳下脚手架,高声道:“快,去找雨布,油毡……实在不行草席也成!”
    小工们都有点儿犯傻:这来得及吗?雨眼看就要下下来了。
    “三爷,若是下雨会泡着里面的书,这屋子已经塌了这么久,要是泡……早都泡烂了吧。”
    “那不一定,咱们最近拆屋子,许是刚巧把能挡雨的那部分给拆去了呢?”贾放不是个轻易会放弃的人,这会儿直接赶着小工们去找了东西来,又亲自爬上东屋的脚手架,把雨布和油毡都铺上。
    他刚刚带人铺完,那夏天午后的急雨就落下来了。
    第55章
    贾放和他身边的小工们,就因为忙着给潇湘馆“遮雨”,几个人全淋得落汤鸡似的。
    那雨却是夏天午后的急雨,倏忽来,倏忽又去。一转脸的功夫,那雨又停了。水珠从竹叶上、青瓦上、人的发梢上,滴滴答答地掉落在地面,渐渐又汇入潇湘馆附近的排水沟,一涡半转流了出去。
    贾放吁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水,手一挥,道:“今天大家表现不错,回头发赏钱,回去孝敬孝敬家里人去。”
    小工们登时齐声欢呼,纷纷把身上的外衣甩脱下来拧拧干——衣裳淋湿了晒晒就好,但是贾三爷难道这么高兴。
    贾放却不敢再叫人乱动潇湘馆上房的东屋了,他索性等遮在屋顶上的雨布和油毡全都自然风干了,才叫人小心翼翼地揭下来,又将一大片遮光的残瓦拆去,然后用长竹竿挑了一盏琉璃做的小风灯进去,才将里面的情形大致看清楚了。
    ——真的是一长排书架。
    贾放看见书架,就会想起《红楼》中对潇湘馆的描述,想那林黛玉是多么有才情的女子,屋里自然也是汗牛充栋,满满地磊着书。一想起这个,贾放天生对潇湘馆里的书籍有着好感。再说了,在印刷业尚未进入工业化时代的时候,书也是一种奢侈品。
    此外,贾放在这个世界上持续不断地输出各种小发明,也是打着“前人笔记”“古籍孤本”的幌子。四皇子还曾经追问过那本《万物之理》,贾放当时还曾想过,万一这世上真的存在这本《万物之理》呢?
    因此现在发现了资源,贾放自然不敢怠慢——只不过这个发现将他之前的潇湘馆修缮计划全盘打乱,他不得不去了一趟百工坊,请了一位积年的老工匠来帮他一起,看看这潇湘馆到底应该怎样修,才能保证在不损害里面东西的前提下,将整间院子重修起来。
    百工坊的这位老工匠姓娄,贾放管他叫娄师傅。问了一下娄师傅的从业经历和过往履历,贾放发现这位娄师傅的专业邻域在建筑结构方面,相当于后世构造工程师一类的角色。把他请来,确实是专业对口。娄师傅在上房东屋外一张,就告诉贾放:“那书架是嵌在墙里的,拆不出来。”
    贾放登时想起,《红楼》一书里描写潇湘馆里的陈设家具,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看来古人很早就开始做整体式家居了。
    既然书架拆不出来,贾放想:那就把书架上的书都搬出来吧。
    娄师傅却婉言劝阻:“在整座屋子修完之前,最好别进人。”
    工程建设,安全第一。贾放深知这个道理,为了让他手下的这群小工们每天都能够“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他采纳了娄师傅的建议,并且决定在东屋上方,用毛竹搭一个临时性的防雨棚,防止在工程施工期间,再发生类似今日的下雨事件。
    防雨棚搭起来以后,贾放和娄师傅又一起研究了东屋的结构,一致认为东屋的承重柱结构尚好,没有问题。而东屋的山墙也没有问题,可以保留。
    于是两人做出了大胆的安排,在保留最东面一堵山墙的基础上,重新给潇湘馆的整体建筑上梁,搭好主体结构,最后再考虑如何安置东屋里的书架。
    保留原有建筑的一部分墙体、一部分材料,将其他部分换新,这是维修古建时常见的手法。但在建筑主体之内还保留着重要物品的情况之下,这种手法并不多见。因此贾放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了整天都悬着心,生怕施工过程中出了什么纰漏。
    但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运气就是比较好,很快,潇湘馆上了主梁,转眼间金檩、脊檩、花架椽、檐椽之类的木排架全上了,立即开始屋顶的瓦作。
    这时,贾放也终于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进入东屋,面对这座书架了。
    贾放给自己戴上了一顶“安全帽”,然后进入潇湘馆上房的东屋。他这顶帽子是竹编安全帽,是贾放特地去打铜巷找了手艺高超的篾匠用竹篾编的,里面是一层帽衬,外头是一个半圆形光滑的帽壳。
    虽然材料比不上后世,但是多少能提高一些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系数。
    贾放进了东屋,先让自己适应了一会儿这里的光线。
    这座东屋相对明间显得很昏暗——主要是因为屋内三面墙面全部打成了书架,架上应当是磊着满满的书。光线只能从隔壁明间投过来,自然显得昏暗。
    贾放抬头看看头顶即将开始的瓦作,心里已经在盘算着将东屋的一部分屋瓦改成“明瓦”——这也是建筑中经常使用的采光手法,从四周采光有困难的时候,可以考虑采用天光,增加室内的亮度。
    现在市面上没有可靠的大型平面玻璃出现,贾放也腾不出手“发明”这种穿越神器,但他知道,有一种叫做明瓦的东西,往往被古代富户用作玻璃的替代品,主要材料为海洋贝类的贝壳、羊角、天然透明云母片。
    他打算在潇湘馆的这间“藏书室”内引入这种设计,直接从屋顶上引入天光,用以改善现下东屋光线昏暗的问题。
    但是那些都是后话,现在贾放打算看看,这座闻名遐迩的“潇湘馆”里,到底藏了什么样重要的书籍。
    这藏书室的书架上,放眼望去,所有的书看起来都一模一样——都包着封皮,书脊上也都没有字,唯一的区别便是厚薄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