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4章 内外之事 (为盟主暮云_遮加更)
    景鲤应道:“臣领命,稍后就派人去秦国商议结盟事宜。”
    接着,熊槐向昭雎问道:“司马,不知楚韩两国攻下的安陵,现在如何了?”
    之前各国伐魏,昭雎率领楚韩联军攻打魏国,轻取安陵。
    其后各国在赵国调解下退兵,但是昭雎率军退回的时候,并未将安陵还给魏国,而是留下一部楚韩联军,直接将安陵占有了。
    此刻听懂啊楚王询问,昭雎立即应道:“大王,安陵不小,有五十里地。故而臣退兵之时,从楚韩联军中留下一万大军驻守安陵,并请大王决议。”
    “好,司马此举甚善。”熊槐点头道:“魏国背叛了楚国,而韩国坚定的站在楚国这边,若是背叛而没有损失,守诺而没有利益,那天下各国如何还会信服寡人呢。
    另外,寡人听说,安陵以及鄢陵两地,以前都是韩国的土地,只是后来魏国强大,于是便被魏国夺去了。所以,寡人打算不久后与韩王会盟,将安陵还给韩国,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闻言立即行礼道:“大王仁义。”
    熊槐闻言笑了笑。
    接下来楚国的目标便是越国,根本无暇顾及魏国。
    另外,为了拖延各国攻打楚国的时间,自然是让各国越乱越好。
    而各国之中,三晋的关系最为亲密,若是能离间三晋关系,让三晋反目,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这五十里的安陵,就是楚国给韩国一大块肥肉。
    也不知道韩王是否有意吃下安陵。
    顿了顿,熊槐又对景鲤问道:“令尹,越王可是比寡人早回国数月,不知眼下越国国内如何?”
    听到楚王问及越国,群臣心中全都一片火热,立即全都炽热的看着景鲤。
    自从陈轸跟随楚王出征齐国后,昭滑从越国那边的消息便转交给留守郢都的景鲤。
    听到楚王询问,又见大家全都看了过来,景鲤慢条斯理的清了清喉咙道:“回大王,越王伐齐时带走了公子蹄,以公子玉监国。而后,公子玉在昭滑劝说下,开始用亲信暗中吴城周边地方的军队。准备一旦事有不协,那就与越王或者公子蹄决裂。
    公子蹄这边,因为随越王出征,并且越军大获全胜,夺取了鄣城以及纪鄣城这两个重要据点,获得了许多功劳。
    越王回到吴城后,同时对公子玉以及公子蹄进行封赏。虽然二人的赏赐大致相同,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公子蹄因为此战的缘故,在军中的势力影响力更加大了。”
    说着,景鲤笑了笑,继续道:“大王,听昭滑传来的消息,自从越王与公子蹄回到吴城后,公子玉便开始夜不能寐,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公子蹄效仿越国先君,直接发动兵变夺取王位。”
    昭雎闻言笑道:“大王,如此看来,我们之前让公子蹄随军出征齐国的计划成功了。”
    熊槐点头道:“不错,寡人听说,这狗本来很忠诚,但若急了就会跳墙而走,这兔子本来温顺,但若是被逼到绝处,也会咬人。狗兔尚且如此,更何况越王的长子呢。”
    群臣闻言全都大声高呼:“大王英明。”
    熊槐笑了笑,对景鲤道:“令尹,传令给昭滑,让他继续鼓动公子玉,告诉公子玉,让他别怕,寡人是站在他那一边的。只要他即位为越王,并向寡人称臣,然后割五座城池给楚国。那寡人就坚定不移的支持他做越王。”
    “是,大王。”景鲤应道。
    熊槐点了点头,接着,目光转向太府尹斗由身上,问道:“贤卿,又一年过去了,不知太府仓库中的粮食如何了。”
    斗由拱手道:“大王,虽然这次楚国与齐国大战近一年时间,但是,楚国出兵的数量并不多,而且还从薛地以及宋国哪里获取了数十万石粮食,所以,太府的负担并不重。而且太府增加的粮食,只有去年一半左右。”
    熊槐一怔,难以置信道:“贤卿,前年我楚国一直都在种田,没有对外作战,因此去年储存的粮食可谓数年来最多的一年。而过去的这一年,楚国基本都在与齐国作战,就算有宋国送来的粮食,恐怕粮食的消耗也不在少数,为何粮食还能增加如此之多?”
    虽然熊槐心中窃喜,但是如此不正常的行为,还得查明原因。
    国家粮食增收,这是好事,但若抛开天气的缘故,粮食还能大量收,这就是出现有利于农事的新事物了。
    对于国家有利的东西,自然要进行推广,总不能不稳不问,让新出现的东西在民间缓慢传播吧。
    同样,若是出现弊端,如同之前江汉之间种植的麦米产量普遍不及江淮之间的产量,这都是有原因的,一旦查明,那么就可以避免。
    见楚王惊喜而又迟疑的看过来,斗由立即答道:“大王,太府在这一年之所以还能获得大量的粮食,一则是因为本次出征并未波及江汉的百姓,江汉乃是我楚国的核心地区,可谓主要产粮区,且并未受战争的影响。”
    说着,斗由面带喜色道:“还有,大王,前年冬天我们挖掘的那一条水渠,现在已经发挥作用了。受水渠恩惠的数十万亩土地,粮食产量出现增长。其中,麦米的产量已经接近江淮地区麦米产量的九成。同时,粟米产量也开始增加,平均下来,每亩比过去增长了三斗左右。”
    熊槐闻言大喜,这些受水渠灌溉的土地,虽然没有达到江淮寿县那边,每亩产粮普遍超三石那么夸张,但是增加三斗米,那就明显的增长。
    这三斗米,就表明前年的那个冬天,楚国上下没有白忙活。
    想着,熊槐喜笑颜开地问道:“贤卿,此言果真?”
    斗由闻言点头应道:“大王,臣不敢欺骗大王。”
    景鲤开口道:“大王,此事不假,粮食收获只时,臣与司空曾派人特别关注水渠所在的土地,这些地方的粮食的确出现增长。”
    另一边,昭鱼接着道:“大王,的确如此。”
    ps:没想到出现了第一个盟主,惊呆了。
    (未完待续)