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毕。
熊槐向景翠问道:“柱国,营中的越军俘虏,现在情况如何。”
景翠应道:“回大王,之前大王在战场上对越人的许诺,被许多越人听在耳里,而且,臣已经在俘虏中宣言,不会将投降的越人贬为奴隶。故而,此刻越人呆在营中,还算平静,对我楚军并无多少抵触。”
“如此就好!”熊槐点了点头,然后吩咐道:“不过,对这些投降的越人,也不可不防,寡人决定削减越人的口粮,让越人没有力气反抗以及逃跑后,再将这些人运往淮南暂行安置,直到战后,再行安排。
不过,对于越军中的将领,全都给予礼遇,不可亏待,我楚国的将领是什么待遇,就给越将什么待遇。
并且,将这个消息透露给普通的越军士卒,以让越将与越军士卒离心。”
“唯。”景翠点了点头。
接着,熊槐正了正脸色,想起越军反扑后,那恶战的近两个时辰,沉重的问道:“柱国,此战我军的伤亡如何?”
景翠闻言,笑脸顿时一沉,一脸肃然道:“左右两军战死者甚少,而前军以及中军主力伤亡惨重,全军战死以及受伤者达八万余人,其中轻伤者只有一半左右。”
熊槐一听,脸色突然垮了下去,方才大胜越国的喜意,顿时消散大半。
虽然楚军之所以伤亡如此惨重,跟强行围杀越军有很大的关系。
但谋划十余年,百般算计,结果损失依然如此惨重,伤亡近半。
这······
心里憋屈。
但,很快,熊槐便收拢思绪。
虽然对这么大的伤亡很不满,但是楚越两国的决战毕竟已经过去,灭亡越国的行动还在继续。
于是,熊槐深吸两口气,平复了一下躁动的心情,向帐中的诸将开口道:“诸卿,我楚国与越国的决战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全面攻略越国的行动,不知诸位有何建议。”
景翠率先出言道:“大王,越国之地分为四块,其中,淮北之地且不说,剩下的三块,分别是淮南邗沟以东的淮南地,江水以南的吴地,以及浙江流域的越国故土。
其中,淮南地离我楚国极近,数十年前,淮南曾为我楚国所夺,故臣以为,以我楚军之力,夺取淮南并不难。而越国都城所在吴地,这虽是越国的腹心之地,但因为越国内部几十年的吴越之争,攻打吴地同样也并不困难。
真正的难处,是越国故土,哪里离我楚国太远。故我楚军必先取吴地,打下越国的都城吴城,然后趁越人反应不及,大军迅速南下,以犁庭扫穴之势,迅速攻入越地,才能快速占领越国全境。
否则,一旦给了越人一些时间,臣担心越人会趁机串联,联合自保,如此,我楚国攻打越地的难度,将会大增,而且,还会拖延时间。”
说完,景翠停顿了一下,然后拱手道:“故,为了减轻左司马唐昧攻打江东的压力,臣请大王暂时停兵淮北,以向公子玉表明,我楚国的目标还是淮北,以免引起公子玉的警惕。”
接着,景翠又是微微一叹:“而且,大王,这一战虽然我楚国已经大胜越国,但是自身伤亡近半,那些受伤的士卒,也继续进行休整一番,然后才能恢复士气。”
熊槐点了点头,虽然此刻楚军已经在淮北大胜越国,但是这一战,终究还是为了夺取整个越国而服务。
为此,他这个楚王也得按捺住心思,强行忍住攻打淮南的急切之心。
还未说话,下方的陈轸从队列中走了出来,拱手道:“大王,臣得到消息,不久前,赵国大胜北方的胡人之后,魏王秘密离开大梁,向北而去。另外,韩王同样秘密离开都城新郑,也向北而去。臣怀疑,魏王与韩王这是打算向赵国臣服,以对抗我楚国的压力。”
说着,陈轸顿了顿,才道:“大王,为了避免三晋此刻就联合在一起,请大王趁大败越国之际,暂时停兵淮北,以震慑摇摆不定的韩国,以拖延三晋联合的时间。”
熊槐一听,顿时皱了皱眉。
楚国还没有灭亡越国,这三晋就搅和到一起去了。
要是等楚国暴露出野心,那三晋岂非要翻天。
想着,熊槐便点了点头道:“既如此,就听诸卿之言,暂时停兵淮北,进行休整。”
熊槐看了诸将一眼,然后问道:“既然寡人大军留在淮北,那就要有所目标才是,不知诸卿以为,我军的下一步,应该攻打何处?”
景翠立即应道:“臣以为我军下一步应该攻打越国淮北治所善道城(盱眙)。一则表明我楚国对淮北的态度,二则借打通南下的通道,三则借城休整。”
鄂君一听,立即笑道:“大王,柱国所言有理。这淮北的粮食虽然遭到公子玉的两次焚烧,已经没有多少剩余。但是善道城地处交通要道,商人众多,其中的钱财不在少数,而且目前为止没有丝毫损失。
故,臣也以为应该攻打善道城,夺取善道城之后,则大王可以尽取其中钱财以为国用。”
熊槐一听,迟疑道:“善道城乃是淮北治所,越国治理多年,攻打此城,会不会有些困难。”
公孙衍摇头道:“大王,眼下,越王率领的越军主力已经全军覆没,淮北各地已经无所依靠,另,公子玉送来的国书,已经明确要将淮北送给楚国。
故,臣以为,有了这两样,大王只需派出使者前往城中游说,善道城极有可能出城迎降。况且,此时善道城得知我楚国大败越军,斩杀越王,必然人心惶惶,士气低弱,就算善道城打算坚守,在我二十万大军之下,最多一日,就可以一举破城。”
熊槐闻言点了点头,心中再无迟疑,立即下令道:“好,传寡人之令,明日大军启程南下,前往越国的淮北重镇善道城(盱眙),夺取善道城后,一面休整,一面等候左司马唐昧的消息。”
说着,又看向陈轸道:“陈卿,立即派人前往韩国求见韩王,寡人不管此时韩王在哪。反正,寡人的使者,要在新郑中见到韩王,见或不见,请韩王自己思量一二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